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优化财政管理体制探究

2021-11-30 15:32屈亚军中央民族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5期

文/屈亚军(中央民族大学)

一、引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全面进行绩效管理。因此,就要从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协同提高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式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的去中心化、安全可信、非对称加密和共识机制等特点可以不用第三方参与就能够确保信息安全、存储数据不可篡改,因此,可以推断出区块链技术能够嵌入国家的财政收支系统中,以期提高财政支出和税收征管的科学性与效率,除此还可以大量地节省运营费用。鉴于此,本文研究试图通过规范分析方法剖析区块链技术在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二、区块链技术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通常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区块链进行分析。首先是狭义方面,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数据结构,根据时间顺序对区块进行链状组合而形成,同时借助密码学技术保障不可篡改和伪造的共享总账,最为突出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能够安全存储简化的、前后顺序衔接的数据并对其进行验证。其次是广义方面,区块链就是采取加密链式区块结构对数据验证并储存,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借助自动化脚本代码对数据编码使用的新型分析计算范式。

(二)特征

1.去中心化

区块链技术的典型特点莫过于去中心化,是所有的节点接连而成,突破以往的中心化管理模式,采取数学方式管理数据。简单来说无非是区块链中存储的数据全部是分散开的,打破了通常的中心化管理方式,在链上的每个节点都能够记录、共享、相互监督及管理。全网的每个节点均参与管理的特性确保了安全性,这样即便网上的某个节点受到攻击,其他的节点依然是安全的。另外,想对区块链进行有效攻击成本也是极大的,对区块链任何一个节点的攻击成本极高,即掌控一半以上的算力才有可能攻击成功。

2.安全可信

区块链技术一方面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加密,另一方面借助节点的工作量证明组建成牢固的防火墙,以此达到区块链技术全网上的所有节点不被攻击,这就使得系统内储存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一定保障,提高了安全性。

3.非对称加密

区块链技术有一组密钥:公钥和私钥。其中的公钥能够公开获取,但私钥并不能公开得到,而是只有交易各方才能持有,公钥和私钥二者相互解密,其作用在于加密和解密明文,以此确保节点的安全性。信息加密是非对称加密的重要运用,其原理为采取信息接收者的公钥将信息加密为密文,随后再发送给信息接收者,然后接收者借助私钥来验证进行交易。

4.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就是各个节点都会认同的规则,全网每个节点都要一起管理、完善、保障该规则的顺利运行。当下,区块链内部的共识机制大概是PoW共识机制、PoS共识机制和DPoS共识机制等。

三、区块链技术在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应用

(一)借助可追溯特性对财政支出信息进行跟踪

区块链技术是由一系列按时间顺序线性连接的数据区块形成的不可逆数据结构,时间戳技术的应用为系统内的数据增添了时间维度,该创新能够对数据进行防伪识别。区块链技术在财政支出的管理中,通常有财政支出数量、内容、时间、用途等,能够及时追踪财政支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旦财政账户有变,各账户的存量也会同步变化,并且所有的变化会出现在全网所有节点,同时时间戳也会被加盖。所以对交易源头、跟踪到户完全有安全的技术支撑。

(二)借助智能合约推进财政征管升级

首先,区块链技术完全可以使用在财政收入上,税费自动扣缴管理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如此便在根源上防止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比如,有学者指出借助智能合约和分拆支付对个税进行自动扣缴;借助智能合约机制对纳税认定、发票开具、监督等税务管理实现自动化。随着征税手段的改进,各行各业也对征税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现实情况是一般和特殊极难实现统一,倘若在税款征收时把智能合约运用上,各行各业使用何种规则就可以应用在区块链数据的链条上,一旦交易符合了事前写入的纳税规则就会自动扣缴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金。另外,该管理程序还可以实现电子发票生成、纳税收入确认、税额计算、税费抵扣、税收征缴的全过程自动化,从而实现税费自动扣缴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第二,区块链技术也完全可以运用在财政支出上,智能合约通过写入有针对性的规则,就可以对资金的申请进行比对审查,当资金发放条件自动审核通过后,系统能够对规则自动执行,随后向申请人发放财政资金,进而达到全过程自动进行智能审核、发放机制。 第三,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运用到拨款上,智能合约的嵌入能够推动当前事前拨款制度向事中实时支取制度和实时报销制度转变。以转移支付来看,当智能合约验证了交易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后,系统在确定拨放数量、拨放时间后将资金打入特定收款账户,完成拨款交易。该种创新能够让财政支出更加精准、管理更加高效科学,因此对财政支出的升级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将智能合约嵌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之中,进而推动良好政府形象的树立。

(三)借助分布式账本实现财政收支公开透明

将区块链技术使用在财政收支管理中是完全可行的,其分布式账本特点能够监督各方并能及时了解到财政使用方向、数量、用途、成效等相关信息,进而推进实现政府财政收支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除此之外,政府公共管理信息的及时完整公开对于保障监督各方参与权、知情权具有极其重要意义。首先,对公民应该知道的信息及时公开可以一定程度上约束政府的行为,推动政府服务与管理的规范化;其次,公民在了解到财政资金的相关信息以后,推动其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调节公民和政府在税务征纳方面的矛盾。第三,政府转变行政职能有赖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我国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借助共识机制完善财政预算编制

