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整合医学

2021-11-30 16:06:17陈新海李世梅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中医科陕西西安710054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医医学特色

陈新海,李世梅(空军第九八六医院中医科,陕西 西安 710054)

我国的整合医学概念[1-4],是由樊代明院士首次明确提出的。近10年来,整合医学的理论体系已基本成熟,推动着我国中西医医疗事业的发展,整合医学观已逐步融入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5-8]。笔者十分推崇整合医学观,有感于长期的临床实践,曾发表“中医辨治与整合医学初探”[9],提出了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概念,其后又撰文“再论中国特色的整合医学”[10],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医疗目标。今再撰文,谈谈中西医结合的敏感话题,希冀中西医结合医学与西医学、中医学共同成为构建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三驾马车”,牵引中国特色的整合医学不断向前发展。

1 科技与西医学的发展成为双刃剑

19世纪以前的科学及与之相伴随的西医学的发展模式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科学家的思想也很单纯,在求知欲的驱动下献身科学。与科学相伴而生的西医学也处于认识人体、医治疾病的朴素阶段,二者对人类的正面贡献是肯定的。到了近现代200年,科学与西医学都失去了初心,走上了偏激的发展模式,成为锐利的双刃剑。

近200年的科技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这种文明就是享受文明。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自私,二是暴力。物质享受的欲望、自私的品格、暴力的方式,使人类失去了与大自然互惠包容的理念,体现出极强的自私性,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破坏得面目全非,这种自私性体现在人类自身的关系上就是暴力。

物质文明的破坏力与人类所具有的科技水平成正比。如果物质文明的自私性与暴力性在人类理智可控制的范围内存在,那么这种文明还是可以持续发展的。可悲的是,人类的科技以某种加速度的方式发展,而人类自身的自控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甚至因享受文明的诱惑而丢失了传统朴素的价值。精神文明落后于物质文明,人类都在跟着科学跑。英国科学家赫胥尼言:“人类随着科学发展将步入噩梦般的境地,更可怕的是失去理性的引导,使人类越来越像动物”。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古巴比伦王国、古罗马帝国在当时的社会中都具有相当高的物质文明,但都因奢侈纵欲而亡。这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联想和启示呢?

西医学绑在科技的巨轮上突飞猛进,已不再是人类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而发展的医学,而是仅为了发展而疲于奔命的医学。当抗生素诞生时,人类曾为之欢欣鼓舞,以前难以控制的感染得到了有效治疗。短短几十年后的今天,就只能采用法律手段来限制抗生素的滥用,以恢复人类自身免疫力[11]。发达国家打着人权自由的旗帜,放纵行为,不让身体受一点委屈,有病找医生,这已是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先进医疗技术的存在正在为人类自身功能的沦丧保驾护航。

西医学的发展犯了两个错误:一是错误看待肉体,二是错误对待心灵。前者使西医的基础医学出现快速的“否定-否定-再否定”的螺旋怪圈;后者使人类狂躁不安的向动物属性回归。虽然上世纪初就出现了身心医学,但随着大量精神药品问世,人类的肉体与心灵脱离得越来越远。科学与西医学越发达,身心平衡点就越难建立,当发达的西医学与小团体的私利(自私性)相结合时,势必产生反人类行为(暴力性)。

2 中医学说是信息能学说

中医的诞生不是来源于实验室,而是来源于一种信息能量,这种能量类似于具有特异功能发现信息一样,具有超宏观、超微观、超光速、能穿透等特性。笔者权且称之为中医信息能学说,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但它是一种客观系统的存在。

中医的继承很重要,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精气神、营卫、藏象、经络、气化、天人合一乃至四诊八纲等整套理论体系,我们都要全面系统的整理出来,并继承下去。

从民国初年开始,国内诞生了中医专科学校,并逐步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医理论。这很重要,也很宝贵,但仍需后继之人对中医原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参悟,并使之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使中医理论更好的指导临床,否则就会将前人的理论模式化、机械化。僵化的理论是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更不会实现中医的现代化。

中医需与时俱进,实现中医的现代化。但中医的现代化不是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相需为用,而是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自我发展。在不影响疗效和药性的前提下,可利用物理学、化学技术使中药的汤剂煎煮方便快捷,甚至转换剂型,也可用生物学技术保护中草药。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独立发展过程中的载体和形式的表现,与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有别[12-13]。

