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纸考略

2021-11-30 14:54罗胸怀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纸张湖北

罗胸怀

(赤壁文化遗存研究工作室,湖北 赤壁 437300)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对华夏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国绘画、书法、印刷出版等艺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古人的智慧得以记录与传播,是推动人类文化传播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伟大发明。

宋代中国造纸业已经非常繁荣,出现了许多官府和私家造纸厂。北宋时期,南方地区就是造纸业的中心,宋室南迁后,南方地区的造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地方品牌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出现了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全国知名度的纸张佳品。例如:成都蜀笺,歙州(今安徽歙县)徽纸,嵊县剡纸,温州蠲纸,鄂州蒲圻纸。另外还有:池州竹纸、剡溪玉版纸、平江春膏纸、清江藤纸、徽州龙须纸、建阳椒纸。这其中就包括蒲圻纸,这些纸张品牌中,有的以色泽饱满而著称,有的以纸张的白色光洁而见长,而蒲圻纸的色泽均匀而结实,经久耐用,既不偏厚也不偏薄的质量,被人们所接受,广泛应用于抄写、印书、写信、印制请柬等方面,故为当时人所共知的纸张佳品。

蒲圻纸,古代纸名,因产自湖北蒲圻(今湖北赤壁)而得名。据考,民国时期蒲圻荆泉、随阳山一带古法造纸遗址仍存。如今蒲圻古法纸造纸术业已失传。笔者发现,古代文献中虽有蒲圻纸的记载,但未见专文论述,本文将根据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对蒲圻纸进行探讨。

一、有关蒲圻纸的记载

(一)黄庭坚《山谷别集》:“蒲圻纸佳惠,亦未暇省录,又某昨晚得手诲,会以四日,院中书成,奏书沐浴于感慈,日暮惫,甚念,作报书及所送纸皆不能。今旦又相君入院,当亟入势,未能如邠老所须,但咏伍言,觉翰墨之气如虹,犹足贯日尔。”[1]

(二)陆游《老学庵笔记》:“前辈传书多用鄂州蒲圻县纸,云厚薄紧慢皆得中,又性与面粘相宜,能久不脱。”[2]

(三)徐度《却扫编·下卷》:“予所见藏书之富,莫如南都王仲至侍郎家。其目至四万三千卷,而类书之卷帙浩博如《太平广记》之类皆不在其间。虽秘府之盛,无以逾之:闻之其子彦朝云:其先人每得一书,必以废纸草传之。又求别本参校,至无差误,乃缮写之,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以其紧慢厚薄得中也。”[3]

(四)王士禛《香祖笔记》:“宋写书多用蒲圻县纸,今殊不闻。”[4]

(五)蒲松龄《日用俗字》:“蒲纸刚连更不论。”[5](注:陕西蒲城纸亦称“蒲纸”。张树铮《蒲松龄〈日用有俗字〉注》:“蒲纸:当指蒲圻纸,湖北蒲圻出产的纸,多用于印书。”)

(六)叶昌炽《藏书纪事诗》:“海内传书大有人,蒲圻纸比洛阳新。传观子弟皆常本,第一难求镇库珍。”[6]

(七)黄浚《花随人圣庵摭忆》:“镇库书,名颇颖而切。凡号收藏家,至少必有若干帙镇库书。蒲圻纸近已不著,惜未就贺履之一叩之也。”[7]

(八)邓之诚《骨董琐记》:“明大内各笺,洒金五色粉笺、印金花五色笺,青纸,俱不如宣纸,有褚皮者,茸细而白,有宣德五年造素馨纸印。元有绍兴,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江西白篆观音、清江等纸。宋有藏经纸、匹纸、碧云春树、龙凤团花、金花等笺。藤白、鹄白、蚕茧等纸。蒲圻纸,蜀中贡余。唐有浆捶六合漫麻经纸,入水不濡,硬黄纸以黄蘖染,可辟蠹。”[8]

(九)叶德辉《书林清话》:“宋人抄书印书之纸……湖北蒲圻出纸,为当时抄印书籍所尚”。[9]

