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

2021-11-30 17:54马学洪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4期
关键词:泥石流矿产边坡

马学洪

(青海省有色第二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 矿山地质灾害常见形式

1.1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灾害较常见,多发生在竖井开采区域。在采矿的过程中,地层结构受到破坏,产生空隙;加上不合理的挖掘方式,岩土层失去重力支撑,导致地面塌陷。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地面建筑设施造成破坏,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危害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二,影响交通和运输行业,导致道路中断,车辆倾覆。第三,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地面塌陷会导致河水漏入出现断流,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1.2 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破坏力强、流量大等特点,是一种破坏力非常大的地质灾害,极易冲毁公路铁路设施,还有可能阻断航运、引发水灾,造成巨大的损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第一,山体分布不均。通常情况下,山高沟深、陡峭的山体容易积累雨水,爆发泥石流的概率也更高。第二,固体堆积物多。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岩石易出现破碎、错落等地质现象,这些都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固体物质来源,在加上人类砍伐、采矿等活动也会提供大量固体物质,堵塞雨水的流通。第三,水源条件。水不仅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其动力来源。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泥石流的主要水源来源,因此暴雨频发地区往往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更大。

1.3 崩塌滑坡

崩塌主要分为岩质崩塌和土质崩塌两种类型。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技术方法会造成崩塌滑坡。崩落法采矿稳定性高、对地质影响小。但仍需制定妥善的保护措施。

2 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的原因

2.1 矿产开采技术落后

矿产开采技术水平是关系到开采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内容,部分开采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设备陈旧,在开采过程中缺乏高效的灾害防治手段,对地质稳定性造成影响,引发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2 环保意识差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给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部分开采企业为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思想意识出现了偏差,忽视了开采工作对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一味强调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效益。此外,部分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未对采矿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部分开采企业在进行矿产开采前,并未对地质进行全面勘查,也没有指定地质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2.3 环境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矿产开采地区的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很多矿区都处于高原或是山地中,这些区域陡坡较多,也有断层地质,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的作用下,山体容易破碎,引发地质灾害的出现。此外,部门采矿企业开采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矿区植被造成大面积破坏,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3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的原则

3.1 以人为本原则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必须要充分尊重矿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对居民生产生活区域进行重点治理,过程中应保障广大居民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合理的避险措施,当开采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如果人员无法及时撤离时,也可利用避险措施进行自保,等待救援的到来。

3.2 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在地质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适合作为耕地,有些只能种树,因此在进行治理及修复工作时也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在开展具体工作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矿区地质环境的勘查工作,对所得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对现有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更好的提升环境治理效果。

3.3 利益协调原则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是一项耗时长、参与方多的复杂工作,各个部门间可能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要做好协调工作,从而使各利益主体能够互相融合,共同处理灾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对利益主体的权益造成侵害。

3.4 节约资金原则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工作通常工作量大,内容众多,资金需求量也较高。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降低成本支出,确保治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争取利用最少的成本支出保障治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治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4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方法

4.1 建立并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预防体系

想要提升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水平,需要建立起一套地质灾害预防体系,制定相关预防制度,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对体系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确保各项安全预防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持续性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为相关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治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先进的预防手段和方法,合理应用新型材料,以此来避免地质灾害范围的扩大,提升治理效果。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在对矿山开采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对违规开采的行为的处罚,如情况特别严重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相关部门一定要确保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法制手段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此外,在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适当合理设置矿山资源开采活动的准入门槛,并将生态保护作为一项必要条件。在对开采企业进行审查时,除了需要检查相应资质外,还应当对企业的已完成项目、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其资质规模、人员素质水平、技术能力水平和安全生产措施全面,生态保护能力和环境治理方案符合规范要求,其中任何环节不不达标就不能够进行矿产开采。

4.3 合理应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会导致出现采空区,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人员通常会采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来对灾害进行处理,该方法主要是使用砂、炉渣等材料对矿产作为采空区的填充物,以此来避免矿产开采后地面可能出现的坍塌或沉降等问题,降低了矿山开采工作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结果来看,地面沉陷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以降水为例,降水不仅会冲刷沉陷地面,同时还会破坏采矿区域内的土层结构,进而引发泥石流或水土流失等灾害。合理应用矿山地面减沉技术,能够降低采矿工作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缩小沉陷地表范围,进而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提升矿产开采的经济效益,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4 推广土地复垦技术

矿山开采过程会对土地造成破坏,造成了资源浪费,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推广土地复垦技术,能够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矿区的人地矛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治理矿山地质灾害,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在实际的工作中,可采用煤矸石等材料对塌陷地区进行复垦填充,降低水土流失等灾害出现的概率,降低矿山开采对复垦区域的影响。土地复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地面的压实处理,并选择适当的恢复技术,这是降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重要举措。通常情况下,土地复垦根据边坡角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第一,边坡角度小于30°。此类区域可对土壤进行平整、改良,之后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来修复生态环境。第二,边坡角度在30°~45°。此类区域需采取爆破造林等方式进行处理。第三,边坡角度在45°~60°。此类区域的处理首先需要确保边坡的稳定性,之后可对其进行削坡处理,再使用水泥网格来完成环境修复。第四,边坡角度在60°~80°。此类区域属于陡峭性岩壁,对其进行处理主要采用种植槽技术。第五,边坡角度在80°~90°。此类区域的生态修复需要借助混凝土,采取喷播的方式将种子种植在边坡,实现绿化。

4.5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为降低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各相关利益方的协调和平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共同完成对开采活动的动态监测。各利益相关方可根据开采工作实际情况组建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小组,依法赋予这个组织一定的执法权,从而实现从矿产开采到闭坑全过程的监督,严格管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情况,确保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修复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提升执行力。此外,相关部门应当选用科学的技术和设备开展不定期的监测,监测重点在于矿上周边土壤、地下水等地质环境指标情况,一旦发现存在污染物超标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整改,并依法进行惩处,从源头上提升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水平,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5 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众多,引发这些灾害出现的原因也较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的管控,确保矿产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泥石流矿产边坡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