3 中医不是伪科学

科学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规律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它创立了形式逻辑(形而上学),成为科学创始人。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发明了实验科学,为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既没有形式逻辑,也没有实验科学,当然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也没有。尽管中国古代科技比较发达,也没有催生出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那么这些文明成果去哪里了?都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融入了社会科学。哥白尼在几百年前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也算出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时间,而中国却在几千年前就划分了冬至、夏至、立春、立秋等二十四节气,并据此生产、生活、养生等。当然中医也是在阴阳五行指导下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它具有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的科学方法,但不具备质疑、独立、惟一的科学精神。它存在几千年了,有本之初的继承,也有三因制宜的发展,就是没有西医学那样把人体细化的无以复加的快速否定之否定的特点。中医所具有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并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

古老的中医存在至今,它蕴含的真理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为什么还有少数人认为中医不科学,要废除中医呢?笔者认为:其一是认知问题。科学在起源后的2 000多年里,主要指的是自然科学,也就是数理化方面的东西。到了近代,人类发现了自然科学的威力,就极力推崇科学,但自然科学是寻找真理的惟一途径的命题又不能成立,只能说它是追求真理的工具之一,人类就把历史、哲学、艺术、经济等也归纳到科学的范畴,称之为社会科学,也是科学。现在就按照反中医的人士的逻辑推下去,他们认为中医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一种文化(权且这样讲),那么它也是科学,为什么要废除呢?这和欧洲传教士到达美洲后把玛雅文化的书籍看成妖书而付之一炬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这件事而论,科学界是痛心疾首的,但悔之晚矣。其二是观念问题。一些反中医的人士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医理论不能被自然科学所证实[14]。笔者认为医学是独立的学科,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是经得起循证医学检验的,不必要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的求证和认可,否则就失去了中医自身的特色,蜕变为另一种西医学。更何况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都十分有限。宇宙中存在无数人类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占宇宙总量的85%,几乎主宰者宇宙的生命。现代自然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质的存在,但不能够确定某种物质的不存在。所以现代科学不能求证中医理论的存在,也就不能武断的否认其存在,更不能将其废除。其三是经济利益影响。20世纪初美国财阀洛克菲勒曾言:“中药廉价安全有效,所以我们要歼灭中医,否则西药就不能充分占领拥有巨大人口的中国市场。”继洛氏之后,西方又有经济学家建言,歼灭中医的最好方法是在中国人内部塑造一个主流舆论——“中医是伪科学”,如果中药没了,西药销量也就巨大了。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医中药所发挥的功绩为国人所称道。老子曾警示:“得与失孰病,身与货孰多。”我们是该警醒了!

4 中西医结合学科存在的独立性

解放后党和政府提出团结中西医,倡导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本世纪初期我国诸多中医院校也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相应的医师资格考试也增设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师资格。这一系列的举措好像把中医西医整合起来了,中国医疗更有特色的造福人类。其实不然,只要到省市县的中医院看一看,亦或到各省级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稍做调研,就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患者来后会先做一系列的西医检查,将西医学方面的病因病理做一番分析后,再尽可能把西医的病名确定下来,然后仍用西药及其他西医手段给予治疗;当西医治疗不佳或患者出现明显的负面症状时,才会把中药加上,作为辅助治疗。若疗效好,则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否则就将中药停服,继续用西医方案治疗;如果西医的各种方案都尝试了均不理想,又无望的回到中医方面来再试治一回。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其一,西医的主导地位是公认的,中医在临床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还不能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其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现象是经常存在的,但仍然停留在肤浅的中药加西药的层次上,而没有以独立的医疗研究形式存在。

中西医结合独立存在,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三十年,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由于内容庞杂,这里只能就一个点或一个面来阐述一下。中医治疗肾病方面在国内学派林立,但大多喜用大剂量的生黄芪(笔者最多用至150 g/剂),且每多获效。但是肾病患者冲击治疗期间不宜用此药,否则出现严重的蛋白尿(气虚证候者例外),但选择他药仍能获效。一剂汤药有几味甚至十几味中药,为什么单单想到黄芪呢?因为黄芪益气固表,生血排脓的功效与西医的免疫系统有关,而西医的环磷酰胺或激素冲击治疗都是实现免疫抑制,考虑二者的关系相对密切,故择药选方。当然,笔者的这点认知是肤浅的、不全面的,不一定正确的,在这里提出来的目的也只是彰显中西医结合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必要性。中西医结合不是某个人的努力,也不是一个单位的任务,而是我国遍地开花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医疗系统。