(十)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宋以来印书、装书纸,根据原料、产地、特点、用途等,有许多不同品种。如白麻纸、黄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皮纸、椒纸、茧纸、绵纸;澄心堂纸、由拳纸、开化纸、常山纸、麻沙纸、铅山纸、清江纸、宣纸、东昌纸、蒲圻纸、英山纸、鸡林纸、高丽纸;罗纹纸、鹄白纸、连四纸、连七纸、毛边纸(又名官堆)、连史纸、毛太纸、桃花纸;藏经纸、榜纸、奏本纸、册子纸等。”[10]

从上述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最早记载蒲圻纸是北宋黄庭坚的《山谷别集》,从他在世的时间(北宋庆历五年至北宋崇宁四年,即公元1045年-1105年)来看,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二是陆游言“前辈传书,多用鄂州蒲圻县纸”,说明在他的父辈或更早的年代,蒲圻纸已经享誉天下。“传书”一词,在中国古代指抄写或刻印书籍,也指传递书信。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刘韶美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传书”是指抄写或刻印书籍。李商隐《离思》诗:“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传书”则是指传递书信。徐度说藏书“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可见断定,早在宋代蒲圻纸就是用于“传书”、印书、抄书纸张中的知名品牌。三是蒲圻纸不厚不薄,紧密适当,不仅具有纸张柔韧、厚薄适中的特点,且能长期保存,如新墨不脱,纤维细长、耐用,这些是蒲圻纸工艺和品质的体现,也是宋人所喜爱的原因所在。四是自明以降关于蒲圻纸也多有记载,其内容主要集中在蒲圻纸的品质和用途。

二、蒲圻的造纸传统

(一)蒲圻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为古法造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中国古法造纸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很大,必须以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为依托。蒲圻位于鄂南,此地属于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竹资源,至今仍盛产各种竹子。蒲圻纸之所以优质,较前人在原料上进行了改良,前人用麻为原料,蒲圻纸则以竹子为原料。蒲圻不仅有丰富的竹林,同时竹种且多。据康熙二十年《蒲圻县志》载,蒲圻有“水竹、白竹、实竹、箸竹、斑竹、紫竹、箬竹、丛竹、楠竹”。[11]竹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北宋时期开始广泛生产竹纸,到了南宋竹纸造纸技术日益完善,竹纸质量也随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此时竹纸已名冠天下,成为两宋造纸的一大特征。南宋嘉泰年间《会稽志》评述竹纸具有五大优点:“惟工书者独喜之。滑,一也。发墨色,二也。宜笔锋,三也。卷舒虽久,墨终不渝,四也。惟不蠹,五也。”[12]需要说明的是,相比其他纸,竹纸更容易遭蛀蚀。清人郑克明诗赞竹纸说:“种竹关生计,连山带笋香。谁知文字贵,先赖纸工良。”说明造纸原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纸张的优劣。蒲圻纸以竹子为原料也就决定了它的品质,造纸不仅要有丰富的竹资源,还要有丰富的水资源。蒲圻有四大客水过境,雨量充足,湖泊溪流较多,黄盖湖、柳山湖、西梁湖等水系与大小湖泊相连,并注入长江,同时蒲圻乡村山泉密布,清澈见底。蒲圻纸质地好,无疑是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此外,季节也是关乎纸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以敲冰时节造出的纸张为最好,有所谓“敲冰纸”的说法。这个时节生产的纸张坚韧耐用,首尾匀薄如一。蒲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且季节分明,严寒期短,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气候特点,既有敲冰时节造纸季节,又有晒白、晒纸的充足光照。此外,蒲圻还出产石灰,石灰是古法造纸中煮料的重要原料。《蒲圻乡土志》载:“茗坤山有灰窰十数座。”“北门岔灰窑最盛,多运销武汉。”[13](P78)蒲圻产石灰不仅能满足本地造纸需求,还远销武汉等地。

