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蕊(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号角的吹响,及国家历年来对白酒行业政策的不断出台,白酒行业的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而要求企业要采取更加专业化、高效化的风险防范手段,预防风险、降低损失;要将风险防范作为财务管理模式的重点,实现低风险运作的目标,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并识别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建立相应的防范体系。借此在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防范各类财务管理风险,提升自身经营稳定性。
国有企业在中国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但面向未来,国企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保障国有企业稳定经营、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应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是政府及众多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的关键性问题。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方面。
风险会对企业正常的经营及运行造成一系列的破坏。它制约着企业有效获取经济效益,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使企业的价值下降。同时,生产经营中的不合理财务结构、不当融资也都可能给公司带来丧失偿债能力、使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够有效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内部经营管理工作按照制度标准,规范化执行。保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有序组织及有力管控。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借助财务管理理念,有效引导其他管理工作,能够将风险意识、风险防范理论贯彻入国有企业计划管理、资产管理、内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方面面,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统一起来,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屏障,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缺乏意识风险是当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把资金管理好使用好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是严重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缺乏意识风险的核心问题在于,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支柱,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革与发展,在经营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企业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帮助与支持,不注重自身转型发展,因此缺少风险防范意识。也有部分企业转型成功,经营较为稳定、经营规模庞大,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考虑市场经济形势的影响,管理者依赖过去的经营经验进行经营管理,主观意识并未考虑到各类财务管理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一旦出现风险,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将受到制约,企业实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投资活动是许多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而引入的经营模式。其目的在于保证本金的保值、资产的增值,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发展,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投资活动可以说是企业原有经济规模的扩展,这一扩展过程,势必暴露诸多风险隐患。投资过程中,国有企业难以对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准确的识别、科学的评估,盲目扩大经营或盲目进行资金投入,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损失。投资活动需要国有企业根据自身资金状况进行总体的资金配比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从而建立循环不间断的资金运行模式,避免资金链的断裂。如果投资决策不合理,只关注投入资金所获取的收益,而不注重财务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不仅会影响企业获取收益,同时也可能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资金管理既是对企业资金的有效分配,同时也是资金支出的有效防控。从资金运动的过程来看,资金通过筹资、投资、回收、分配来实现着它的循环运动,并在循环的过程中使资产增值。但资金在循环运动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的风险,而许多的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却不注重风险防范的融入。由于缺乏对资金风险的长期规划,因此企业难以细致规划各项资金配置工作,难以对所需资金做好预算,无法有效开展资金分配等环节[1]。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难以有效预测,企业对资金支出类型未进行科学的划分,资金短缺或资金闲置的现象频发,将影响企业利润水平,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财务内控工作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运转的核心控制工作。良好的内部控制,将助力企业防范各类财务管理风险,但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普遍不够完善。一方面,财务管理系统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管理权利及执行义务,难以清晰地划分,导致责任机制难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内控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对应的监督机制及奖惩机制,发现内控执行问题时未及时处理或管控力度不足,使财务内控的监督与管理,面临着“不痛不痒”的尴尬局面。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依据与准绳。然而许多国有企业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实施风险防范的实际需要。其中涉及风险防范的内容较少,需要企业对原有制度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缺乏制度的管控,就难以对各项财务管理行为进行准确的衡量,从而影响企业开展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实效性。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正因如此,企业在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中,更要审时度势,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分析企业运营不利情况,通过对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视,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助力企业完成财务管理转型。首先要从基层开始,将风险管理意识融入企业管理文化中。要让基层员工有认识风险的意识、了解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理念进行更新。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防范带有一定的误解,认为风险与财务工作关联不大。企业要消除这种误解,通过财务管理理念的宣导与培训,促使财务人员更新自身观念,提升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同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服务性。此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由财务部门作为主导,发挥风险防范效用,监控各风险防范环节的落实。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形成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氛围与文化,助力各项防范措施的有序执行。
强化投资分析,是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要在基础投资管理模式中,增加对各类风险的考量,尤其是要实行风险识别与评估[2]。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投资项目涉及的风险因素、所应考量的风险防范策略,同时要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防范成效、所需的时间,判断风险因素超出能力范围时可能造成的损失。投资准备阶段,需要完成项目可行性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完成风险的识别。在对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进行分析时,也要对可预见的风险损失进行考量,考虑项目实行风险防范措施后可取得的收益。通过对核查结果、收益分析以及风险防范策略有效性、费用支出等进行综合考量,能够助力企业摆脱盲目和不计后果的投资行为,最大程度上规避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就是保障企业的资金供给。因此企业要多角度提升对资金管理的规划。首先,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强化对资金支出的监督。所有资金流动均要清晰记录资金的来源、支出方向以及支出用途。除财务部门准确反映资金支出信息以外,审计部门也要强化对资金用途的审核。企业也要设定合理的使用标准,规划资金使用范畴,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其次,企业要建立资金管理的长远规划,不只是顾眼前的利益,而是要制定可持续的资金利用方案。既要建立循环的资金使用模式,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又要建立长线经营策略,保持稳定的资金流,并储备充足的后备资金供企业发展。此外,企业要提升资金分配管理能力,结合风险防范计划,制定风险防范所需的资金预算。这笔资金的作用在于,根据企业计划利润以及当期实际利润,对企业所取得的资金进行分配调整,为风险防范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制定基于风险防范的资金分配方案[3]。资金分配方案中明确地规划出企业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所需的资金量及用途,在保障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加入风险防范因素,从而最大化地为企业稳定运营提供资金保障。
财务内控工作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力。国有企业要提高对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视,从而保证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一是要构建完善的责任机制,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明确划分岗位职责,认定各项权利及义务。通过清晰的职责划分,行之有效地处理各类风险防范工作。二是要建立财务内控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力度。针对债务、权益、成本、运营质量等财务管理风险关键性因素,制定具体的指标,考核和评估企业风险防范执行情况。通过指标达成情况及数据的分析,使管理者精确地评估风险因素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从而基于风险防范,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修正,并启动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堵住风险漏洞。配合奖惩机制,将风险防范与员工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财务内控的监督与管理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要根据目前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做好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制度。一是重视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理论,结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要针对原有制度中与当下实际情况不符的部分,做好制度改革与更新。二是要重视制度的灵活性[4]。市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国家政策也在不断修订与完善。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确保风险防范工作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的。一方面要制定定期更新的模式,从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发掘风险因素,制定不断更新的防范策略;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化的评估机制,准确地衡量企业经营发展中动态的风险因素。三是要通过制度,约束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的绩效。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要纳入到财务评价体系中,设立具体的评估指标,保证企业风险防范工作具有持续性,且能够产生相应的绩效,为企业消除损失、带来利益。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国有企业要抓住这一时机,强化内部管控能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国有企业要关注当下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投资风险管理、加强资金管理、重视财务内控、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通过强化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助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