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格局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角色定位与转型论析

2021-11-30 15:11刘素贞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队伍辅导员

刘素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党委组织部,上海20162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 “三全育人” )理念得到深入推进。高校正在以深入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以着力点,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升思政育人质量。从育人实践上来说,育人主体增多、育人路径增多、育人环节增多、育人资源增多, 将大大提升思政育人质量。但同时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多元的育人主体、路径、环节、资源互相之间如何能形成系统的、一体化的育人合力?

高校辅导员队伍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长期以来在一线面向学生开展思政育人实践的骨干力量, 在 “三全育人” 新格局下, 辅导员队伍必然面临新的角色定位。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既是推动高校 “三全育人” 落实落地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命题。

1 “三全育人” 格局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思想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1],共同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 高校正在致力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 着力构建一种 “大思政” “全思政” 格局。 “三全育人” 理念强调以全员、系统、整体的思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以 “融盐入汤” 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 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新要求。

1.1 全员育人,要求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和队伍,从单主体走向多主体

全员育人要打破思政教育长期以来的单主体格局,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普及性、多元性,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 “四位一体” 育人机制,都是育人主体,都要担负起育人职责。高校要着力构建以学生为圆心,以学生骨干、辅导员、专业教师、学校党政管理干部、教辅后勤管理人员、退休教职工、家庭、校友、校外导师、社会育人资源等队伍为半径的育人共同体。

1.2 全过程育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从单向衔接到一以贯之

全过程育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是持续性的、贯穿始终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生命线融会贯通于学生的成长全过程,从学生入学贯穿到毕业、从基础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这就需要高校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起一套思政育人体系,推进大中小德育一体化进行相互衔接,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特点开展持续性的育人工作,引导学生始终朝着一名时代新人的方向成长。

1.3 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都担负起育人使命, 把育人 “岛屿” 连成育人 “大陆”

全方位育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组织建设、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之中,切实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 “十大” 育人体系。 “十大” 育人体系涵盖了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业务分工不同、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十大” 育人或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同,职能部门各自业已形成了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工作方法、工作疆域和工作格局,就像是自成一体的育人 “岛屿” 。高校要整体推进思政育人工作,打破育人环节的各自疆域,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每项工作、每个环节, 将一个个育人 “岛屿” 连成广袤的育人 “大陆” , 构建一个内部畅通、有效串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育人磁场。

这样一种 “三全育人” 建设要求,正是对长期以来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循环” 状态的纠偏,把思想政治工作重新再嵌至高校育人体系中,成为最核心的育人使命。

2 “三全育人” 改革对辅导员队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三全育人” 如何落到实处?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如何发挥好辅导员在 “三全育人” 中的作用。因为长期以来, “辅导员在‘三全育人’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于: 他们已经是独立承担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唯一主体,并且在全员育人中居于落地者、协同者和跟踪者的重要地位[2]。” 从高校思政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脱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三全育人” 可能无法实现真正落地, 因此, “十大” 育人体系的每一项育人工作都要高度依赖辅导员的配合和落实。

“三全育人” 对辅导员队伍发展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产生了更多的新挑战。机遇是, 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从长期实践来看,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容易成为开展日常思政工作的唯一力量。这既反映出新世纪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增强了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水平, 辅导员似乎成了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无所不能的多面手; 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对其他育人队伍作用发挥的忽视, 对辅导员队伍形成路径依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造成只有辅导员能开展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偏差, 辅导员工作职能无限扩大。 “三全育人” 背景下, 辅导员队伍是全员育人队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主体力量,辅导员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育人环节得到了普遍认同。从高校环境来说, 辅导员的工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有可无的, 辅导员队伍也不再是路径依赖中的惯性力量而被过度扩大工作边界, 更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而挑战是,新的背景下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辅导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能否承担起新的角色要求?究竟要做哪些工作,工作能否机制化、明晰化,而不是想当然、边缘化?辅导员在 “三全育人” 形势下必然要主动融入 “大思政” 的全局育人空间和育人平台, 融入全员育人的队伍,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融入学校全方位的育人环节,并且要扮演好新的角色,发挥好新的作用。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队伍本身存在着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地位不高、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年限不长、流动性较大等问题, 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三全育人” 环境中辅导员队伍作用的发挥。这既需要高校从顶层设计上予以统筹,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更需要辅导员队伍提升对新形势新要求的认识,从全局中重新思考自身定位,主动学习、增强素质与能力。

3 “三全育人” 格局下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 号令)中强调: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 “三全育人” 格局下,辅导员队伍要着力担负起3 种新型角色:要成为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育人资源的协调者; 要成为全过程育人的融通力量: 做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与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要成为全方位育人的串联力量: 做 “十大” 育人体系落地的终端实施者与成效评估者。

