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现状及传播研究

2021-11-30 15:32马宗英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品牌研究 2021年15期

文/马宗英(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寻求转型突破的主旋律,并且呈现出愈加深化、细化的发展趋势。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一直在“变”和“不变”间稳中求进,寻找着转型升级的最优解。在国家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把目光投向短视频行业,短视频的碎片化、社交性等传播优势为我国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蝴蝶效应。

一、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发展现状

短视频与传统传播视频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媒体行业尚未明确界定短视频的播放时长,现在网络上流传的短视频大多是在4至5分钟,一般是选用PC端、移动端为传播平台,传播内容涉猎广泛、覆盖面广。本文研究的主体是传统媒体通过移动端平台传播的短视频。

随着国家对网络文化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在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这为新闻传播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延伸发展提供了“温床”。在这种新闻传播环境下,内容为王仍然是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寻找新发展的主要策略,短视频传播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并已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取得成功,受到广泛关注。

二、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特点

(一)专业团队保障网络传播质量

如今,互联网技术走进千家万户,这也降低了进行短视频新闻制作的门槛,只需借助移动端和互联网就能够完成短视频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为传统媒体打开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同时,传统媒体记者和编辑的重重把关审核,使得短视频新闻的专业性特点更加突出。当下,我国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内容主体明显具有多元化的倾向,大多数是以各行各业的重大事件为主,以社会大众提供的相关内容为辅,简单来说就是记者集中收集网络上流传的相关视频资料,由既有团队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重新编辑,再通过网络平台上的渠道进行传播。通过这种方式,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二)新闻的即时、个性化报道

短视频新闻是一种对热点新闻的及时性、碎片化的报道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形式与语态。即时性是进行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最大优势,第一时间报道、资料庞大,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互联网时代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接收需求。从短视频传播的新闻语态来看,个性化在其传播过程中影响巨大,能够以受众接受度更高的报道语态进行新闻传播。

(三)受众结构年轻化

在短视频的传播中,新生代年轻人已经成为其中的主力军。与短视频受众群体的年龄结构相比,传统媒体的读者群体中老龄化人群占比很大。其原因在于,年轻人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身上带有互联网时代的烙印,更加追求于新闻传播的碎片化和网络化。

三、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发展遇到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借助短视频传播新闻信息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实时报道的主流方式。当然,短视频传播出现时间较短,传播体系并不健全,在传播内容、传播平台和具体应用等方面仍有着许多难以忽视的痛点。

(一)内容过于同质化

网络上流传的新闻短视频大多是直接从传统媒体中截取的视频片段,并未实现对原有素材的二次加工,因此这类的视频并不能被称之为短视频新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媒体记者没有意识到短视频新闻的独家性,完全忽略了新闻受众对短视频新闻的真正需求。因此,短视频新闻必须要以“内容为王”,以满足短视频受众的需求为判断其是否成功的标准,从而制作、传播出与众不同而又极具特色的优质新闻内容。

(二)短视频播放时间较短

传统媒体借助短视频传播新闻信息,是想在社会大众间起到“微言大义”的新闻效果。短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所以,内容的选择对短视频来说十分重要。而且,短视频中内容的无序播放会放大“碎片化”的作用,使其从形式蔓延到播放内容,让整个视频看起来杂乱无章,比如,传统媒体客户端所上架的各类短视频新闻,大多数是以时间为播放脉络,社会大众不能以主题形式接收跟新闻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事件内容的分裂式传播中断了读者逻辑层面对事件的接收和理解,分散了读者对时间的关注。目前,传统媒体虽然已经运用短视频进行了一些专题报道,但其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依然有待加强,可以通过观看数据分析社会大众实际需求,从而制作出更受欢迎的短视频新闻。

