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0卷)第1~6期总目次

2021-11-30 23:37
关键词:本雅明主持人文学

第1期

笔谈

粤港澳大湾区影视的历史与现状

贾磊磊等(05)

事件哲学研究(主持人:刘 阳)

对象a与视差之见:齐泽克的事件哲学

蓝 江(24)

时间/事件:对本雅明的一种总体化释读

阴志科(34)

事件介入政治的四条晚近理路

刘 阳(44)

管理学

由控权走向分权和创权:行业协会脱钩转型的权力构造逻辑

孙婧婧(55)

规则嵌入、市场建构与乡村有效治理——以广州市番禺区龙美村为例

陈晓运 王 敏(64)

现当代文学史料学研究(主持人:张 均)

当代文学本事研究的可能与方法

张 均(74)

现代中国作家文人汉字书写手稿论略

李继凯(82)

作为文学研究方法的现代作家书信考释

袁洪权(88)

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的发掘、整理与研究

宫 立(94)

电影艺术研究

病毒话语的建构及其影像文本的阐释

周文姬(101)

柯林·莫尔:好莱坞默片中灰姑娘的喜剧性展演

李莹莹(110)

古文字研究

说战国文字中的“”声系

蔡一峰(118)

清华简《系年》所载地名与《左传》合证

李 煜(125)

第2期

文化记忆研究的过去与未来(主持人:王 蜜)

重塑记忆:在个体与集体之间建构过去

阿莱达·阿斯曼 著,王 蜜 译(06)

创伤历史、文学的命运与跨文化记忆:文学记忆与媒介记忆研究的新方向

阿斯特莉特·埃尔 著,王小米 译(15)

文化记忆及其动力学

阿斯特莉特·埃尔,安·瑞格妮 著,徐雪英,莫菲菲 译(20)

旅行的记忆

阿斯特莉特·埃尔 著,何 竞 译(26)

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主持人:童 星、周利敏)

以智抗疫:从健康码看城市治理智慧化的“微生态”

章昌平,米加宁,刘润泽(37)

从被动韧性到转型韧性:智慧社区的灾害韧性提升研究

梁珺濡,刘淑欣,张 惠(47)

社会理论与政策制度研究

主体间性与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价值观

夏 宏(55)

中国家庭养老服务支持政策:需求、评估与政策体系构建

郭金来(61)

监管与放任:美国网络中立制度的立与废——新自由主义视角之下美国网络监管制度研究

陈俊妮(7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创新片论

黄禧祯(83)

孙中山思想与列宁主义关系的新认识

石 然(88)

文学艺术与美学研究

新奇幻剧叙事的解构主义与互文美学

田秋生,王 琴(94)

为何说《伤逝》是哀悼兄弟恩情的小说

商昌宝(101)

论《雷雨》本事的演变

钟雨芹,张 均(107)

审美的可规定性与人性塑造

张玉能,张 弓(115)

以“无定式”为式:中国现代诗歌的“分行”美学

黎志敏(123)

第3期

本雅明与中国(主持人:赵 勇)

Aura与“气韵”:兼及概念在翻译中的回响

赵千帆(06)

本雅明与卡夫卡为什么需要道家这面镜子?

夏可君(11)

卡夫卡的中国皇帝与本雅明

杨俊杰(15)

本雅明与列维纳斯的“中国相遇”

王嘉军(18)

本雅明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启示

刘成纪(22)

用本雅明的视角观照中国问题——读本雅明的一点体会

赵 勇(25)

传播与社会发展(主持人:李春雷)

传播生态和网络舆情中非理性因素的误读及其辩正

喻国明,毛璐璐(29)

全球媒介伦理的反思性与可能路径

单 波,叶 琼(34)

炫幻之境:城市之光的媒介文化识读

鲍海波(44)

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典问题笔谈(主持人:张业松)

画山画骨更画魂:经典教学的不满及其可能

贾振勇(52)

何谓“原典”,怎样“精读”——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原典精读实践情况的考察与思考

张元珂(60)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可能

张业松(68)

哲学

另一者·边界·替罪·牺牲——新冠病毒大流行病引发的哲学思考

伍晓明(75)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人的道德观念的变迁

刘海鸥(88)

心理学

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主题、困境及解决途径

邢 强,张美琦(94)

粤语惯用语语义性质及其内部关系研究——兼与汉语惯用语对比

马利军,黄 琳(100)

文学与语言学

从舞台与观众的关系看当代戏剧对“真实”的描述——克劳德· 雷吉(Claude Régy)戏剧美学初探

黄苇杭(109)