3.1 辅导员队伍要成为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 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育人资源的协调者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进入多主体时代,辅导员是校内外多元育人主体中的一个骨干主体。育人主体多元、育人队伍增强、育人资源广泛, 但如何运用好、整合好、协调好各方育人队伍,打破各自壁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有一支骨干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育人资源的协调者角色,这支骨干育人力量就落在了辅导员队伍身上。

3.1.1 全员育人中, 辅导员要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多主体育人环境下,思政工作手臂不断延展,但是更要强化辅导员的骨干核心作用。辅导员长期驻扎在学生工作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全员育人队伍中最了解学生特点、与学生心灵距离最近、最能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师队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信息源头,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求学阶段相对最为固定、接触最为频繁的一支教师队伍。辅导员是连接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生与职能管理部门以及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最理想最重要的桥梁, 是思政工作最关键的教育主体。辅导员不再仅仅是 “责任田” 里的单干承包者和埋头耕耘者,而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能够在学校、学院和各部门的支持下, 学会积极动员、协调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协同、发挥和整合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学生骨干、学校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等力量。辅导员要先行一步,致力于成为校内外育人资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点和切入点,搭建平台、组织活动,促进各方育人主体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育人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将育人合力发挥到最大化。

3.1.2 全员育人中, 辅导员要努力成为思想政治育人资源的主要协调者

高校都在积极调动校内校外育人资源,但是这些丰富资源进来之后,如何有效整合、协调,优势互补、针对性地发挥协同作用, 真正有效地开展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一支能够整合多方育人资源的协调力量,辅导员要努力成为育人资源的基层协调者。辅导员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专业职业技能层面,除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到 “精” “细” “专” ,还要做 “全” “新” “统” ,要有全局性的育人理念、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统领性的协调能力。辅导员要多跟踪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需求, 调动和整合好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共同参与到学生的第一、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生涯发展等过程中去,努力构建学生成长的引领和服务体系。

3.2 辅导员队伍要成为全过程育人的融通力量: 做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与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全过程育人强调思政工作要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但是难点也恰恰在于如何将这根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贯穿始终,因为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需求特点都是变化的。这就需要穿线人的角色一以贯之。辅导员队伍要成为全过程育人的融通力量,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这根生命线最适合、最恰当的穿线人角色。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除了研究生的专业导师之外,辅导员是在高校里陪伴学生成长时间最久的教师队伍,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指导学生的发展,才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所以全过程育人环境下,辅导员要做一名穿线人,承担融通角色,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与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3.2.1 全过程育人中, 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

辅导员首先是一名思想政治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辅导员的首要职责。辅导员要牢牢把握这根思想政治工作的 “生命线” ,要建立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育人思维,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要从学生的入学前教育、入学初的适应性教育、入学后的政治教育、学业发展、生涯指导、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离校教育等等,都要把思想政治引领一以贯之地 “融进” 又 “溶进” 全过程。辅导员队伍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和特点,接续起学生入学前的成长过程,还要能够打通学生的大学和中学育人阶段、打通学校和家庭育人场域、打通学生个体和班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区群体,在服务学生成长需求、解决学生发展困难中始终教育引导学生做到4 个正确认识,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3.2.2 全过程育人中, 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时刻变化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舆论环境、科学技术环境都在深刻影响校园,教育对象又是多元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背景、个性特征、发展目标各不相同, 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面对多元的教育对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辅导员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对环境的把握、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和成长需求的研究,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推动者。辅导员要充分融入学生,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指导相结合,要将普遍性引导和差异化发展相结合,更要跟踪式教育、持续性关注, 积极在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交流、每一个活动、每一次班会、每一个朋友圈中推动学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3.3 辅导员要成为全方位育人的串联力量: 做 “十大” 育人体系落地的终端实施者与成效评估者

如何将高校的 “十大” 育人体系进行有效地串联,将 “岛屿” 连成 “大陆” ,构建一个紧密互通的育人磁场?既需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1],也需要高校在一线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发挥好基层辅导员队伍的串联作用,成为 “十大” 育人体系落地的终端实施者与成效评估者。

3.3.1 全方位育人中,辅导员要努力成为 “十大” 育人体系落地的终端实施者

辅导员队伍很长时间承担的是 “缝合机” 角色,把互相之间对话不通畅、各自为阵的育人环节拼凑在一起,与各育人体系和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只停留在表面。在全方位育人环境下, 辅导员的角色要努力从 “缝合机” 转变为 “串联器”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多面手的功能,加强交流和对接,主动融入进 “十大” 育人体系,既要了解课程育人、科研育人,也要积极推动实践育人、资助育人、心理育人,还能够参与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在每一个育人体系和育人环节中,辅导员都是当然的知晓者、深度的参与者, 还是重要的终端实施者。辅导员要积极推动各大育人环节最终在实践层面落到学生身上,落到德智体美劳5 个维度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在把育人 “岛屿” 连成育人 “大陆” 的实践层面起到实质性的关键作用。