当下预算编制原则上是参照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再结合当年的具体情况测算并编制。不过,当下预算资金有着信息碎片化的现象,这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充分使用,由此需要尽快完善财政预算编制,减少信息的碎片化现象,此外还能为年度财政预算编制、中期财政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撑,奠定良好的财政管理基础。面对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在财政预算和绩效评价中的运用,同时结合共识机制对上年财政资金流向及用途等信息及时准确生成,进而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综合管理账本,为数据查询、单据生成、显示报告等带来极大便利。此外,配合第二年的宏观经济态势和经济预期等经济指标,合理科学地编制财政预算,规范预算执行各环节,以期建立科学有序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

四、区块链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性

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首先是区块链技术在财政管理中的运用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在管理中发生错误信息时,涉及的各方隐私、社会活动、经济建设及政府建设等大量重要信息很有可能被泄漏或篡改,产生的后果及影响难以预判。不止如此,区块链中账户对应的是公钥,而私钥就是交易用的。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信息重置难以实现,当用户的私钥丢失后则无法重新配置,妨碍交易正常开展。更有甚者,假如某个节点掌握了全网一半以上的算力极有可能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记录的相应数据,尽管想要达到这一条件的难度大、成本高,甚至获取的收益难以补偿成本,但该种威胁始终不能消除。

(二)保存期限

区块链技术储存的数据记录,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活动的重要痕迹,牵扯到多个方面的利益与隐私,均要安全完整保存,以备后期检查所用。但是区块链技术储存的数据比较占用内存,节点每增加一个,内存就相应被占用,数据在此情况下到底是保存该系统还是转移到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需要充分斟酌的事,即数据长期保存问题如何解决?当下,对该问题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

(三)效率不高

首先体现在区块膨胀问题上,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特点使得全网所有节点同时记录,相应地,区块越是增加,记录量就持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导致系统内存储存不够,达到存储上限。如比特币,所有的记录自创世区块到现在的区块数据大约占用60GB的存储空间。其次体现在交易频率上,比特币区块链目前每秒最多开展业务7笔,这一限制对高交易频率的金融系统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进而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最后体现在时间确认上,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生成全部过程需要10分钟,所以相应的交易确认时间也应当为10分钟,这一问题明显阻碍了比特币在小额交易和时间敏感交易中的大力普及。

(四)耗用资源

共识机制需要全网每个节点进行算力供给, 这些算力几乎主要用来处理SHA256 哈希和随机数搜索,额外的社会价值难以产生,因此全网各个节点提供的算力资源被某种程度的浪费。另外,区块链技术在运行时对于电量的消耗也是极大的。在比特币生态圈中,为了得到比特币,节点参与各方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和资本,明显表现出激烈竞争的局面,进一步浪费了算力资源。所以,科学使用网络算力减少资源的严重浪费将是区块链技术未来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接下来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套共享机制搜集分布式共识节点的群体智慧,并推广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中。

(五)成本较高

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测试、运行、维护和完善等每个阶段,将涉及多方技术、系统、行业、团体和个人,因此将消耗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上述这些问题均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进程。另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区块链系统与现有的管理系统如何平稳衔接、防止重复设计、预防潜在风险等。

五、未来方向

(一)标准化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区块链技术的定位尚无统一定论,即并未在标准问题上达成统一。相应地,也预示着该技术的运用、推广、修复等诸多环节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其隐藏的安全问题、隐私问题、监督问题等是当务之急。《中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白皮书》总结了区块链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指出明确的道路,同时对一些问题也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研究进展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防范化解应用风险、提升应用效果,对于解决区块链发展问题、推进区块链应用、防范市场主体风险尤为重要。所以,标准化建设的推进能够使区块链技术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二)推进制度化

在财政管理体制中,倘若只借助区块链技术来保证系统内数据的安全性明显是不完全可靠的,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来保障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有序运行。一旦出现了私钥遗失或管理矛盾,要有相应的制度管理来弥补这些缺陷。不然,以上问题若出现在区块链系统内,不但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同时极有可能造成部分损失。在区块链账本的发布、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理所应当借助相应的制度对其活动方式及错误纠正等重要问题给出确切引导,如此方能确保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运用。

(三)提升安全性

安全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首要前提,区块链技术同样不例外。区块链亟需构建安全系统,以达到数据完整、安全、有序、全面、不被篡改与伪造的预期。通俗来说,可以通过外部手段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修复升级提供稳定的保障,从而提高安全化水平。区块链运用应注重的安全系统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安全,同时还应注意到区块链系统内安全体系的完善构建要多方面进行,如此方能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为区块链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四)强化监管水平

作为新兴技术的区块链,也表现出其技术、管理及运用上的不成熟,因此在使用时将存在各种潜在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如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所有节点的方案,只借助技术是完全不够的,因此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必不可少。所以,有关单位应充分考量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渠道监管,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给出有效可行的指导,防止利益各方发生冲突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以外,因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等特征,与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中心化存在冲突,要根据实际多方考量二者间的矛盾,一方面突出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契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五)注重保护隐私

切实保护区块链每个节点的隐私是区块链技术推广到各行各业的首要前提。公开透明是区块链技术的另一重要特点,区块链系统内部每个节点均可看到其他节点的交易和记录等信息,该种情形下也表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中存在着泄漏个人隐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给交易各方带来一定隐私风险,从而降低了交易的频率,比如智能合同。所以,区块链技术的完善重点之一是加快特定技术的研发,尽快写进相应代码和规则来保护个人隐私,使得只有进行交易的双方通过密码验证之后才能查看记录,从而满足各节点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