毛南族的多语能力与语言和谐

魏 琳(121)

第4期

纪念建党100周年·电影研究专题

主流电影的嬗变——写在建党百年之际

周 星,乔洁琼(05)

电影的革命书写:左翼意识形态与百年中国电影

丁亚平,冀心蕾(13)

过去性:新中国政治电影的文本叙述——“老三战”电影创作研究

周安华(21)

后人类文化与人类的未来专题(主持人:王坤宇)

作为表现者的普罗米修斯:走向一种后人类主义文化?——五幕大学假面剧(献给神圣之灵)

伊哈布·哈桑 著,张桂丹,王坤宇 译(27)

秩序中的视像变化:灵活的策略、女性主义科学研究以及灵长类再视觉化

唐娜·哈拉维 著,赵 文 译(38)

后人类,太过人类的:迈向一种新的过程本体论

罗西·布拉伊多蒂 著,阳小莉 译(53)

廉政论坛(主持人:卢汉桥)

纪检监察体制变迁中的多元主体关系及演进逻辑

王 冠,任建明(63)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纪检监察机关自我监督的现实环境、困境与调适

潘春玲(76)

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主持人:童 星,周利敏)

快递行业公共安全:风险分析与协同治理——以A市全业务链快递邮件为例

卢文刚,孙家根(83)

时间政治视角下的钉子户——基于上海市Q镇三户钉子户的考察

李 琼,郑小雪(93)

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

从“十三行文艺”看粤港澳海商文化的书写策略

张 衡(101)

论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互动

凌 逾(109)

远方与“我”:当代台湾旅行散文的自传解读

翁丽嘉,袁勇麟(121)

第5期

本刊特稿

关于见证文学与文学见证的对话

洪子诚,陶东风(05)

廉政论坛(主持人:董石桃)

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与“三不”体制机制的耦合性

龙太江,王 琦(20)

圈内化、权力距离与腐败风险感知:基于A省职务犯罪罪犯的实证研究

李 莉,李宁卉(29)

纪检监察和违法犯罪交叉案件的裁处机制探讨——以二者的双重处理为视角

杨永庚,罗新远(39)

中国反腐与廉政的国际合作:过程、逻辑与展望

孙 灿(48)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经典教育(主持人:张业松、哈迎飞)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理论

李茂增(57)

搭起一座微信平台——巴金故居传播文学经典中的一些尝试

周立民(67)

寻找突然感动的瞬间——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学经典教育之我见

李松睿(77)

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课程地图设计的视角

张桃洲(83)

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思考

蒋艳萍(90)

在地性的呈现:当代文化与艺术中的具身化空间书写(主持人:霍胜侠)

近期大众文化中的广东图景——以《隐秘的角落》、“五条人”音乐、《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为例

霍胜侠(100)

城市参与式艺术的“在地实践”与“场域感知”

张 意(109)

重构空间:近年来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实践

芮兰馨(118)

第6期

纪念建党100周年·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专题

马克思主编《新莱茵报》第15号中文版

编译 陈力丹,余 茜,杜 渐,等(05)

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读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第15号

陈力丹(34)

《新莱茵报》编译研究的创新价值和时代意义——兼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

季为民,李 斌(42)

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主持人:童星、周利敏)

安全生产风险治理领域的突出矛盾及化解思路——基于29起重特大危化品事故的分析

张 乐,童 星(54)

公共危机治理的共同体战略

陈进华(63)

“三孩”政策专题研究

从计生到生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路径研究

雷晓康,张琇岩(70)

“三孩”政策:积极影响、多重障碍与因应策略

聂建亮,董子越(77)

如何创造生育福利?——国际比较视域下“三孩”政策推进及配套措施构建

夏 婧,刘 莉(85)

“三孩”政策背景下托育质量的困境与出路——基于CLASS Toddler的实证研究

杨 希,张丽敏(95)

电影后理论专题

理论之后,理论何为?——兼论后电影本体转向及其当代性

陈开晟(105)

后理论语境下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困境与前景

赵 剑(112)

伦理与道德之争——从“大理论”到“后理论”

陈彦均(120)

猜你喜欢
本雅明主持人文学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我们需要文学
“一颗没有氛围的星”
——本雅明流寓海外初探
会聊天的主持人厉害在哪里
试论本雅明式的引文写作
——以《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为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栏目主持人语
瓦尔特·本雅明:马克思主义、艺术意志与思想图像
深化走转改与记者型主持人培养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