(二)蒲圻造纸作坊众多,造纸业一直以来是蒲圻重要支柱产业

直到近代蒲圻造纸作坊众多,主要分布在荆泉、羊楼洞等竹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山区。 “以造纸业为例……羊楼洞发展了蒲圻这一传统优势产业。道光《蒲圻县志》就载有‘羊楼洞产纸’。”[14]造纸作坊最为众多的是荆泉。《蒲圻乡土志》载:“乡东产竹业纸者所在多有要以荆沙为最,荆沙则以荆泉为称首,有纸厂三十余,岁入百万计,不可谓非工业特出也。”[13](P73)由此可见,荆泉山溪沿岸造纸作坊众多,规模巨大,收益颇丰。清人赵廷挥在描写徽州山溪农户造纸时有诗写道:“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这无疑也是蒲圻造纸作坊一片繁忙生产景象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证明,蒲圻的古法造纸历史久远,工匠无数,自宋以降,直到民国仍有大量造纸作坊存在。此外,荆泉、金狮观还设有纸行,进行纸张交易。《蒲圻乡土志》载:“纸行,荆泉金狮观皆有之。”[13](P88)新中国成立后,蒲圻建有赤壁晨鸣纸业有限公司、蒲圻造纸厂、荆泉造纸厂、新店造纸厂等造纸企业。可见,造纸业一直是蒲圻的重要支柱产业,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之久。

(三)蒲圻纸作为造纸大省湖北的代表性品牌,势必在湖北造纸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宋代各地均有产纸,特别是南方地区产地更多,湖北素有造纸传统,宋末明初成为全国造纸的重要省份,明初湖北的造纸量位居全国前列,说明湖北具备较强的造纸生产能力,也有较高的造纸技术水平。这一时期湖北造纸业相当发达,并且各有特色,且有蒲圻纸和峡州夷陵纸两种全国性的名牌产品并风行于世。王文学《中国古代商业文化》载;“宋代木版印制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了纸张的生产。如徽州每年上供七种纸共达144万多张,江东路年产纸325万多张,江西路年产纸127万多张,湖北路年产纸也有55万多张。”[15]其中“湖北路”生产的纸张应该就有大量的蒲圻纸。宋代的纸张产品种类多样,除鄂州蒲圻纸和峡州夷陵纸之外,次之的纸张为兴国(今阳新县)、麻城、房县、咸丰、来凤等地生产的银皮纸以及崇阳的石坑纸和通山的水皮纸,再次之的纸张则为襄阳、大冶、咸宁、通城、宜都等地生产的草纸。蒲圻纸作为造纸大省湖北的两大品牌之一,势必在湖北造纸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元代印刷业凋零,造纸业虽大不如前,但是蒲圻所在的江南地区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末清初,湖北的手工造纸已遍及全省,并以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南丘陵地区为主。湖北的造纸作坊一般依山而居,溪水环绕,川流湍急,依山势设筑水碓凭地势之高下,以充捣碎竹茎之用。到了清末,湖北地区的手工造纸已由单一的山区农户生产发展到农户生产、合作生产、造纸工场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三、失传的蒲圻纸造纸工艺

清人王士禛说“宋写书多用蒲圻县纸,今殊不闻”。他在世时间为明崇祯七年至清康熙五十年 (公元1634年-1711年),由此不难看出,蒲圻纸最晚在明末清初或之前已经失传。目前尚未查阅到有关蒲圻纸造纸工艺和失传原因的文献资料,无法进行相应的考证或推论。虽说蒲圻纸的造纸工艺暂无考证,但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竹纸工艺的记载:“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界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16]笔者认为可以从中国古法造纸术基本工艺和蒲圻火纸造纸工艺对蒲圻纸造纸工艺进行一番窥探。

(一)中国古法造纸术

中国古法造纸采用手工做法,无论是竹纸还是其他纸张,虽然工艺各有不同,造纸的基本步骤大同小异,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如下:

