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霞
(田林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百色,533300)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扩散后产生的盆腔腹膜炎[1]。该疾病被称为盆腔炎,大多是由于产后、流产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上行感染到上生殖道。由于盆腔组织器官较深,诊断会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与盆腔疼痛性疾病鉴别诊断,在治疗上存在多样性,有多种不同的诊断方案。本文通过综述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通过对盆腔炎病因进行分析,可提供侧面指导,并全面提升诊断准确率,结合疾病发生高危因素[2]。目前认为盆腔炎发生因素包括:1.性伴侣:性生活是妇科感染重要起源,但男性并无症状,不代表未携带致病菌,因此在诊断期间需要结合性伴侣情况,确保诊断准确,治疗期间需要对男性伴侣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3]。2.年龄:年龄也是影响盆腔炎的重要原因,我国发病高峰为15-25 岁,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是性活动旺盛时期。3.既往病史:既往有盆腔炎病史的患者,经过治疗后25%的患者还会出现复发,因此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的急性发作,或者是由于输卵管上皮出现损害,对致病菌更加敏感,引发感染。4.宫内节育器: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患者,出现盆腔炎的危险性会更高,但也会受到避孕环的影响,危险性随之升高[4]。
PID 症状与体征大多较为隐匿,使得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延迟诊断的情况,使得后期出现后遗症[5]。典型症状在于阴道分泌物增多、下坠腹痛、腹泻发热等情况,两侧附件增厚触痛,或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出现在生育期妇女,部分性生活不洁、经期性交、下生殖道感染、周围器官病变等患者[6]。
PID 患者具有宫颈举痛、盆腔痛、发热的三联征,发热是口表在38.3℃以上,由于炎症轻重与感染范围不同,临床上PID患者体征与症状存在一定差异,盆腔炎也出现一定新特征[7]。有泌尿生殖道症状均可提示出现PID,但不是诊断必要条件[8]。
疑似急性盆腔炎患者需要结合患者发病因素,了解患者病史与性生活情况,以及日常阴道保洁情况,对高危患者诊断需要进一步结合患者症状判断[9]。急性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乏力,39-40℃高热,持续性高热转为间歇性,并出现肌肉紧张、反跳痛的症状。并进行一定的妇科检查,观察阴道是否出血,了解白带情况,检查宫颈情况。辅助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查,B超了解盆腔炎症情况,对于脓肿患者可选择阴道超声检查。
慢性盆腔炎诊断需要了解患者病情,并对患者体质分析,提升诊断准确率。由于慢性症状不一,可出现发热或易疲劳的情况,或者常见的慢性盆腔疼痛。诊断需要借助妇科检查,检查子宫是否活动受限,是否能够触及囊性肿物,或者可能是由于输卵管囊肿或炎症。双侧附件触及增厚、压痛一般为慢性结缔组织炎症[10]。
急性盆腔炎的患者,治疗目的主要在于避免残留的炎症,防止不孕症及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后患者预后良好[11]。治疗方法可选择:1.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一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理想,但药物试验较长,一般会根据经验进行广谱抗菌药物早期治疗。由于急性盆腔炎患者预后良好,临床更推荐采取联合用药,给于足够疗程,对患者全面调理,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免疫力,减少炎症扩散机会,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对性伴侣采取治疗,可降低复发率[11]。2.病情严重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不理想者,或者病情反复出现,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一般分为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腹腔镜可作为首选方案,对患者创伤小,且恢复快,手术期间考虑患者生育要求,保留患者生育能力。陈维凤[13]学者指出,奥硝唑联合阿奇霉素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66±1.12)d、下腹痛消失时间(3.69±1.64)d、阴道分泌物消失时间(4.01±1.23)d,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一般为急性炎症后遗症,治疗较为长久,暂无特效治疗方案,需要从整体入手,对患者进行全面调理以及全身性综合治疗[14]。或者采取物理治疗,刺激局部循环,改善患者局部代谢情况,促进患者炎症消退。中医在该疾病治疗中也存在一定疗效,可长期对患者进行调理[15]。对于久病无法生育的患者,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者,可选择手术治愈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作为女性常见且多发疾病,已经直接对女性健康造成影响,目前复发率较高且患者迁延难愈,临床需要了解这类患者发病因素,并对易感人群进行宣教。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缩短疗程,减少患者复发,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