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艾琳(大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足当前国企的实际发展需要,并且国企内部有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已经切实认识到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国企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需要切实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国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对于实际成本控制的相关意识,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国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投入了较高成本。与此同时,由于国企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部分国企内部的会计进行专业核算工作的能力较差,导致这部分国企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导致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较低。
国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进行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对内部的财务管理展开必要的信息化建设,并且要采取相应措施大力支持财务管理部门的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工作。在实际情况中,国企内部严重缺乏针对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并且缺乏相关的基础条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比如,国企内部针对财务管理的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并且国企没有针对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职责进行较为明确的划分,因此国企不能为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容易使国企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遇到较为严重的数据安全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际的数据分析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部分国企虽然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但是并没有切实地应用相关的软件,就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实际作用。再加上这部分国企只是应用了大数据技术,并没有在企业内部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制度,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针对数据挖掘的实际效果仍然需要进行改善,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着财务数据的实际应用。
国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好地利用大数据的实际价值,从而促进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管理安全风险。部分国企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严重缺乏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且针对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国企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财务管理部门当中任何一个角色的职责以及数据平台当中的每个用户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问题,如果国企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过于依赖机器,会导致在进行财务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实际收集、管理、共享以及存储等多个方面,增加了财务数据被篡改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收集的有效数据对国企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企内部财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包含有许多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针对收集到的财务数据的实际整理、数据的切实获取,其中针对财务数据的实际获取是非常基础的一个工作,也是后续一切工作的根本。虽然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环境非常复杂,需要国企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实际获取以及后续的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这样才能够切实地防止不利因素对国企财务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在部分国企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对需要获取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工作,而是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资源直接应用在财务工作的实际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企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国企要想提升自身的整体规模效益,必须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将权责发生制切实应用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首先,国企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实际发展形势,树立推动国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并且要根据新时期的社会情况对企业所拥有的价值链管理体系进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完善与创新,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国企发展需要的成本。其次,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及自身品牌的实际打造,只有打响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国企还需要及时调整经营模式,采取集中经营的模式,可以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核心业务产品进行集中管理,为国企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最后,国企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国企在经营中所生成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进行专业、科学的分类。除此之外,国企的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切实发挥权责发生制的实际作用及应用价值,从而充分提高国企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专业能力,确保国企资金支出记录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为国企进行重大决策工作提供较为科学的数据信息支撑。
国企要想创新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来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实际效率。也正因为如此,国企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切实地采取精细化的管控方式。首先,国企应该在宏观层面上为财务管理部门制定较为明确的财务目标,并且对市场当中的产品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国企的市场敏感度,保证国企内部财务管理部门所做预算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通过建立健全国企内部的财务预算控制体系,保证相关制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这样,国企不仅能够通过财务管理部门对内部的各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的管控,还能够不断降低国企的实际运营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国企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国企需要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下属公司对于财务的实际管理需求,并且要采取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的方式,科学地完成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下达的编制以及预算指令,从而引导下级公司能够科学地进行预算计划的实际制定。然后,可以要求国企内部的相关财务部门对预算计划进行较为专业且十分严格的审核与批准环节,保证预算计划的合理性以及实际过程中的可靠性。
国企要想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提供必要的平台环境,为挖掘与运用大数据提供条件;其次,适当增加投入,与时俱进,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改进财务管理的方式、内容,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的管控水平;再次,完善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较为严格的风险管控,明确内部职责权限,全面有效地管控财务风险;最后,加强软件系统的投入,关注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引入与更新财务管理软件。另外,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优化软件功能,从而切实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实际生成效果。在进行财务数据共享的同时,国企也要不断提升针对财务风险的实际防控能力,定期维护软件系统,完善防火墙,避免出现数据泄露等严重问题。再者,合理更新硬件设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亟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国企必须科学分析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积极创新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使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与工作质量都得到较大的提升,切实推动国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