泡料,将原料扎捆泡在水池中,把原料中可溶解杂质充分溶除,浸泡的时间则根据原料品种不同而异。

煮料,用草灰或石灰的水溶液对原料加热进行高温处理,将粘在纤维上的果胶、木素等除去,制成纸浆。

洗料,把蒸煮过的纸浆置入布袋或同等作用的容器内,将纸浆进行来回摆动过程中用水进行冲洗,把纸浆中夹杂的石灰残渣及煮料溶解物等多余的物质清洗干净。

晒白,将洗好的纸浆置于作坊外进行晾晒,直到纸浆颜色达到所需的白度。这一过程包括光反应,生物酶的酶解,空气中的氧化,这些作用致使纸浆中的木素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而使纸浆颜色发生变化,达到所需要的白度。

打料,用人力、水碓或石碾为动力(其中水碓以水流产生动力,可以昼夜不停工作),直到纸浆呈现出泥浆状,使纸浆纤维得到分丝和帚化,使纸浆达到造纸所需的高强度。打磨是古法造纸工艺中最繁重的工序。

捞纸,首先将纸浆置放入捞纸槽并在槽内注入适量的水,让纸浆纤维自然悬浮在捞纸槽水内,然后将捞纸帘从捞纸槽一侧入槽水并匀速抬起,使纤维均匀平摊在捞纸帘上形成湿纸页,最后将捞出的湿纸页移放到捞纸槽旁边的纸堆上堆叠成纸张。如此反复。捞纸也是古法造纸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榨干,此道工序有两大作用,一是通过挤压把湿纸页中的水分除去,以利于干燥,二是捞制成形的纸张强度低,通过榨干使湿纸具有一定的强度,达到使用的强度要求。

晒纸,晒纸又称焙纸或烘纸。把经过除水榨干的湿纸页逐张分开,通过阳光干燥或烘墙蒸发纸张中仍存的水分,使纸页彻底除湿变干,变成可以使用的干纸。

(二)蒲圻火纸造纸工艺

《蒲圻乡土志》关于蒲圻火纸造纸工艺的记载:火纸之制造

原料:分老竹麻新竹麻,新竹麻劈成篾片约五十斤为一捆,置灰垱中腌之百日后节解如线麻,故名竹麻。老竹则需半载。

熟料:将麻置水碾或水碓中捣成粉碎,名曰熟料(每百斤可出纸八十斤)。

制造:水碓一座须设槽屋数栋以木板置甲乙丙三槽。

甲、置熟料百斤于槽浸以水融以足使料与水融;

乙、取融料转入此槽搅以清水,料即溶解水中,槽底凿小孔,凡料中不洁之物皆由孔随水排出,留者即为洁料;

丙、洁料至此须视其多少酌施药水(系山花叶、杨桃根所煮粘液),以竹帘搅之俟料与水化合,再以篾丝篾捞取,日可得纸两千篾。

成纸,纸块在案用机压去其水,一一揭开曝晒干施以装磨。[17]

中国古法造纸术和蒲圻火纸造纸工艺大致相同,虽然蒲圻火纸不是本文所考的蒲圻纸,但主要原料同蒲圻纸一样同为竹子,所以根据《天工开物》中竹纸工艺和《蒲圻乡土志》中关于蒲圻火纸造纸的记载,基本可以断定,以中国古法造纸术为造纸术,以竹子为主要原料,以蒲圻为产地的蒲圻纸,应该也不可能跳出上述基本工艺的框架,并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蒲圻纸作为一种中国古代名纸,无疑是以中国古法造纸工艺为“主轴”生产的纸张。二是中国古代各地造纸工艺虽各有不同,但工序“主轴”没有发生过重大变革,在一些局部形成各自独有的技术,蒲圻纸之所以品质优良,不仅承载和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精髓,应该是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形成了独有的造纸技术。三是正如本文“蒲圻的造纸传统”章节所述“蒲圻纸质地好,无疑是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使蒲圻纸达到或具有与众不同的“天人合一”的工艺内涵。

四、蒲圻纸的广泛使用

蒲圻纸是宋人“传书”、印书、抄书的一种重要纸张并得到广泛使用,在前人留下的文献中可得到印证,如本文在“有关蒲圻纸的记载”章节所列举:陆游《老学庵笔记》“前辈传书,多用鄂州蒲圻县纸”。徐度“闻之其子彦朝云:其先人每得一书,必以废纸草传之。又求别本参校,至无差误,乃缮写之,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王士禛《香祖笔记》:“宋写书多用蒲圻县纸”。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宋以来印书、装书纸,根据原料、产地、特点、用途等,有许多不同品种。如……蒲圻纸……。”笔者认为,蒲圻纸能被宋人广泛使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蒲圻纸品质优秀

