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女
(北京按摩医院 儿科,北京 100000)
小儿推拿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推拿手法施术于小儿穴位或部位,使其气血流通,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偏胜偏衰、促进机体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中医外治疗法。因其法巧灵验、绿色安全、经济方便等优势深受社会及家庭的信赖。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小儿推拿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逐渐形成诊疗体系,充实了小儿推拿的内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小儿推拿,提出如下规范化建议。
穴位、手法则是小儿推拿的基础。选穴是推拿处方中的精髓,手法操作是推拿疗效的关键,它们是推拿医师水平的集中体现,对推拿疗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小儿推拿用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外,还有大量与经穴迥异的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以小儿推拿所特有,一般呈点、线、面的形式大部分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为临床实践所用。
小儿推拿手法包括单式手法与复式手法。单式手法:即手法单一、一招一术,主要有推、摩、拿、揉、按、运等手法。复式手法:即是具有特定的步骤与特殊操作方法,并有其固定名称和特定主治功效的一类手法。如:“二龙戏珠”、“苍龙摆尾”。
然而,在临床中有些穴位相同的名称,却位置不同。或者某些手法名字相同操作却完全不同。例如脾经穴,其主要存在两个位置,分别为拇指的末节螺纹面和拇指的桡侧缘指端到指根。操作上,补脾经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拇指末节的螺 纹面旋推;二是将拇指伸直,在拇指的桡侧缘从指端向指根直推;三是在拇指桡侧缘使用屈拇指从指端向着指根来进行直推。
并且,古文献中也存在相同名称,却操作不同的手法。如“猿猴摘果”、“按弦走搓摩”等等。“按弦走搓摩”为例,在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中记载:“抱小儿坐在怀中,将小儿两手抄搭小儿两肩上,以我两手对小儿两胁上搓摩至肚角下,积痰积气自然运化,若久痞则非一日之功,须久搓摩方效。”然而,在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中记载“医用左手拿儿掌向上,以右大、食二指自阳穴上,轻轻按摩至曲池,又轻轻按摩至阴穴止,如此一上一下,凡九次。”
这对临床上、教学上造成一些混乱,对小儿推拿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在之前举办的全国小儿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中,有些委员会提出了规范化建议,且得到了很多委员的赞同。但是,到至今为止,该问题仍处于口头阶段,并未得到落实。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名称和技术规范,并纳入到教材。或者各个学家、流派进行全方位的科研,对同名穴、同名手法进行疗效分析、比较、取其优,制定统一规范,强化其理论研究。
中医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辨证沦治”即为它的精髓所在。然而辨证论治,必须理、法、方、药具备,环环相扣,从辨证到用药必须讲究方法,方能取得预期之疗效[1]。药物治疗讲究理、法、方、药,而推拿治疗则应讲究理、法、方、术[2]。
其“理、法、方、术”中,理:是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小儿推拿临床,作立法、处方、施术的前提。法:指辨病辨证后制定治法治则。即小儿推拿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方:即是小儿推拿处方,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君臣佐使要求制定的推拿处方,处方中包含穴位、手法、施术量及所用介质。术:即是小儿推拿操作技术。
现存的古代小儿推拿歌赋中,有大量的小儿推拿处方,蕴含着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处方思路。如:夏鼎在《推拿代药赋》中提到:“…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用推即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幼科推拿秘书》中:“盖穴有君臣。推有缓急。用数穴中有一穴为主者。而一穴君也。众穴臣也…用手法者慎思之。”其反映了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下,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深入到小儿推拿处方体系中来,并且推拿处方按照中医立方的“君臣佐使”理念。
总而言之,“理、法、方、术”是小儿推拿诊疗体系的高度概括。推拿治疗时应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确立治法、制定推拿处方,进行规范化操作。其中,小儿推拿处方按照君臣佐使思路,其含有操作部位及穴位、运用手法、刺激量、介质、治疗疗程及医嘱。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提升,各个流派中新的治疗手法、新的治疗工具层出不穷。在这种环境下,应科学研究来把关新技术科学性与安全性。优秀的技术加以推广,有安全隐患,缺乏严谨性的技术尽快清除。
同时,小儿推拿医师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传统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做一些开拓性实践。在治疗病种方面:在常见内科疾病及神经、肌肉损伤的康复治疗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在更广泛的新领域中挑战,如:小儿颅骨矫正、颜面部不对称等徒手整形等方面进一步研究,运用非药物、非手术疗法矫正小儿肌肉骨骼的发育畸形,为更多的小儿提供绿色疗法。诊疗手段上,不限于运用穴枪、刮痧板等传统工具,还适当配合使用筋膜刀、整脊枪,筋膜枪等现代医学工具,加强临床疗效。同时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推拿操作方法或推拿工具。
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原有药-推配合的诊疗模式的同时适当运用食疗与推拿配合、功法与推拿配合,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
小儿推拿穴位、手法操作规范化,不仅在临床实践带来指导性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在教学方面指明正确方向,对小儿推拿的传承和推广有重要意义。
小儿推拿处方规范化,一方面,有利于小儿推拿诊疗体系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小儿推拿的规范化,有利于在本质上区别保健推拿与医疗推拿。对小儿推拿医疗体系发展及非药物疗法的推广具有促进作用。
小儿推拿规范化实施,有助于推动小儿推拿的科研工作,在实验研究方面,提供更准确的客观性指标,能够确保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并且,用科学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在规范化落实中不断发展,为推拿手法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规范化是每个学科的发展趋势,一门学科的规范化程度常常被作为判断其成熟的一个核心标志。因此,实施小儿推拿的规范化,加快小儿推拿标准化进程,为其日后非药物疗法的发展提供依据[3-5]。
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中提出“大力发展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6]。小儿推拿亦是非药物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故加速小儿推拿规范化进程而推动非药物疗法新时代新方向。
穴位是宝宝自身的药库,推拿处方是药方,有望小儿推拿在穴位、手法、处方与治疗等方面得以规范。充分运用宝宝自身药库,守护论千论万宝宝的健康。继而望小儿推拿疗法走向世界医学舞台,为全世界儿童健康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