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处业综合服务中心 陈晓林
随着人们社会文明、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在提高。玉米作为既能满足人类食用要求,又能为家禽提供饲料,无论在食品加工方面,还是畜牧业养殖方面,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结合当前玉米种植发展来看,想要满足高质量、高产量的要求,就要充分了解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所以,针对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玉米是我国种植业中非常重要的作物种类,其用途很广泛,可用于食用、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是稻米与小米的5~10倍,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有效预防便秘。同时具有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的功效。但是以我国当前玉米种植业来看,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出现病虫害等问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通过有效的研究,来缓解当前局面,为玉米的高产提供充分的条件,促进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土壤是玉米汲取营养和水分的主要场所,与植株健康有着很大的关联性。玉米的喜好温热、营养、肥沃的土地,并且非常害怕过酸、过粘的贫瘠土壤,这样的土壤不仅无法为玉米供给养分,还会影响玉米正常发育。所以,选择土地时,最好选择便于排灌与管理的地方,控制PH值在5~7以内,肥力在中等偏上,并且土质为沙壤土[1]。同时,玉米是需要水但是害怕渍的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不同,对土壤的灌与排、肥沃度等要做好把控。所以,整地要采取三沟的方式,具备主沟、厢沟与围沟,不能出现积水的问题。整地可以在隔年翻耕冻胚,也可种冬季蔬菜,在第二年时,才能让土壤松散,团粒结构较好,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如果不能满足隔年翻耕,那么在开春后要选择晴天期间整地,必须保证土壤的干燥,避免出现结块问题,以免对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阻碍,在耕种前期与期间要注意杂草清除工作。
玉米是否能够高产,主要取决于种子的质量,结合土壤、产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玉米种子,最佳的类型是高纯度、紧凑型的种子,这样才能为高产打下基础,提高病虫害的防治。在选择时,可以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销量高、口碑好的种子,避免出现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同时,在选择种子时,要结合本地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品种,具备良好的商品性,性状呈现稳产、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保证品种的发芽概率在90%以上,净度与纯度在90%以上。在播种前,要经过人工挑选,将病、霉,以及破、秕等带有杂质的种子筛选出,在播种前采取晒种的方式,将种子撒在干燥的阳光照射区域,一天翻动一次,在傍晚之前收回,避免受潮,降低种子成活率。在播种前期利用多功能种衣剂包衣,然后在干燥处阴干[2]。
科学施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保障,不仅可以稳定产量,还能够有效提升品质。玉米的施肥数量以及时间、方法等都要结合玉米的具体情况与产量指标来定,要明确掌握玉米的土壤肥力、吸肥程度、种植方式,以及肥料与品种的种类等。在施肥过程中,要注重磷肥的增加,磷肥与玉米养分的运输关联性极强。
种子的处理是关乎种植成功率以及玉米成长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良种选择时,要挑选品质优良、纯度高的紧凑型种子,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处理,就会出现种子发霉、损坏等问题,不仅不能投入生产,还有部分种子会出现延缓发芽期,甚至成长后极易生病等问题。在播种前期,为了增强种子的活力,可以采取浸种、晒种、药剂拌种的方式,提高发芽概率,降低病虫危害,从而满足苗齐苗壮的要求。在种子处理完毕后,及时开展发芽试验,促使发芽概率达到九成以上,降低苗不齐、缺苗等问题所导致减产。
玉米喜好温暖阳光,所以,土壤表层10厘米的温度需要把控在10摄氏度左右才可播种。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是否采用早种,适度早种,能够借助早春光热资源,减少低温早霜为玉米带来的影响,还可以借助早春返浆水,提高出苗率。玉米是独杆、单穗的作物,在播种期间,要注意株行距,以及开沟的深浅。
密植的程度是决定玉米产量与质量的要点,而密植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包含天气情况、土壤质量等。结合对玉米种植的观察可以得知,在作物种植之前,除小麦具有较大的密植度外,以玉米作为代表的许多作物都呈现密植度小的问题。所以,适度的提高密植度,可以在获得当前单位面积基础上更高的产量。结合测算来看,每亩的玉米可以达到500公斤以上的产量,紧凑类型的玉米,可以将每亩定植在5000株左右,而非紧凑型则每亩可定在3800株左右。