蒲圻纸是宋代纸张中的知名品牌,决定了宋人对蒲圻纸接受和喜爱的程度。归纳前人文献记述,蒲圻纸在具有竹纸的所有优点之外,还有“云厚薄紧慢皆得中,又性与面粘相宜,能久不脱”“以其紧慢厚薄得中也”的品质特征。关于蒲圻纸的品质特征,直到清代,蒲松龄还在《日用俗字》说“蒲纸刚连更不论”。“蒲纸”指蒲圻纸,“刚连”指刚连纸,“更不论”为超俗之意,说蒲圻纸、刚连纸都有超出一般纸张的优质纸品。同时,蒲圻纸的优秀品质也决定了它的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是品牌在公众中的知晓度、认知度,即品牌为多少人所知,多少消费者所知,反映的是顾客关系的广度。品牌认知度是衡量品牌社会影响力的指标。由此,宋人对蒲圻纸的广泛接受和喜爱也就不为奇了。

(二)经济繁荣和交通便利为蒲圻纸的交易和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湖北属于中国的心腹之地,两宋时期,以鄂州为中心,以荆湖北路、京西南路为主体的湖北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基本建立起以汉江和长江两带为骨架的城市体系,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交通网络,与各地保持着频率、密切的经济联系,也为蒲圻纸的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无疑使蒲圻纸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流通。商业贸易兴盛和水陆交通有着紧密的关系,交通便利之处人们的交易更加频繁,商业贸易也必然十分繁荣。经济繁荣为印刷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交通便利为印刷出版业的物流提供了通道;经济繁荣和交通便利势必也带来发达的文化,为印刷出版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湖北地处川、浙之间的长江中游,当时川、浙地区印刷出版业发展迅速,对湖北印刷出版业影响很大,也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宋代印刷出版业多选用竹纸和椒纸,蒲圻纸属于竹纸,也就当然为主要用纸之一。虽说竹纸造纸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后才能制成成纸,但是竹子生长周期短,成材早,成纸快,因而造纸成本适中,自然是印刷出版业用纸的理想选择。宋代湖北的江陵、鄂州、黄州、襄阳、罗田、蕲春、沔阳、崇阳等地都有不少书坊刻印书籍,古往今来商家采购无不采取就近采购的原则,蒲圻纸作为宋代竹纸知名品牌之一,湖北书坊大量使用,实属正常。

五、蒲圻纸对宋版书的贡献

宋版书,即宋代抄写和刻印的书籍。宋代造纸业和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翻印。世人多以宋版书为贵,所以宋版书也被人们称之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流布坊间的“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证明“千金难换宋版书”绝非一句不实的夸张之言。宋版书之所以珍贵,原因有二:其一就学术来看,宋人较前人更注重校勘,因此其内容和字句更为完整,错误更少,所以宋版书具有独具的文献学价值。其二是宋版书在刻版、字体、纸墨、印刷等方面均有极高的水平,成为中国刻版印刷史上最高楷模,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后世书籍印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版书之所以能创造中国古代书籍印制的高峰,清末张元济在《宝礼堂宋本书录序》从写本、开版、印刷、装帧等四个方面对宋版书进行了分析,其中就宋版书的印刷、装潢写道:

三曰印刷……项元汴《蕉窗九录》:“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即余所见建阳刊本《六臣注文选》,墨光灿烂,扪之隆起,纸亦莹洁无瑕,殆足与赵承旨本媲美。四曰装潢……孙从忝尝言见宋刻本,衬书纸。古人有用澄心堂纸,书面用宋笺者,亦有用墨笺洒金书面者,书签用宋笺藏经纸、古色纸为上。此即指线装书言。而宋本之珍贵,更可见一斑矣。[18]

