李秀秘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办事处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湖北恩施445000
肉鸭养殖效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养殖环境、养殖技术、气温、疫病、市场需求等,其中气温、疫病和养殖技术是最主要的因素。掌握肉鸭养殖的专业技术、做好肉鸭养殖的重点工作、认识和防控好肉鸭疫病是保障肉鸭养殖安全、提高肉鸭养殖收入的关键手段。
春秋时节温差较小,较适宜肉鸭生长;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给肉鸭养殖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在此主要谈谈夏季肉鸭养殖的注意事项。
鸭类没有汗腺,全身羽毛覆盖,夏季高温高热天气可能导致肉鸭的料肉比增加,还会造成肉鸭因中暑或热应激而昏厥甚至死亡,所以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其一,保持通风。确保鸭舍内空气流通,通过对流空气自然降温防暑,能有效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防止高温下病菌传染;其二,注意遮阴挡阳。应将鸭舍室温控制在26 ℃以下,室温过高会影响肉鸭的采食量,增加饮水量,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可在鸭舍顶部和正面照射上方加装遮阳盖、湿帘或在顶部涂抹隔热层,在鸭舍四周和顶部设置通风口和排风扇等,以此减弱阳光辐射;其三,减小鸭群的密度。可以增加鸭舍面积,提升肉鸭活动空间,降低群体聚集密度,防止鸭群因拥挤导致体温过高而生病,减轻病菌传染风险[1]。
夏季高温导致肉鸭呼吸换气频率加速,水分、盐分、体能及营养消耗较大,如果摄入的食物营养不足,则会导致肉鸭脱水、缺氧、食欲衰退、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能力低下等,不利于高质量养殖。所以,在夏季养殖户要结合肉鸭的实际情况,为肉鸭搭配合理的营养结构,保障肉鸭质量和健康。例如,高温环境下肉鸭呼吸频次加大,日常饮水量增加2~3倍,排泄次数也明显增多,这便容易导致肉鸭体内的K 元素和Na 元素迅速流失,喘息量的增加也会提升肉鸭血液中的CO2浓度值并降低pH 值,从而引发高碳酸血症,应在喂食的饲料和水中适量添加相关营养元素,及时补充碳酸盐成分,确保其体内的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以便缓解相关应激反应症状。
随着气温的升高,鸭舍内的粪便和滴漏物等会在发酵反应下产生多种细菌,并导致肉鸭感染疾病,因此加强夏季疾病的防治工作尤其重要。首先,要注意保持舍内干净卫生,每天及时清除舍内排泄物并使用四级铵盐或碘伏等无刺激性的消毒剂,每1~2 d 对鸭舍消毒1 次,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同时在清圈前后也可使用10%生石灰乳或2%~5%的热火碱水泼撒消毒。其次,要注意规范饲养模式,单独设置喂食区域,采用线型或圆形食槽,避免饲料与粪便接触,以此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同时注意观察鸭群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在肉鸭养殖中,疫病是最大威胁。从肉鸭生理特点和养殖经验来看,肉鸭的抗病能力较差,容易患以下常见疾病。
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较强、扩散速度快、致死率高、易发且持续周期长,一般多发生在肉鸭的育龄期,对肉鸭养殖构成严重威胁。鸭群感染病毒性肝炎后会出现角弓反张、精神萎靡、肝脏肿大并伴有出血斑点、呆滞、腹泻等症状。针对该病的防治措施有:仔细观察鸭群动态,在发病初期立即给肉鸭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同时对患病鸭子进行分圈隔离;给5 周龄以内的雏鸭加强饲料营养的同时为其注射高免血清。
该病是家禽类常见传染性疾病,具有突发性、高致死性,尤其对2~6 周龄的雏鸭危害最大,病鸭表现为闭眼缩颈,腹围增大,食欲下降等。此病和肉鸭的饲养环境关系密切,鸭舍粪便清洁不及时、环境密闭、室内温湿度异常等都可能诱发和加重此病发生和传染。应加大鸭舍饲养管理和清洁力度,可每日清洁;对饲料和水源进行检查,预防被病菌感染,改善通风条件;为肉鸭注射大肠杆菌甲醛灭活苗和大肠杆菌灭活油乳苗进行防疫处理;使用百草肠毒清,按1∶1 000 拌料,连用5~15 d 进行预防,对患病肉鸭按1~2 g/kg 体重标准,2 次/d,连服3~5 d进行治疗[2]。
此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导致鸭类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主要危及雏鸭生命安全。此病无季节差异,四季高发,饲养环境不良、药物过敏等因素是主要致病原因。应保持圈内清洁,加强消毒处理;为10~14日龄和2~3 周龄雏鸭接种灭活菌苗;在雏鸭饮水中按3~4 g/100 L 水标准添加氟苯尼考,进行预防和治疗。
肉鸭养殖是帮助农民致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养殖户只有掌握基本的养殖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才能确保肉鸭养殖的较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