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伟,展世宏,孙 斌,李 炘,洪小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系因早产、窒息、宫内感染、胎粪吸入等因素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导致新生儿生后不久出现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紫绀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疾病,RDS 在足月新生儿中并不少见,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1]。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为严重低氧血症、心肺衰竭的危重症患者提供部分或全部生命支持,是重要的生命支持技术,尤其适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支持[2-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应用ECMO 成功挽救1 例经高频振荡通气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无效的足月RDS 患儿,现将救治经过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患儿女,生后9 h,因“气促呻吟伴吐沫7 h”入院。患儿胎龄37 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 750 g。生后约2 h 出现紫绀、气促、呻吟,SpO2约75%~80%,头罩吸氧无缓解,紫绀渐加重,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呼吸困难无缓解,查胸部X 线示双侧气胸,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转入本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35 次/min、血 压60/40 mmHg、脉 搏 氧 饱 和 度(SpO2)85%~88%、氧浓度分数(FiO2)100%,呼吸急促,吸气三凹征,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 mm,光反射灵敏,胸廓隆起,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湿罗音,心率135 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及2/6 级收缩期杂音,肝右肋下2 cm 可触及,质软边锐,肠鸣音3~4 次/min,四肢凉,原始反射未完全引出。
1.1.1 辅助检查 白细胞25.4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3.5%、血红蛋白157 g/L、血小板184×109/L、C 反应蛋白1.78 mg/L;心脏彩超:右房右室大、肺动脉高压(50 mmHg)、房间隔缺损(4.0 mm)、动脉导管未闭(直径4.2 mm,以右向左为主的双向分流)、左室射血分数75%;胸片:双侧气胸(右侧为甚)、纵隔气肿考虑、肠管部分扩张;血气分析:pH:7.08、氧 分 压(PO2):51 mmHg、二 氧 化 碳 分 压(PCO2):74 mmHg、SpO2:85%~90%。
1.1.2 入院诊断 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气胸、肺出血、先天性心脏病。
1.2 治疗经过 入院后予胸腔闭式引流、高频振荡辅助通气(频率11 Hz、MAP 20 cmH2O、振幅30 cmH2O、氧浓度100%)、一氧化氮持续吸入、多巴胺、米达唑仑等治疗,患儿SpO2低至60%~70%,氧合指数大于40,且持续时间大于4 h,符合ECMO 治疗指征[4],考虑存在严重低氧血症,于入院后24 h左右行ECMO 辅助治疗。
1.2.1 ECMO 运行 Sorin 泵、Medtronic 儿童体外循环套包、右侧颈内静脉(14 F)、颈总动脉(8 F)置管后,静脉-动脉模式(转速1 700 r/min、流量0.45 L/min),动态补充血制品,肝素抗凝,监测凝血功能,维持活化凝血时间维持在180~220 s,维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60~80 s,呼吸机参数初速为:FiO2:35%、频率:16 次/min、吸气峰压:20 cmH2O、呼气末正压:5 cmH2O,并根据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调整。
1.2.2 ECMO 撤离 ECMO 运行130 h 后,SpO2维持在95%以上,血压维持在75/50 mmHg 左右、血气分析无异常,逐步降低ECMO 流速至完全停止后撤机。
1.3 ECMO 中并发症管理
1.3.1 出血与凝血 ECMO 运行过程中,管路出现小血栓,逐步调整肝素剂量由机器运转初始的5 U/(kg·h)至45 U/(kg·h),后置管部位出现渗血、血小板降至46×109/L,逐步减少肝素量、补充凝血物质、血小板,血栓无增大、渗血好转、颅脑超声监测无颅内出血。
1.3.2 血压波动 ECMO 运转期间收缩压最高达110 mmHg,予调整转流量100~110 ml/(kg·min),加强镇静、镇痛(米达唑仑、芬太尼)、肌肉松弛(阿曲库铵)等处理,并先后予酚妥拉明、镁剂、卡托普利、硝普纳降血压后好转。
1.3.3 溶血 患儿出现少尿、茶色尿、血尿,考虑红细胞破坏所致,予碱化尿液、降低转速、补液等处理后尿量逐步增多、色转清。
1.3.4 其他 ECMO 治疗期间左肺不张,先后予俯卧位通气、加强气道管理,支气管镜灌洗并吸出塑性痰栓。
患儿因呼吸困难于生后24 h 左右建立静脉-动脉ECMO 辅助治疗后SpO2维持在95%以上、血压稳定,ECMO 辅助治疗130 h 后撤离,住院20 d 后好转出院。3 月龄随访:体格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达正常同龄儿水平、心功能正常,6 月龄随访脑电图及生长发育未见异常。
近年来,ECMO 技术在呼吸和(或)循环衰竭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用于包括RDS 在内的呼吸衰竭的支持治疗时,通过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从而使肺脏得到休息并最终恢复[6]。据体外生命支持组织的数据,目前接受ECMO 治疗的儿童病例数高于成人,且成功率更高,尤其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接受支持治疗的成功率可达75%以上[7]。目前我国新生儿领域ECMO 技术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落后,开展单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中心城市[8-9]。
本例患儿为新生儿RDS,既往认为多见于早产儿,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发现足月儿RDS 并不少见,是足月新生儿需考虑的危重疾病之一[10-11]。本患儿病情危重,呈进行性加重,氧合指数高,持续时间较长,存在严重低氧血症,符合ECMO 支持治疗指征。目前关于新生儿ECMO 使用时机和指征,部分观点认为应积极内科治疗,不建议使用具有较大创伤的ECMO 技术,需严格把握使用指征;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若预见患儿使用ECMO 技术可降低肺损伤并明显降低病死率,可适当放宽使用指征[12]。本患儿使用ECMO 后救治成功,也提示对于新生儿RDS 患儿,在常规手段无效时,可积极尝试运用ECMO 辅助治疗,为危重症新生儿的救治提供相关的经验和思路。
出血、凝血的管理是ECMO 管理的关键[13],本病例先后出现管路血栓、渗血等并发症,积极处理后好转。Dalton 等[14]对514 例接受ECMO 治疗的儿童进行研究,通过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抗凝、疾病种类、主机类型、出血、血栓和预后等,发现70.2%的患儿有出血表现,其中16%为颅内出血,而12.8%的患者发生血栓,后期约31.1%需更换管路、56.6%需输血、42.2%需输血2 次及以上,出凝血的异常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患儿ECMO 转流期间出现茶色尿、少尿,考虑为ECMO 机器转流所致的红细胞破坏,也是导致肾功能障碍、高胆红素、贫血的主要原因。Jenks 等[15]通过分析236 例接受ECMO 治疗的婴幼儿,发现离心泵转速越快、血细胞所受压力越高,溶血风险越大。也提示维持合理流量的同时,尽量采取相对低的转速。
本例患儿起病凶险,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后进行性加重,虽给予高频呼吸机、一氧化氮吸入等治疗,但呼吸、循环衰竭仍未避免,经积极使用ECMO 辅助支持治疗,治疗时间长达130 h 后好转出院。在ECMO 运转期间,需密切注意出血、凝血障碍、感染、脏器衰竭等并发症,积极监测与处理,本患儿经积极治疗后无颅内出血、严重感染、近期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最终救治成功,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