(三)传播模式仍需进一步完善

整体来看,传统媒体在各大平台网站上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官方社交账号,但是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渠道和分发模式仍需进一步改进完善,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对官方账号的维护力度不强,无法与受众形成黏性。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没有实现对平台网站的精准定位,使得其发布的内容与平台网站用户的实际需求不一致,导致用户的互动性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动因单一,相关机制并不成熟。因此,传统媒体要主动迎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思维,积极实现由制作者向运营者的转变,加大对平台网站的特性研究,及时调整短视频新闻的内容设定。

(四)人才结构与短视频新闻制作需求不匹配

短视频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往固定的传播模式,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传统媒体面临着新旧人才更新不足的情况,从而不能制作出满足互联网传播思维的有效短视频新闻,使得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传统媒体更要主动加强专业训练和培训,让既有团队开拓新媒体传播的眼光和视角。同时,传统媒体要注意吸纳专业人才,通过招聘不断优化内部人才梯队结构。

(五)个人隐私易被泄露

短视频新闻选用的素材大多是来自原创作者的“随手拍”以及固有的监控录像,所以,在新闻播出时画面中的每一个内容都会被呈现其中。

对此,传统媒体在制作短视频新闻时,会将当中涉及社会大众隐私的部分用马赛克涂鸦等方式加以遮挡,但由于视频自身具有的动态特点,还是不能完全保证隐私安全。同时,国家对短视频新闻的监督管理主要关注于网络平台的合规性以及传播内容的合法性,对其中涉及大众隐私的部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而网络平台用户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也加剧了隐私暴露的风险。国家层面和传统媒体要深刻认识短视频新闻所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要进一步完善短视频传播中隐私安全的法律法规,传统媒体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团队社会道德意识,主动增强对网络平台规制要求的认识。

四、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传播的发展态势

(一)由“现场感”向“沉浸感”转变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过去由图片、视频和文字等所呈现出的新闻现场感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大众的需要。随着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社会大众对新闻感知方式的延伸广度更大,“亲临”新闻现场的诉求也更加强烈。短视频新闻的诞生为社会大众带来了全新的“现场”体验,不论是叙事角度还是传播模式,社会大众通过观看能够感受到更加深入的“沉浸感”。在短视频新闻中传统媒体还运用了AR、无人机等新兴技术,进一步丰富了短视频制作、传播的呈现方式,让受众更能感受到新闻的现场感。特别是随着AI等技术的升级发展,受众对新闻的“沉浸感”体验会更加深入。

(二)实现短视频新闻的精细化、社交化发展

现在的短视频新闻明显呈现出精细化发展的趋势,根据网络平台、新闻场景、传播素材、传播目的,制作不同时长的新闻视频。同时,新闻短视频对制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制作者在整个传播短视频生产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短视频制作者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数量庞大,可用信息多且传播价值高,能够提供新闻发生之时的前后经过,及时性强,保证了短视频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以及客观性。对此,传统媒体要深刻认识短视频社交化特点,在视频制作者身上发现传播价值,通过共享、留言、转发等方式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圈,从而搭建起成熟的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系和渠道。

(三)助力改善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的到来催化了媒介技术的升级换代,这对传统媒体固有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很多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弱化了传统媒体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公信力。短视频新闻的出现以及高速发展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短视频的“随手拍”取材方式能够及时提供新闻传播的第一手资料,其客观性更能帮助受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增强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话语权。短视频新闻现在越来越注重现实与人文情怀并重,直接缩短了传统媒体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距离。从中能够看出,短视频新闻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传统媒体与读者受众的关系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重新建立两者间的信任度。当然,传统媒体也要注意短视频传播中潜在的负面影响。在进行短视频新闻传播时,很多传播内容上的细节会被过度放大解读,甚至产生不良的舆论影响。因此,在运用短视频传播新闻时还要注重其与长视频的优势互补,通过深度报道进一步完善传播体系,确保新闻传播的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能够看出短视频新闻将会成为未来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短视频新闻发展概况和自身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在当下发展过程面对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旨在为传统媒体打开新闻传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