3.3.2 全方位育人中,辅导员要努力成为 “十大” 育人体系的成效评估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研究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4]。”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是隐性的、深层次的,并不能立竿见影,也很难予以量化和指标化。学生群体当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直接的评价和反馈者,但是学生流动很快,只能阶段性地评价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十大” 育人体系最可靠的成效评估者之一是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熟悉学生特点, 相对来说比较了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十大” 育人体系往往都会通过辅导员队伍传导到学生又影响到学生,再反馈到育人部门。更重要的是辅导员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这支队伍立场坚定、政治可靠、相对稳定,是最可靠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评估者队伍之一。辅导员参与到 “十大” 育人体系的评价和反馈中,可以相对科学、全面、客观地衡量各育人体系的成效,并从学生的受教育体验出发,反馈 “十大” 育人体系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更加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4 “三全育人” 格局下辅导员队伍角色转型思考

在 “三全育人” 格局下重新讨论辅导员队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推动辅导员实现角色转型,是关涉到 “三全育人” 能否在高校真正推进落实的一项重点工作和关键性工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辅导员队伍三方共同努力。

4.1 注重 “减负” :教育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层面予以制度和平台保障

辅导员要在 “三全育人” 格局中承担新角色,必然是一个增负的过程。而在辅导员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常常处于工作边界无限扩大、职责不明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要让辅导员实现角色转型,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重新梳理, 定位辅导员队伍在 “三全育人” 中的新角色,对辅导员进行适当减负。辅导员的工作过多既是职责要求,也是工作特点使然,身兼多种职责于一身,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的全能性要求和职业化专业化要求本身就有错位的现象,而在很多高校还存在管理工作模式落后、对辅导员过度 “征用” 等现实问题,更加剧了辅导员的负担。深陷超负荷事务中的辅导员要承担起新角色,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把建立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提高到建立 “三全育人” 长效机制的高度上来认识,推动校内校外形成共识,既对辅导员工作界限进行明晰,又能简化和减化辅导员的工作流程、释放辅导员的事务性压力,更要能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从平台上予以支持,从协同机制上让辅导员有的放矢、借力助力,担负起新的使命。

4.2 激发动力: 高校应全面激发辅导员队伍在 “三全育人” 中的内生动力

辅导员队伍是目前高校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的骨干育人主体,高校要全面激发辅导员队伍在 “三全育人” 中的内生动力[2]。高校要提升辅导员队伍在多育人主体中的骨干核心地位,从待遇、绩效、资源、荣誉、职称晋升上予以倾斜,提升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 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要夯实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辅导员的年龄、工作年限、学科、性别等队伍结构;要从全局性角度加强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建设,注重培训、搭建平台、赋能放权,提升胜任力,让辅导员敢于作为、有事可为、有权能为,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要关注辅导员的成长,从人岗匹配、考核晋升、个人发展、生活关怀上让辅导员增强育人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要畅通正向流动和淘汰机制,让不适合在辅导员岗位的人员自然流出队伍,以保持队伍的战斗力。

4.3 增强素质: 辅导员队伍自身要主动作为,加强认识、锻造素养

辅导员要承担起 “三全育人” 中的新角色,还需要辅导员队伍自身主动思考、加强学习、转变认识、锻造素养, 应对新的形势要求, 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尽快实现转型。在全员育人的多主体中, 辅导员要自觉承担起骨干核心力量,要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与调动多主体和多力量的协同能力; 在全过程育人中, 辅导员要承担起 “融通” 力量, 需要有较强的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还要有深厚的个人道德素养;在全方位育人中, 辅导员要承担起 “串联” 力量, 需要有全面的管理能力、实践能力, 还要有深入了解学生与研究学生的专业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各类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下,还需要辅导员自身不断学习、主动作为,深入把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与要求,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新特点与需求,运用好校内外各项平台与资源,聚焦思政工作的痛点与难点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实效,真正投入到潜心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当中去。

5 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全育人” 的 “大思政观” 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服务于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新时代,辅导员队伍要重新找准定位,转换角色,担负起全员育人的骨干力量、全过程育人的融通力量、全方位育人的串联力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育人资源的协调者、学生全面成长的指导者与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十大” 育人体系落地的终端实施者与成效评估者,为进一步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队伍辅导员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