在查苗补苗中,首要任务是做好对补苗的处理。在出苗后,需要及时开展田间巡逻。尽管我国的农业科技力量已经较强,但是机械依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作业,还会出现缺苗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是,病苗的肥力不足。针对这类问题,农户要加强田间的巡逻工作,及时补充玉米苗。在补苗后,要追加肥料,追加氮、磷、钾此类常用肥料即可,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玉米健康成长。值得注意的是,除草作业也是玉米种植的必备环节,因为局部土壤为玉米提供的水分及肥力是有限的,如果生出过多的杂草就会抢走玉米所需的资源。所以,农户要提高对杂草的重视程度,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人工拔除,或防治剂喷洒的方式,减少杂草出现的数量和概率,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农药种类与剂量,避免对玉米造成负面影响[3]。
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与质量,要及时采取施肥管理,玉米这一作物也非常需要肥力的支持。当玉米处在苗期,农户就无须追加施肥,避免因为肥料过多,而对幼嫩的玉米苗灼烧,增加死亡率。在种植的中期,玉米呈现喇叭口状态时,农户需要不断观察田地的情况,适当追加氮肥,帮助玉米成长。除去施肥外,水分也是玉米种植的关键因素。在抽穗开花后,要及时补充土壤的水分,保证水分在70%以上。在浇水后注重对天气的观察,如遇降水,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排水,减少涝害概率。
在治疗这种病害时,可以采用70%浓度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也可以采用50%多菌灵500倍液,还可以采用50%代森铵800倍液。观察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兑取,采用喷雾的方式每隔7~10天喷一次,采用连喷的方式,控制喷次在3次以内。黑穗病的防治,可以按照1:500的比例,选择5096福美双拌种,还可以根据药种比例1:200采用20%的粉锈宁拌种。纹枯病是玉米大喇叭期最容易预防的疾病,选择发病初期,采用朗文康、井冈霉素按照具体需求配比,对着果穗以下部位进行3次以内喷雾,间隔时间控制在7天。锈病发病的初期阶段,采用20%粉锈宁粉剂进行配比并喷雾,控制时间间隔为15天一次。
8.2.1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称为地蚕与切根虫等,在玉米地中经常能见到,通常在幼虫时期的地老虎在玉米出苗期对玉米的伤害是最大的。幼虫集中在幼苗的心叶以及叶背上,啃食形状为缺口与孔洞。在3个月后进入暴食期,在玉米3~4cm的茎部啃食,并将断苗拉进洞内取食。防治的方法主要有:(1)除草灭虫(2)堆草诱杀。采用米糠、花生麸以及豆饼粉碎并炒香,然后拌取5%敌敌畏,在傍晚时分按照每亩10堆、每堆半斤的方式堆放,在上方覆盖嫩草。
8.2.2 粘虫
玉米粘虫也是玉米种植期间常见的害虫,在幼虫期会暴食玉米的叶片,如果数量较大,会在短期内将叶片吃光,造成玉米的减产甚至绝收。虫害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幼虫啃食叶片。1~2龄的幼虫会在叶子上取食造成孔洞,而3龄之上的幼虫在叶片中会出现不规则的啃食痕迹,如果数量较大或暴食期,会将叶片啃食干净,导致只剩叶脉,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因为成群结队,由一块田地啃食完毕后就会转至另一块天地,所以农民们又称之为“行军虫”。如果田地的地势较低,且玉米高度参差不齐、杂草丛生,多半是有玉米粘虫的危害。玉米粘虫对于天气的温度、湿度等较为敏感,一般温度在19~22℃时会出现产卵迹象,且伴随适度在75%左右,如果温度<15℃,而>25℃,那么粘虫将出现产卵量少或不会产卵。如果温度≥35℃,适度≤18%时,孵化后的幼虫将不能成活。玉米粘虫具有杂食性、聚集性等特点。夜间较为活跃,产卵孵化后普遍聚集在玉米的心叶以及背叶。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敌百虫加上醋、糖、酒,用盆诱杀成虫。(2)采用抖克、金世纪、莫比朗、千虫克均1000,都可达到杀虫目的[4]。针对病虫问题,必须本着“防治结合”的原则,才能减少病虫对玉米作物的危害,保证玉米种植的完整性与健康性,种植出高产量、好品质的玉米,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总体来讲,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无论在社会需求还是农业经济市场等方面,都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玉米的种植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还能用于制作饲料、加工食品等,充分地体现了农业产品的贡献。想要确保玉米的高质量、高产量,就要全程做好技术保障,要提高玉米的出苗概率,也要保证苗的成活率。对于选地整地、选种、密植、施肥等一样不能缺少,还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为玉米的产量做出保障,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