5 中国特色的整合医学注重有质量的“天年”

医生(doctor)一词顾名思义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使之活下去。但医院内死人的事是经常有的,越是高等医院危重的患者就越多,死亡率也越高。长生不死一直是人类的妄求,几乎无法实现,但追求长寿还是具有现实性的。西医学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干细胞研究及克隆技术,从理论上讲人类的某一脏腑衰老或损毁后,就用自身的细胞克隆换上去,再活一百年、二百年甚至五百年都是可能的。这里笔者提出两方面的疑问。其一,这些几百岁的“老怪物”还叫人吗?他们的自身还能体味到人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吗?其二,小小的地球村内人为的供养着成千上万的“仙翁”是医生神圣的职责吗?他们的存在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与繁衍有无负面影响?西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自私性的幻想,这种幻想既不可能实现,也不可允许其实现(灾难性)。高度发达的西医学对人类素质的影响是负面性很强的双刃剑,如同打开潘多拉盒子(心灵和肉体)一样,少数人不仅不能征服,还可能还将善意的吹哨者头上加上反科学的紧箍咒。在这种狂热的医学下,人类非但不能长寿,很多人还会因此英年早逝,未尽天年,失去了许多本应该享受的生命和幸福。“天年”一词出自于中医学。

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对人的寿命就作出了客观朴素的评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据考证这里所谓的“天年”是120岁,而这个岁数的老寿星在现代社会是极少的,而且多属于文化水平低、心境豁达、享受欲不强的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难做到这样。人类贪婪的攫取地下资源,把冬天改成春天(暖气),把夏天改成秋天(空调),把人类经历数百万年已经适应的自然环境改变了,四季不能循常道更替,人类每天为自己的利益而竞争,难以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现代人尽情的享受这一大堆由化肥、农药及激素等共同参与而催生的高科技产品,饮食无节,美其名曰“物质文明”。《内经》倡导人类淡泊的享受生命而尽天年,并警告世人不要“以妄为常”,纵欲短命。纵观当下,患者为了长寿花巨资用于医疗,医疗的研发者为高科技医疗产品,而“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为了快速研发出让人类长寿的药品殚精竭虑而夭折的人屡见不鲜。利益让人疯狂,贪欲让人荒唐。《西游记》中的妖怪们,为了长生不老都想吃唐僧肉,并且为此目的而前赴后继,结果没有一个长生不老,反而是成千上万的小妖为此而殒命。纵观历史,凡极力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皇帝没有一位是长寿者,更没有得享“天年”。笔者建议,高精尖的课题有少数的专业科学家去做,大众百姓还是以少几分科幻多几分朴实的心态去生活、并且活出神圣的生命尊严。

中医文化与西医文化的结合与融合是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主要内容[15-16],它要求人们在各自的文化与信仰中享受幸福、看淡生死。中国特色的整合医学不仅仅是让人活下去,还要强调有生活质量及生命尊严的活着。因此须用整合医学理念建设新型全科医生队伍,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梦[17]。

6 结语

西医学的地位在世界是公认的,在中国也是占主流的,对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笔者未就此絮叨,只是就其负面的东西谈谈看法,以便中西医更好的结合,进而更好地体现出整合医学中的西医优势。至于仍有极少数人要求废除中医的观点,笔者认为这也正常,在十几亿人口中难免会有不同观点。何况这种现象也符合“阳中有阴,阴中求阳”的中医哲理。

有一种观点是用中西医结合取代中医的独立存在。这种观点貌似合理,实则是变向取缔了中医。笔者基于多年的医学经验预测,如果中医丧失了独立性,在十年内中西医结合就会将中医的成分完全脱离中医的本位而西化,医院内将没有真正的中医了,中医只能分散在民间而存在,在医学整合方面就不能体现中国特色。

中西医结合一旦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注定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切忌急于求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三个独立的学科,它们在独立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诞生了两个边缘学科,即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而且这两个学科与前三个学科一样独立存在。同理,西医与中医结合产生了中西医结合学科,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学科。中西医结合产生后并不是中医、西医都不要了,而是西医不要干涉中医,中医也不去主动影响西医,中西医结合也这样做,三支力量地位同等,自然渗透,取长补短,成为构建中国特色整合医学的“三驾马车”。为中国乃至于人类的生命科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西医医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医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9:01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