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型研究
——以第31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融合报道作品为例

2021-11-30 15:32王丽霞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5期

文/王丽霞(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

我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为媒介不断发展提供了助推力,还促使媒介整合环境的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报道媒体如何做好报道,是所有的媒体都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新闻奖是一个由中央政府批准的项目,旨在达到评估和认可的标准。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综合新闻,为新媒体时代的经济新闻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一、概念解释

(一)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的概念首先由浦尔教授提出,其表示多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整合的趋势。随后在web2.0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以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开始作为媒体融合的趋势表现出来。后来以大多数学者认为的新媒体形态的代表“博客”的出现,使得多媒体的发展不断地呈现出了新特征、新功能、新形式,打破了人们的固化思维和想象,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形成的动力。

(二)经济新闻

关于经济新闻,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

(1)经济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经济事实的报道。

(2)经济新闻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服务和引导新闻。

(3)经济新闻是报道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新闻,或者是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建设、经济改革、经济生活等。

(三)媒体融合的经济新闻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新兴化的媒介时代,使得媒介整合加速发展,多元化、综合化的传播方式才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的潮流中,媒体和媒体的融合,是未来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大趋势。

二、从融合系新闻报道中看经济类媒体的报道模式

(一)增强整体报道、区域连接性

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常常能从侧面反映国家的战略效能,特别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地方和地方、区域和区域之间的经济有着极强的联系。因此,新时期的经济新闻的报道不仅限于某个地区,如果能将地域和地域结合起来的话,地域间就不会产生分裂感。常德日报作为党政机关报,其公信力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承担的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舆论的任务也很重要。文章指出,洞庭湖近年来不仅报道了经济发展状况,还综合了常德、岳阳、益阳、荆州、长沙望城区等地区的经济报道,形成了洞庭湖经济发展的包围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整个经济带在以上地区的发展推动下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一湖碧水洞庭》的一系列报道表明,洞庭湖的五个主要城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出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通过各城市着手于经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充分展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修复前湖边地区所作的一系列努力,以及在这个努力下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当然,《常德日报》这样的报道方式,使得报道中所出现的区域经济和管辖问题不再割裂,而是有了一定的连接性。

同时,《常德日报》结合国务院批复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以洞庭湖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重点区域,将生态优先和生态发展两大战略目标的合作互促的阶段性成果,以真实的新闻题材向群众展示出来,不仅可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生态经济政策的必要性,还能不断感受到开发洞庭湖生态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二)明确多媒体集成、连通报道状态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文字报道只能满足观众的视觉。现在通过报道媒体的联动,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乐趣,这样不仅能消除纯文字报道的单调,还能加速信息传递,为媒体带来黏性和忠诚度。同时在融合的背景下,为群众提供更有质量更有深度的新闻内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王剑锋教授等专家的采访形成了“视频+图片+文字实录”的多种形式报道模式。从这些丰富的新闻素材中,多方面展示了中央银行降低利率背后传来的一些信息,为接受者也为下一次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四川经济日报社发布的有关IT人物的视频采访中,以典型的IT创业者为主人公,四川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杨帆、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高级副社长张晖和如云创始人兼CEO彭雷从他们个人的创业经历以及平民化的采访语言出发,描述他们在创业中获得的一系列成就,同时用温暖的文字展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通过“视频+文字”的报道更如实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动力。

多媒体化的连通化报道在打破传统媒体报道壁垒基础上,不仅能以多样化的形式向我们呈现经济新闻,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故事化报道,引起民众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当然,优秀的经济报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不仅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信息需求,为老百姓的经济行为提供方向,还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经济新闻领域的特殊性,新闻中的很多数字、专业化的语言,大大降低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经济新闻中的故事化报道才是提高经济新闻可读性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据《光明日报》发表的《雄壮的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小岗村》系列报道,开头以1978年中国现代农村改革中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18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故事,缩短了与民众的距离。加强与群众的对话和土地改革的深度介入,为安徽凤阳小岗村取得的实质性经济成果奠定了基础。下面大部分的新闻素材中有几个小标题,在各自的小标题下,以人物的故事为出发点,这些人在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走在前面事例。在新闻素材中,他们明确阐述了如何在土地改革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努力,促进小岗的振兴,为了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努力。

小岗人的新憧憬中,作者就如何振兴小岗村进行了提问。而且,“为了发展现代农业,怎样在农业上植入网络科学技术,给土地带来巨大的价值呢?”通过抛出这些深刻的问题,《光明日报》给出了广大群众想知道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通过介绍成功的小岗人的经历,不但为更多的受众解释了小岗精神,还为小岗精神下探寻经济故事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另外,在腾讯新闻的《财约你》中,“褚时健是如何逆转命运的?古稀进入监狱后,84岁成为亿万富翁”,视频开头用黑白画面描绘了褚时健的个人故事化体验,向我们依次展示了他是如何在出狱后发展成功的。

这样故事化的经济新闻报道,不但能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促进新闻报道的广度,为报道模式增添了色彩。

(四)专业化报道,经济一体化

经济发展涉及很多领域。首先,丰富的经济专业知识是写好经济新闻报道的前提,但不仅是唯一的,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也不仅限于经济问题,还包括很多内容,包括经济政策、经济与市场的发展、市场与民众的关系等。

前文提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样的一体化也为媒体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们的报道接受者不仅限于我国的民众,更多的是如何向国外展示我们的经济发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报道不是片面的单一的,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用中国化的方式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的关于“‘一带一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的报道中,从专业角度介绍了有关“国际合作峰会论坛”的一系列相关报道。在论坛和观察等一系列方面,围绕实现第二次峰会、国际合作论坛和闭幕情况,向群众全面展示了峰会论坛的成果。

经过对专家的采访,《中国经济时报》提倡我国和合作者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利用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优势参加世界分工合作,加快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据报道,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即将步入新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促进中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促进沿线国家全面互利共赢。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绿色丝绸之路”“通过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来融通资金”等,实施的独创性也作为生动的新闻素材被报道出来。通过客观和多样化的报道,《中国经济时报》向社会大众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在提倡“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沿线国家可以完全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保护相互平衡过程中的各种创新。

通过这种多角度、专业的报道模式,《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所取得的突破,明确了未来各沿线国家的实践方向。

三、总结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流通变得更加紧密、更加频繁了。对于媒体报道的新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第31届中国经济新闻奖的报道中,媒体在经济新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在报道形式、内容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也有一系列问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有些报道中还存在着新闻报道的语言很难理解等。另外,一部分网站在一系列报道的主题页上开设了评论和评论区域,但由于官方媒体与接收者的对话不足,很难接受报道背后的感想和建议,这对于媒体来说,会减少一定程度的互动黏性。

因此,媒体应该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中,继承报道模式的革新,并寻求与接收者之间多走交流之路,以更好地完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提高受众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