通过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宋版书之美,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纸张的优良。前人在记述宋版书用纸时不乏有蒲圻纸的记载,关于宋人言说或宋版书喜用蒲圻纸,本文前述行文中多有提及,不再一一复述。日本现存有两部宋版《世说新语》,一部为尊经阁藏本(以下简称“尊本”),一部为宫内厅藏本,并被认定为“日本国宝”,其中尊本《世说新语》用纸很有可能就是蒲圻纸。《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南北朝的珍贵史料,其价值极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尊本《世说新语》刊印精美,保存良好,是目前唯一一部已经影印出版的宋本《世说新语》,学术文献价值不言而喻。以其为资料来源而产生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尊本《世说新语》各卷的首末页,均钤有“金泽文库”印、“金泽学校”印、“石川县劝业博物馆图书室印”印、“尊经阁章”印、“睢阳王氏”印等五方藏印,前四枚钤印为日本藏家藏印,显示了尊本《世说新语》在日本的收藏和传藏过程,“睢阳王氏”为中国藏家藏印,钤印盖于各卷首页右下角以及末页末行,据古代藏书钤印位置通例判断,“睢阳王氏”应该为尊本《世说新语》原藏家钤印。据考,“睢阳”即河南商丘之古称。睢阳位于古睢水之北,中国古代有“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说法,睢阳由此而得名。宋人王应麒《国学纪闻》载:“《古易》五家:吕微仲、晁以道、睢阳王氏、东莱吕氏、九江周燔。”[19]连凡《〈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载:“‘《周易言象外传》十卷’与‘《古易》十二卷’两书的解题。前者是王洙撰,《直斋书录解题》原文是:‘翰林学士睢阳王洙原叔撰。’后者虽非王洙所撰,但出自王洙之家,《直斋书录解题》原文是:‘出翰林学士睢阳王洙原叔家’。”[20]综合上述,钤印“睢阳王氏”可以确认为“睢阳王洙原叔”或其后人。王洙,字原叔,应天府宋城(即睢阳,又名河南商丘)人,北宋仁宗年间,历任国子监说书、史馆检讨、天章阁侍讲、太常博士、翰林学士等职。其子王仲至,正是“每得一书,必以废纸草传之。又求别本参校,至无差误,乃缮写之,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之人。据此推断,尊本《世说新语》出自王氏家庭,王仲至又有“必以鄂州蒲圻县纸为册”的习惯,所以尊本《世说新语》用纸极有可能是蒲圻纸,如果尊本《世说新语》出自王仲至本人之手,则可能性更高。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盛行于宋代的蒲圻纸直到清近代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清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谈到“宋人抄书印书之纸”说:“湖北蒲圻出纸,为当时抄印书籍所尚”。清人叶昌炽在谈论宋人的镇库书时大为赞赏蒲圻纸:“海内传书大有人,蒲圻纸比洛阳新。传观子弟皆常本,第一难求镇库珍。”近人叶德辉在记述宋版书工料时说:“其印书所用之纸,多质地优良,坚韧耐久,当时真州麻纸,衢婺藤纸,抚州萆抄纸,徽池、绍兴、蒲圻之纸,盖皆可用以印书者。”[21]这些足可证明,蒲圻纸作为宋版书主要用纸之一,在宋版书中自然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成就宋版书千秋盛名中,自然功不可没。

六、结语

综合上述可见,蒲圻纸主要兴盛于宋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造纸水平,在宋代造纸业和出版业中占有一定地位。蒲圻纸纸质优良,用途广泛,无论是作为日常用纸还是图书印本都备受推崇,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认可。笔者认为蒲圻丰富的水资源和竹材资源,为蒲圻纸的出现、生产和优良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加之蒲圻陆水河通江达海,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为蒲圻纸的运输和流通提供了难得的交通便利。但是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资料中暂未见有关于蒲圻纸造纸技术和蒲圻纸失传原因的记载,所以本文仅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抛砖引玉,以期为同好者互助。

猜你喜欢
纸张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无悔的选择——记塔河县赴湖北参战的白衣战士
驰援湖北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19年1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19年2月)
湖北武汉卷
纸张黑白变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