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化行业出台的政策分析

2021-11-30 17:20张婧陈佳睿刘子悦
经营者 2021年13期
关键词:炼厂成品油原油

张婧,陈佳睿,刘子悦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728)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以来,全球产品供应链受阻,大量企业原材料供应中断、跨境运输阻断,暴露了全球化生产的脆弱性。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评估,欧盟因供应链中断导致经济规模受损达到156亿美元,美国达到58亿美元,各国政府重新意识到过去被忽略的风险,产业本土化、外包回流、重建国内制造业、缩短产业链等逆全球化的生产模式将不断加速发展。

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机器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悄然到来,各国更加强调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正在逐步抬高技术交流门槛。当使用机器人的成本低于劳动力成本时,发达国家将具有除了自然资源以外的其他绝对优势,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资本和商品贸易。国际贸易发展的一种结局或只剩资源贸易和夕阳或高污染产业的转移,南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也无法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化。

在大变局下,美国对华政策转为全面竞争。当前在金融领域,我国基础相对薄弱,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累积、地方债务水平较高,国外金融服务的布局速度远慢于贸易、投资、产业的扩张,人民币回流机制还不顺畅,还不是国际化的货币。美国可能发起金融战,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达到争夺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回流的目的。综合来说,“十四五”期间,美国拉拢欧盟、日本,通过“金融泡沫国家”间的抱团合作,压制中国发展,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显著,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将走向多极化。

二、“十四五”期间能源战略方向

面对大变局,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了“五个根本”作为中国“答卷”。综合理解,就是仍然以国内经济建设为重心,在党的领导下“走自己的路”,调整经济结构,严格治理环境,收缩贫富差距释放潜在内需,增强科技竞争力刺激新需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中国外交战略也发生转型,“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指明了大的方向,我国对外战略既要富有主动性,又不能重蹈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覆辙,要在关系切身利益的关键领域、关键地区有可信赖的威慑力和存在感,获得互相信任的坚定伙伴。

从能源产业来说,我国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后期,基础化工产品过剩严重,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拐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对内要实现“高质量供给引领”,同时“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对外要体现“中国担当”,提高全球话语权,巩固中国与欧美在气候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必须对传统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进行替代,启动全社会、系统性的能源革命。“双碳”目标的提出,就是自上而下地提出解决内忧外患困局的方案,再通过自下而上的市场行为,激发风、光、核、氢等清洁能源的运用。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能源结构变革可以提供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电气化生产模式和就业机会;改变终端消费行为及交通方式,挖掘新型能源带来的内需增长;“一业带百业”,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推广,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刻的关键引擎。

三、短期应对措施密集出台

2021年以来,我国短期经济形势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中下游传导不畅通,PPI(生产价格指数)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剪刀差”不断拉大,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主要原因:一是美国“大放水”行为的外溢效应,美元承压,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水平提高,我国资源进口成本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二是我国消费复苏陷于停滞,老龄化导致消费倾向较低,而年轻人因房价高企造成可支配收入下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尚未完全修复;三是出口方面除了医疗和汽车外,其他下游消费品产业拉动较弱,下游产业普遍呈现高库存、低利润的格局,对于投资信心非常不利。在坚持基本发展路线的背景下,为缓解输入通胀压力,我国出台多举措“组合拳”,对内控价控量,对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一,控制原料价格上涨。包括严厉整顿投机炒作,要求评估机构合理反映重要商品价格指数,主要涉及国内定价的煤炭、钢铁以及有色金属价格等。5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3次聚焦相关问题,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国内定价的煤炭、钢铁价格冲高之后出现大幅回调,而国际定价的工业品,如原油、铜等,价格出现短暂下降后,仍处于较高水平。

第二,减少资源进口。石化行业领域,4月发改委开展专项核查,包括申报进口原油使用资质过程中落后产能淘汰有无造假,有无落后产能重复计算、重复淘汰;对于2020年淘汰的17家地炼企业是否真关停以及是否违反进口原油使用管理规定擅自倒卖原油等情况。5月发改委核查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5家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情况,遏制配额“倒手”。

第三,通过对进口稀释沥青、轻循环油等加征消费税,提高不合规民营炼厂的加工成本,降低炼厂加工量和原料需求。并通过减少和限制成品油出口,增加内销,倒逼落后产能淘汰,加速行业洗牌。

第四,提高消费市场的规范透明度,促进行业合理竞争,平衡整体利润水平,提高市场透明度。2021年,各地开展了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彻查民营炼厂偷漏税等一系列行动,彻查地方炼厂供应不开票资源的行为。

第五,对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进口资源都是以美元计价,是大宗商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允许人民币在市场化定价机制下出现一定幅度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原料价格较高的压力,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政策影响分析

当前,市场规范效果显著,调和油资源面临萎缩,国内正规资源的市场份额有望扩大,内销压力降低,不合规收入明显减少,地方小炼厂短期停产甚至关停的概率加大,原油加工量将下降,加速了炼化产业的格局调整。从原油进口来看,我国短期原油进口有望回落。但随着炼油利润在透明合规的市场环境中提升,盛虹石化、浙江石化等新增炼能以及主营炼厂将提高开工率补充国内成品油供应。另外,对部分成品油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对沥青影响最大。地炼快速减少沥青产量,炼厂需要增加重质油种采购和加工,用如卡斯等收率较高的油种作为替代,原油现货市场“贴水”将出现较大变化。

从成品油出口来看,受出口配额下调影响,短期主营炼厂将减少成品油出口供应国内市场,新加坡炼油毛利有望得到提振,区内其他国家将补充中国成品油出口下降带来的空缺,改变全球成品油贸易流向。从中期来说,我国大型炼能的投产使国内资源保供能力较强,新能源替代汽柴油消费,整体市场供应相对宽裕,预计成品油出口量仍然维持稳定上升趋势。

从汇率风险来看,人民币汇率升至6.3,创三年来新高,对原油进口相对利好,但不利于下游产品出口。从中期来看,汇率反映了国家经济的相对强弱,中国经济稳步崛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增加,有利于推动低附加值的初级化工品减少生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

五、结语

从短期来看,我国政府将加速政策出台,预计包括合理调控油气进口和成品油出口、规范成品油市场运行、加强财政税收政策引导等措施,从原料端加速化工及油品产业的格局调整,稳定原油进口量,驱动国内资源消费转型,达到出清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长期来看,政策的出台也是应对大变局带来的挑战,特别是美国基本实现了油气资源的自给自足并扩大出口,在能源市场的话语权仍然较大,随着中美关系走向全面竞争,我国能源安全面临冲击和挑战。

当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占比70%以上,且经历了一批大炼化项目的集中建设、集中投产,国内炼油成品油产出能力处于上升趋势,我国仍将面临油气进口攀升、大宗基础石化产品过剩、炼化行业竞争盈利分化的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国结合“双碳”目标,坚持深化能源改革,守住内循环,慢慢重塑外部市场,从加速能源结构转型、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出清行业过剩产能等多个角度优化布局,避免过度依赖进口,不断提升自我供给能力,保障我国能源行业有序发展。在“双碳”目标下,建议各石化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石化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实现能源战略。

猜你喜欢
炼厂成品油原油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成品油市场逆转 中国成净出口国
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