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闲

2021-11-30 11:27
保健医苑 2021年2期
关键词:闲趣气血安静

明代恕中无愠禅师有一首释闲的诗:“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

懂得养生保健的人,大都知道静以养生的道理,安静心态下的悠闲生活对健康长寿大有益处。“闲到心闲始是闲”,心无挂碍,少私寡欲,闲适自在,有这般心态的人,才称得上是“闲”人。

人生有涯,白发无情。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当拂去满身尘土,抛却一生劳顿,卸下肩上负荷,在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就闲了下来,但是这并不等于就过上了悠闲的日子。

悠闲的意义不只是恢复体力和拥有充裕的自我支配时间,更重要的是什么都放下,不为名,不为利,只求心灵的宁静和心情的舒畅,即心闲。心闲是一种安心法,一种心灵调适,一种达观和超然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有利于自我健康、有益于自由发展的人生状态。

我国古代诗人是极爱闲的。你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闲情;“静扫空房唯独坐,千茎秋竹在檐前”“庭户萧条燕雀喧,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这是闲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是闲趣;“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这是闲雅。这些诗人们闲也闲得“有愧野人能自在”,极清逸脱俗。

然而,在世事纷扰中,真正的“闲”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只有不为物役,不为名累,不为利扰,不为情牵,安贫乐道,心境豁达,物我两忘,心才能真正“闲”下来,方能领悟闲之美味、闲之真谛。

清代名臣张之洞自题了一首养生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他把“无求”和“不饱”作为养生法宝。只有做到不过多贪求,清心寡欲,减少思虑,闲心闲适,才能使人体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反之,终日好高骛远,任性使气,常做不切实际的幻想,私欲膨胀,贪得无厌,就可能导致心神不宁,七情过激,耗伤气血,因而得病。

齐白石说一生只愿做闲人,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写点闲字,画点闲画,作点闲文,看点闲书,观点闲景,这便是他的心闲诀窍,也是长寿之道。

其实,人过六十犹如一出大戏已近尾声,如若硬撑着什么事都想做,什么利都想求,什么名都想得,只能劳心损寿,自尝苦果。老年人退休之后,要保持平和心态,消除不良心理,以一种闲适安静的心境生活,在闲中乐,在乐中闲,真正体会“闲到心闲方是闲”的安然感受,享受美好而闲适的晚年生活,颐养天年。

猜你喜欢
闲趣气血安静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三月·闲趣
李运生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