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炤涛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人们在积极参与林业产业工作时,往往会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及目标,且在此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利益取向都会存在显著差异。在开展林业产业生产工作时,人们可以投入自己的劳动或资金,进而获得自身所需的利益,如经济或生态效益,与生态效益相比,经济效益的直观性往往更强,在短期内就能获得成功,这也是大众比较关注的工作重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比较,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尽管短期内无法获得任何利益,但在经过长期积累后,产生惊喜。但就目前而言,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受到不利影响[1]。
开展林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基础在于森林资源,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同样具有适用性。在生态建设工作过程中,需要把握如下三点工作任务:①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②改善森林产业的质量;③使森林资源及其他资源能够产生的经济、生态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就客观角度而言,要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就必须立足和依靠森林资源。换言之,无论是林业生态建设,还是林业产业发展,都必须以森林资源为基础,难以脱离,这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基于生态经济学视角,林业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而进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其本质是为了获得生态效益。同时,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功能体系也比较完善,因此,在实际开展林业产业发展工作时,应当依靠自然与森林基础,为其提供基本保护,并融入先进技术及理念,不断改善资源,充分发挥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其自身价值,进而逐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总而言之,林业产业生产过程中,其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建设达到的生态效益相互平衡,不仅能获取大量效益,还能对森林资源提供有效保护[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但却未能在林业领域中严格落实,日常生活中的关注程度也不高,导致整个地区的林业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在部分农村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较强的保护意识,乱砍滥伐现象仍时有发生,使得林业生态建设面临严重威胁。
相较于先进林区而言,普通林区缺乏大型企业带动,没有行业协会加强规范,更没有构建形成组织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导致发展格局分散,产品层次低,林业种植过于单一,且类型较为繁杂等问题,造成初级林产品多,而缺乏深加工产品,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下,市场竞争力不足[3]。
就当前林业产业而言,未能制定操作性、系统性及科学性较强的发展规划,一些地区林业产业分布缺乏合理性,造成区域性、产能不足问题出现。再看技术品种方面,长期得不到有效创新和优化,再加上引导不足,造成林业产业发展缺乏均衡性,水平差异明显,以致于出现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长期以来,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缺乏足够充分的资金,导致生态建设方案无法顺利实施,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林业生态项目在短期内难以取得任何的经济利润,导致项目无法吸引到相应的资金注入,仅靠政府部门,往往难以保证取得显著成果。
当前,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广大民众的认知较为有限,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工作。
具体而言: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微信、微博、广播、电视等,发起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话题,也可以在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强化林业生态保护宣传,还可以发起植树造林公益活动,不断增强社会群众的生态意识,让他们对林业生态形成正确的认知;②对各级基层林业部门而言,应当发挥自身主体性,切实履行自身职能,组织宣传人员,深入农村地区,逐村逐户地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的林业生态保护意识得以逐步增强。实际开展宣传工作时,作为宣传人员,应当考虑农村群众的接受能力,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注意说话的亲和力,使农民群体充分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这些理念,对林业生态进行有效保护,绝不做任何破坏性行为[4]。
在林业产业后续发展过程中,应加快林业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打破初级生产模式,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的内部技术层次。在林业产业的后续时间内,着力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使产业技术层次得到快速变迁。就创新技术研发而言,应当重点关注优良树种选育、木材精深加工,全面提高林业生产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一旦确定了战略目标,后续时间内能够逐步建立集科研机构、社会企业、高等院校等多主体于一身的林业产业科研技术综合体,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林业产业科研活动,让各项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此外,为了推动国内林业的发展,应当大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林业技术,使林业产业的技术层次得到有效提升[5]。
林业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林业经济发展外,还要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一边发展经济,一边做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这就要求国内林业发展,能够深入贯彻生态发展的战略理念,加强多种生态林业模式拓展。①着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既要注重林业资源保护,也要努力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当前主要有林—菌、林—粮以及林—药等模式。同时,还要加强生态园林,并以此为依托,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②加强生态林业资源的利用,不断提高利润水平。纵观当前的经济模式,有很多适合生态林业资源保护性开发的项目,其中要属旅游项目的应用效果最佳。目前,一些森林公园等都相继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使森林公园等走上持续发展之路。此外,还可以其他林业生态资源为依托,进行旅游项目开发,使林业生态资源得以快速发展。
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唯有保证资金充足,才能保护林业资源的完整性,让其在后续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为解决当前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广泛筹集林业生态保护的资金。在林业生态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同时,政府可以对地方公益林增加有效补偿,详细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鼓励与引导社会资金注入,为生态林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林业产业发展可以朝着林业产业经济转化,逐步形成良性循环[6]。
总之,在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发展过程中,二者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及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主要存在林业生态意识淡薄、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深入贯彻生态建设理念,可通过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工作、增加林业发展资金投入、融入生态发展战略模式以及强化林业产业技术支撑等发展途径,使林业产业走上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