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睿茜 余 蕾
(钦州市卫生学校,广西 钦州 535000)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拥有在校生近一千六百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近四成。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就业做充分准备,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教育部对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的。但与此同时,学校不应放松对学生文化课程的要求。要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狠抓文化基础课程,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力促“三全育人”理念。如此,才能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文化基础课中,英语是绝不能忽视的一门必学科。
客观来说,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通用语言,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会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且这方面要求会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不论是技术行业还是服务行业,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英语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故学好英语这门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势在必行。
主观来说,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文化课成绩,其中差距最大的通常是英语成绩。原因在于,中职学生大多出身于农村,或城市中经济困难的家庭,在家缺乏父母的关爱陪伴及正确引导,在校得不到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又加上农村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低下,软硬件水平都与城市地区相差甚远。以上原因致使中职学生从小害怕英语,抗拒英语。在与普通高中学生相遇或竞争时,英语能力的高低差距往往会使中职学生感到格外自卑。故中职学生学好英语,不仅是求职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受客观条件限制,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阶段,没有接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甚至有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英语[1],因而英语基础格外差。这是个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
(二)教材难度大,内容实用性弱。相对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而言,中职英语教材难度大,内容远离实际且无趣乏味。学生从不接地气的教材里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上。中职学生“深谙”“学以致用”的道理,即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既然生活中用不上,那就懒得学它。
(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由于中职不设毕业考试,所以学生没有学好英语的压力。再者许多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是,毕业后立即开始就业,并没有升学意向,因而对于英语学习更是抱得过且过的态度。压力是动力的来源,毫无学习压力,导致毫无学习动力。
(四)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陈旧。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学策略及方法老套死板,大多为照本宣科式教学,重理论、重考试,轻实践、轻运用。陈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致使教学质量差[2],学生在课堂上不得要领,吸收知识的效率十分低下。
上述四个主要问题中,前三项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及教育大环境下,普遍存在的、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状。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我们能够有所作为的是第四项——转变思维,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并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英语教师应当切忌对着不合理的教材照本宣科,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是不符合中职学生性格特点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哪个学生天然就对某一门语言感兴趣,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要靠老师来挖掘并培养。当我们把英语变成一件与学生自身兴趣和利益切身相关的事情时,学生自然会爱上英语。
语言是用于沟通的工具,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在于用,在于听,在于说,而不在于背。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环境+情景教学法。这套教学法,顾名思义,重点分为环境和情景两部分。
世界上的所有新生儿从降生那一刻,就开始拥有学习家乡语言的环境,并且今后的每一天中无时无刻不处于该语言环境里。任何人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之下,要学会说自己的家乡方言和国语,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英语的环境,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全班学生必须取英文名。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课代表或班长收集所有人的英文名,制作一张全班同学中英文名花名册,张贴在教室内。今后每节英语课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学生之间互动时,皆以英文名相称。这是挖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的第一步。
2.教师在课上使用全英文教学。从上课开始,教师以一声“class begin”发出信号,课代表回应“stand up”,带领同学起立,直至下课铃响,教师以“class over”结束课堂,全班同学回应“good bye teacher”。期间一整节课,教师需尽量使用全英文教学,并要求学生使用全英文回答问题。视学生基础而定,酌情使用中文解释,以辅助学生听说英语。这是为学生创造英文交流环境的关键一步。
3.鼓励学生接触英文媒体。制定简单的评比规则,以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学生每日听英文广播,读英文报纸,或纯英文名著。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英语电影、英文歌曲。
4.经常组织英语文艺汇演。多组织一些比赛,如英语小品大赛,英语脱口秀,英语辩论赛等。视学校情况而定,班级型的小比赛多多益善,尽量争取更多规模更大的比赛,全年级型、全校型。在进行班级型小比赛的排名时,可以把全班按不同基础分为AB两个大组,或ABC三个大组进行排名,每组的第一名给予相同的奖励。如此分组的目的在于,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机会争做第一,形成全班学习的良好环境。而不是让差生们每天看着成绩好的同学独领风骚,我自望洋兴叹,或事不关己沉沉睡起。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只会让整堂课充满昏昏欲睡的氛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亲身参与英语的互动学习,则需要教师为他们模拟一个切合现实生活的场景,由学生在这场景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使用全英文来沟通。纸上谈兵终觉浅,亲身实践则不仅能够加深英语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这一部分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要给班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成员确定后,长期捆绑合作;第二,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写好几个现实情景小短剧的台词脚本;第三,教师在课堂上把台本分配给各小组,或按照小组成员成绩排名高低,由组员先后挑选台本,自由分配角色;第四,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表演,由全班同学投票排名,对排名第一的小组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分男女进行个人排名,第一名分别授予当期的“Drama Queen”和“Drama King”荣誉称号。
关于具体的模拟情景,我以我课堂上准备过的一个情景为例:出国旅游。角色共7人,分别是丈夫A、妻子B、机场工作人员C和D、空姐E、酒店前台G。
丈夫A与妻子B来到机场,要飞往泰国旅游。他们来到服务台,工作人员C:"What can I do for you? "A:"We are taking flight No.3525 to Thailand.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check-in counter is? "C:"My pleasure.Right over there.Zone D,from counter 8 to counter 10."夫妻俩来到8号门开始值机,办理托运。值机的工作人员D:"Hello,where are you going?"A:"Thailand."D:"OK.Can I see your passport?"飞行的途中,空姐E来问:"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B:"Yes.I’d like some coffee,please."
A:"Well...I’ll have some hot tea."下了飞机,到了酒店,去前台办理入住。前台人员G:"Good afternoon Sir,how may I assist you? "A:"Good afternoon,check in please."
G:"May I have your passport or identification card?"A:"Here you go."G:"Thanks,your check-in process already done,enjoy your stay."
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国旅游已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所以,这样的情景短剧,会激发学生的极大参与热情。类似的实用情景还有:接待外国游客,为问路的外国游客指路,在外国餐厅点菜等等。
语言的本质,是沟通的工具,是用来说话的。不论是中文、英语还是其他外语,学习的方法都大同小异。最关键的一点,便在于用。中职英语相比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目的更加在于用,而非考。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时间少,作为教师,在课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中职英语教学拥有宽松的环境,我们教师就更应该把教学目标从应付考试,转变为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教材,寓教于乐,勇于开拓创新。当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考试分数的提高也必然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