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

2021-11-30 13:25查龙应万成松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国际化医学

查龙应,张 波,万成松,2,3

(南方医科大学:1. 公共卫生学院, 2. 全球健康与性传播疾病研究中心,3. 教学发展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促进了政治和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疾病的全球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健康,使得公共卫生的内涵不断扩大。当前,人类不仅面临发病率日趋增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挑战,还要面临各种新旧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等)的侵袭[1]。2019年底以来,在全球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更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一次严峻挑战和考验。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反思和契机,也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全球化背景下需要一批具有在全球范围寻找资源和进行资源配置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因此,以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视角开展新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本文旨在总结我校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研究、改革、探索和实践,并对未来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做出一些思考。

1 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1.1 公共卫生问题亟须加强全球共同应对

近年来,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化已成为国家“非传统安全威胁”,关系到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任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国家声誉、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人民身体健康,其后果不堪设想[2]。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着疾病流行、粮食安全及环境污染等诸多共同挑战。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大流行已造成了全球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深刻说明:传染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公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单靠一国的力量是无法应对的。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亟须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加强全球卫生治理,共同应对。

1.2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我国公共卫生学院超过100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然而,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归属于医学类,而非与医学学科平行的一门独立学科,缺乏多学科协同支撑培养机制,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现象,其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3]。在全球化时代,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具有时代意义。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急需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这也给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改革、探索和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3 建立公共卫生国际化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缩小与发达国家教育、科技和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作为以“人群疾病与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卫生教育也必须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全球化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公共卫生国际化人才,提高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最近几年,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这一新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主要关注全球健康问题,促进健康科学领域多学科合作,将群体预防和个体诊疗有机整合起来,共同解决世界范围内新发传染病和环境改变等重要问题,为促进全人类健康服务[4]。因此,通过多种形式践行“全球健康”理念,促进全球健康学人才培养,对尽快建立公共卫生国际化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2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

2.1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公共卫生教学沿袭苏联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五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和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传染病控制到健康促进,从慢性病控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远非预防医学的问题,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地不断提高,我国必须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性,我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5-6]。武汉大学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美国高校相关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整合校内相关学科,在国内率先成立健康学院全球健康学专业,开始了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尝试[5]。最近,上海交通大学也成立了全球健康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

2.2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

“国际化教育”应包含师生的国际交流、课程和专业的国际化、相互认同协议、大学合作研究、远程教育和大学交流网络等方面的内容[7]。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并没有与国际公共卫生教育接轨。首先,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学院实际上开展的仍然是预防医学教育,欧美国家主体是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并非同一概念。其次,缺乏相应的公共卫生国际化课程体系,除预防医学类课程外,还应开设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课程[3-4]。第三,中外公共卫生教育合作不多,尤其在课程和学位的相互认同上缺乏合作,应积极开展中外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双向互动交流,实现本科生短期访学、研究生联合培养,最终达到学位联授[8]。

3 我校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实践与探索

我校公共卫生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急能力培养,在学科建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国际交流项目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条件和优势,将这些经验和做法应用于公共卫生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并进行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公共卫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大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国际化人才,提高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为国家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服务。

3.1 依托学科平台为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提供支撑

我校公共卫生学院近年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已建成了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教育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工程中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应急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教育部预防医学特色专业、教育部预防医学一流专业、国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培养单位、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军事预防医学重点学科、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等学科平台,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将学科建设的优势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科优势转化成人才培养资源,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

3.2 构建了适应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将国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综合改革等,与国外公共卫生类课程相结合,探索构建了一套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十二五”期间,我校《医学寄生虫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和在线资源共享课,《流行病学》和《病原生物学》获广东省精品课程和优质在线课程。2020年,《寄生人体的恶魔——医学寄生虫学》获得国家在线开放课程“一流金课”。依托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教学课程体系,瞄准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目标,编写了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国际班系列课程MedicalStatistics,Toxicology,MedicalPsychology等英文教材12门。编辑出版了PreventiveMedicine,Biochemistry,MedicalParasitology,MedicalMicrobiology课程的理论、实验指导和案例分析的全英教材。建设了Epidemiology,ParasitesandHumanHealth在线学习网站。从而,构建了涵盖传统卫生学(职卫、环卫和营卫)、统计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及公共政策等的公共卫生国际化线上线下立体教学课程体系。

