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宏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企业当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体系,也是企业整体运营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1],其对于企业的安全风险评估、事故预防以及安全体系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推动企业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意外因素,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其是今后社会发展和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重点研究和建设的一项内容[3]。
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故或意外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产生严重后果的组合[3]。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管理是指通过辨识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辨识、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以及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生产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失效,并且形成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势必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建立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5],推行风险的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清单,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责任,实现风险和隐患的受控管理,该方法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以及管理上的缺陷造成。这往往与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对事故预防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有关。比如,车间门口的醒目位置明显设有“禁止明火”标语,但是在角落还能发现员工丢弃的烟头;吊车司机对行吊钢丝绳磨损严重、吊钩缺少防脱钩装置视而不见,对违规操作现象更是习以为常。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以及事故隐患整改不力,这些因素均影响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
通常大中型企业规模大、资金力量雄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达到安全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的良好运行。但是,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设备人员少,安全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且内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同时,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企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工作人员不会辨识岗位安全风险或者风险辨识不全面,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形同虚设,事故隐患排查不出或对隐患视而不见,甚至查而不改,纠而复发,岗位责任制度难以有效落实。此外,员工遇到突发事件不会进行应急处理方法,自救逃生能力差。这些均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失效,就会形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也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然而,企业在实际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隐患排查不全面,更注重排查物的危险状态,比如,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粉尘涉爆场所是否使用防爆灯具等,却忽视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等。
(2)不重视隐患治理。部分企业以生产经营困难、资金不足等为借口,不及时治理隐患,或者隐患治理敷衍了事,达不到治理要求。
(3)过度依赖专家查隐患、政府监管执法。现阶段,“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对于发现事故隐患,指导隐患整改,执法整改验收,形成隐患闭环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6]。但是,有些企业过渡依赖专家排查隐患,被动接受政府执法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了发动员工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作用,导致岗位现有事故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理。
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技术保障,要以技术作为重要基础手段,利用先进技术,检测出安全隐患和危险源,从而起到预防效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控制能量设计。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本身就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能量大小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利用控制能量的方法来降低故障概率。比如,尽量用36V安全电压代替220V交流电,降低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②危险最小化设计。如果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或是工作态度在主观上比较随意,容易发生事故,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也是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如,采用平滑设计,尽量避免硬件设备中出现较为突出的棱角、尖端等,避免人员磕碰或者划伤。在软件设计方面,建立风险报警机制,以及各项设备运行的规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③隔离、锁闭设计。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就需要将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隔离开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可以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入防爆箱中,降低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闭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人员或动物进入危险区域。④冗余设计,在保证设备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功能或是部件,当某个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时,其他设备可以及时关闭,有效降低联锁事故的出现。
企业要提升全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责任体系,需要实现分层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一是要对企业管理层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会加大安全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为企业有序地实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支持。二是加强员工安全风险知识的教育培训。明确岗位存在何种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控,遇到突发事故如何应对,并且通过事故案例警示、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能力。三是增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模拟训练。组织员工参加安全体验的课程,同时,邀请专家分享风险应对经验,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达到全面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部门岗位员工,或者聘请专家指导等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作业活动以及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因素识别,并且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根据评估数据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构建风险分级防控体系,同时,将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分解到岗位和个人,完善风险防控考核奖惩机制,强力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岗位责任,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发展。
企业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因为隐患是事故的前奏。要遏制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消灭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和频次,将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排查出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实施隐患闭环管理,坚决避免出现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查而不治”“纠而复发”等现象。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督促企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且其对于企业拒不整改或者隐患整改不彻底,依法依规实施行政处罚,通过行政执法手段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必须依托于有效地管理流程进行展开,因此,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丰富安全管理的流程,以更加有效的流程支撑,推动整个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在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建立起详细的审查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于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地整改。在问题的检查和修正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明确的流程支撑,以保证问题的检查和修正效果,更好的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想要实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真正的发挥出该模式的效果,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强度。通过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更加严密的评估预测进行安全隐患的有效判断和控制,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生产安全性的快速提升。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过程中,要加强问责机制的构建,将各生产行为与具体的部门和员工相结合,通过该方法找出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的责任主体,并且对相关的责任主体进行一定的问责,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形成责任意识,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控制自身的行为,同时,也能够对其他员工和部门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责任感,推动企业活动安全高效的展开。
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础,企业想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必须要制定出详细科学的安全标准。在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形势和生产特点结合实际的企业运营制度,更好地判断各部门和各环节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更符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的标准,进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此外,企业在管理模式制定和优化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既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又能满足自身安全发展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发展。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全员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企业风险的防控意识,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的辨识和评价,并且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而落实岗位安全责任,避免防控失效形成事故隐患,同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隐患闭环跟踪管理,达到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