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云 林 楠 尉新明 金纹羽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高校要肩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研究生入学教育是指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其自身特点,针对研究生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要求,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高水平的教育活动。大部分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科新生的入学教育,却忽略了研究生阶段的入学教育。其实研究生的入学教育更加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将入学教育作为整体性系统来看待和规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普遍存在力度小且同本科入学教育类似的问题,其教育内容尚且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上,即开展各种规章制度的讲解、介绍学校历史情况等。对于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这样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并且存在“短平快”的缺点,缺乏长效机制,难以适应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急需我们探寻有效地解决方法。
当代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作为“95后”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存在不同的生源结构。根据这些特点,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当代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更加深远。习近平2010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古代哲学的渗透,将古代哲学融入中医学,充分展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研究生群体间的差异会愈加明显,构成对象也会愈加复杂。中医院校研究生存在着生源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包括教育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求学目标不同,教学需求差异,生源地区差异[3]。
1.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不同
中医院校研究生的生源包括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硕士研究生,5+3本硕连读生,推免生等。其中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还包括有工作经历的考生以及复习多次的考生。并且学生入学时的成绩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和学识基础与未来的学习要求的程度皆存在差异。
在这样复杂的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下,对于开展入学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力求将入学教育覆盖全面,将入学教育理念入脑入心。
2.求学目标与教学需求不同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包括临床型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科研型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医院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不但需要完成必修的学位课程外,还需要进行为期33个月的指定医院规培科室轮转与执业医师考试,这也增加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压力。大部分导师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较高,这也使得学术型硕士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实验方面。硕士的类型不同,导致培养的方式不同,从而体现出求学目标与教学需求不同。
研究生入学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各个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并建立长效机制。
1.教育主体形成合力
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入学教育多以学工队伍为主体。入学教育涉及研究生的规培轮转、科研、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承担着帮助研究生新生完成角色转换、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科研学习能力等重要职能,需要更多教育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入学教育应侧重于发挥研究生主观能动性,树立理想信念,确定未来目标,并做出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缺乏医院带教老师的融入和科研团队的参与,而仅依靠学工队伍的入学教育难以深入有效地开展入学教育,难以保证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入学教育除学工队伍参与外,更需要规培带教老师、导师、实验室老师、高年级优秀党员硕士等更多与研究生实习和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队伍参与进来。各个部门相互合作,相互融合,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2.长效机制的建立
传统硕士研究生入学教育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入学1-2个月左右的集中教育,在空间和主体上表现为学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统筹,并没有对入学教育实施效果进行一个有效地追踪、评估和总结[4]。从入学教育时间维度看,中医院校应该丰富时间上的延展性,运用前置教育、渗入教育、常态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入学教育的连贯性,以期达到入学教育的长效机制。长效的入学教育为今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打好网络阵地战
研究生入学教育要采用创新形式,注重新生的实践性与融入感,才能更好地实现入学教育的各项功能。李斯明等研究表明[5]大多数学生更希望通过现代性的传播方式、教育载体与场域来实现教育目的。通过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微博,抖音,短视频,公众号等网络载体,发布学校通知和政策;实施家校联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宣传学校榜样和传播正能量;通过网络载体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入学教育各场域的双向互动。通过网络载体,传播学校互联网+的基础是大数据,学生信息、学校资源、学生需求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数据库,高校只有依托大数据建立建设好这些平台,讲求入学教育的隐性教育,与渗入型教育,创新形成时间上的纵贯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网络载体时要对硕士研究生新生进行网络安全和网络诚信普及,一定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使学生懂法、守法。
2.调查问卷
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与压力,例如:经历过多次考研的学生,对于学业有更大的压力;5+3本硕一体化的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考研的系统复习,会增加对执业医师考试的压力;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开学前期的问卷调查,制定关于性格,爱好,理想信念,心理测评等内容,筛查研究生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每个新生的基础情况。从而制定“一人一策、一人一案。”有针对性地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包括:朋辈压力、就业压力、规培压力、论文压力和执业医师考试压力等。
3.开展班级活动
研究生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所占比重较小,导致研究生同学之间交流不充分,班级归属感较低,而实验室科研工作,规培科室轮转,导师安排任务所占比重增大,使得班级概念淡化,中医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关系也更多地转变为协作关系。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主题班会,在对其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如:“学术诚信教育”,使得研究生新生能够认识到学术诚信问题是原则性问题,是法律红线,必须诚信对待自己的论文,严格要求自己,为自身的行为负责;“职业规划培训”,使得研究生新生能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为将来的就业择业早做准备,为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考研的回溯性感受”,可以使研究生新生回想考研时的拼搏时光,不忘自己考研的初心,让自己在研究生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与自信。“疫情防控,医学生神圣的使命”,使得研究生新生心怀大医精神,充满使命感,为自己光明的未来充满自信,也为自身能够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传统医学的继承人和接班人”,使得研究生新生心怀中医梦想,做研学求真,究理拓新的中医继承者;“中西医结合凸显就业优势”,使得研究生新生在学习中医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兼顾西医,两者并驾齐驱,方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等。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进一步加强学德学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入学教育的质效。
每一位硕士研究生新生都是一个成功者,因为他们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积极进取,最终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导师,但是他们也是初学者,因为研究生阶段才刚刚开始,大家又来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辅导员作为他们新起点的领路人,应当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第一要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教育,以真心换真心,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
作为中医院校研究生院辅导员,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真正做到紧随国家政策,加强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并根据最新的政策,调整教育学生的方法方案。
作为中医院校研究生院辅导员要提升自身能力,包括: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在处理问题上,能够深入实地,想学生之所想,采用科学的办法去解决各种问题。应对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有大局意识,依法依规处理的前提,也要兼顾学生的心理感受。
中医院校研究生院辅导员就要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不负韶华,迎难而上,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校辅导员。
研究生入学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堂课,同时也是整个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新生的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学生未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与发展,甚至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生院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是研究生在三年学习生活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应当打破固有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对入学教育进行调整,将入学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这样才能够带领新生建立一种良好的纪律秩序,形成良好的学德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