3.3 借鉴系列教育教学成果促进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改革

10年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十分重视公共卫生教学改革与研究,申请并完成了国家、军队、省市教学课题20多项,发表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教学论文30余篇,出版了一批教材、专著、影视多媒体及软件。“高素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公共卫生人才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各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获得国内同行好评。这一系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为我校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目前,这些教育教学成果已在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方式上得到广泛应用。

3.4 建设了一批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项目和平台

3.4.1 承担商务部国际公共卫生专业硕士(IMPH)和博士(DrPH)项目

我校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自1999年以来,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长期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发展中国家传染病防控技术短期培训任务。2015年,我校承办了全国首个公共卫生领域援外项目-公共卫生专业硕士项目(IMPH),该项目是教育部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英文项目,是我校首个援外培训学历学位教育项目。2016年又承担“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卫生专业博士(DrPH)学历教育项目。五年来,共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189(MPH硕士171名+DrPH博士18名)人,生源国分布世界43个国家,现已毕业3届,共培养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毕业生84人,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公共卫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国今后提高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发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影响力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项目的承办,不仅极大提高了我校的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也提高了受援国的公共卫生医疗水平,同时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搭建了一个增进了解、传播友谊、扩大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扩大了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4.2 建立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联合培养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项目

2010年,我校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ISCTE-IUL)合作开办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学位项目。该项目是我国首个获得教育部认证的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按照ISCTE-IUL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学术标准,设置医药卫生行业特色课程、开展双语授课(外籍教授课程配中文翻译)、参加学术研讨、实行中葡双方优秀教师“双导师制”论文指导。学员完成16门必修课程和相应选修课程后,在ISCTE-IUL举行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典礼,获教育部认可的、由ISCTE-IUL颁发的管理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Management)。10年来,该项目共招收275人,生源遍布全国各地。目前,毕业生达到51人,毕业生人数和论文质量、生源质量、教学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该项目的一个亮点,即博士论文主要聚焦中国新医改实践中的管理问题,其相关研究成果推动和完善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多项政策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极大提升了我校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3.4.3 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共建全球健康与性传播疾病研究中心

20年前,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副校长、传染病系主任Myron Cohen教授率领团队来到中国,并于2009年在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前身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成立北卡中国项目办。2015年,该研究团队被WHO-TDR评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性的科研团队之一。2017年,由我校和UNC-Chapel Hill共同举办的第一届中-美梅毒、艾滋病与肝炎前沿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2018年,该团队又被世界健康大会评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十大卫生研究机构之一。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再次与北卡罗来纳大学开展院际合作,双方签订“公共卫生交流与合作战略协议(备忘录)”,成立南方医科大学全球健康与性传播疾病研究中心,启动南-北(南方医科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公共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该中心每年资助 1~3 名年轻研究者到 UNC 深造,通过跨国界、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全球健康问题研究,聚焦性传播疾病综合防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健康和性传播疾病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地区和全球性传播疾病综合防治作出贡献。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提升了我校的公共卫生科研水平,也为我校公共卫生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3.4.4 承担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针对目前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我校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联合申请了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全球公共卫生与传染病学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在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癌症、肾病、传染病、食品安全、精神健康、生育健康等全球健康问题领域,开展国际、国内多学科与跨学科合作,促进跨国界重大健康问题的联合行动,最终探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全球健康人才培养的模式,增加我国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话语权。未来3年将选送20名左右的博士、博士后、教师赴UNC学习,人才回国后主要围绕艾滋病、性传播疾病、慢性肾病、病毒性肝炎、智能医疗等全球或地区公共卫生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继续为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卫生领域高级人才,解决我国在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借助国家的这一项目平台,为我校的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4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卫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我校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B+学科的优势,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积极开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构建了初步的培养体系和模式。然而,在国际化课程体系与质量、学历学位教育国际化广度、国际交流深度等方面仍需要加强研究,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应全球化新形势,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卫生教育国际化模式。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国际化医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