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鹤
( 丹东市公安医院 , 辽宁 丹东 118000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猛烈的撞击,都可能产生四肢骨折的情况,尤其对于老年人和运动较多的年轻人来说,四肢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在骨科临床上,四肢骨折也是非常常见的多发疾病。在治疗四肢骨折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尽可能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移位情况,因此患者的体位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治疗四肢骨折的过程中,患者们经常会出现许多并发症,比如说深静脉血栓和肢体关节功能退化等情况。因此,医生在治疗四肢骨折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为了降低并发症的产生,许多医生开始利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弥补西医治疗中的不足,本次研究中的续断接骨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取11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秉承着平均分配的原则将他们分为2组,每组各55例骨折患者。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在20-68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在(41.3±5.5)岁,其中因为运动骨折的患者有17例、车祸骨折的患者有19例、滑倒骨折的患者有10例、高处摔伤的患者有9例,骨折的时间为1-6天,平均骨折时间为(4.1±0.8)天;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在17-71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在(45.7±5.1)岁,其中因为运动骨折的患者有20例、车祸骨折的患者有15例、滑倒骨折的患者有12例、高处摔伤的患者有8例,骨折的时间为1-10天,平均骨折时间为(5.6±1.28)天。2组四肢骨折患者的年龄、病因、病程时间等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对患者的骨折肢体进行固定,根据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的控制病情。给予观察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续断接骨汤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首先,我们需要对患者的骨折肢体进行固定,根据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的控制病情。然后使用续断接骨汤进行治疗,该药方中的药材包括:续断15g、丹参10g、黄芪10g、骨碎补15g、补骨脂15g、自然铜10g,首先将这些药材清水浸泡2小时,然后将这些药材放入清水中煎煮,先用大火煎煮,汤药沸腾后转为文火煎煮半小时,反复2次后,将汤药分为3分,患者在早中晚各服用1份,每次服用100ml,每天煎煮1剂,连续10天为1个完整的疗程,连续进行3个疗程。
3 临床疗效观察:分别为2组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后,由我院医护人员引导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主要对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1)微循环指标。微循环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血液黏度指标进行评估,其中包括11.5/s的全血黏度、115/s的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2)骨代谢状态。我们主要通过静脉血标本中的各项指标作为评估标准,其中主要包括:DPD、ALP以及OPG。这些指标均用酶联免疫法及其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测。(3)临床疗效。通过X线检查发现,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是应该有骨小梁通过或者有连续性的骨痂的覆盖;通过X线检查发现,如果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云雾状骨痂,则说明患者骨折部位有所改善,肢体活动范围扩大,则鉴定为治疗有效;通过X线检查发现,如果患者的骨折部位出现两侧骨痂,则说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效果不明显,肢体活动仍受很大限制,则鉴定为治疗无效。
5 结果:从我院医护人员详细记录的数据结果上看,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6%,2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记录数据如下。
5.1 2组四肢骨折患者微循环指标比较:对照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的11.5/s全血黏度为13.24±1.58、115/s的全血黏度为7.25±0.69、血浆黏度为1.67±0.26;观察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的11.5/s全血黏度为9.64±1.22、115/s的全血黏度为4.19±0.54、血浆黏度为1.08±0.13。2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四肢骨折患者骨代谢状态比较:对照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的DPD指标为(268.14±27.63)、ALP指标为(199.47±20.98)U/L、OPG指标为(305.25±33.47)pg/ml;观察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的DPD指标为(291.52±30.74)、ALP指标为(250.36±24.17)U/L、OPG指标为(388.26±37.91)pg/ml。2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6/55),其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占52.7%(29/55)、治疗有效的患者占30.9%(17/55)、治疗无效的患者占16.4%(9/55);观察组55例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其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占58.2%(32/55)、治疗有效的患者占38.2%(21/55)、治疗无效的患者占3.6%(2/55)。2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在骨科临床中,四肢骨折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快速愈合骨折部位,减少其他并发的产生。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常规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但是对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全身适应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许多患者经过了常规治疗后,血液指标、微循环功能以及骨代谢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了骨折部位血肿等情况产生,造成深静脉血栓、骨关节功能退化等并发症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十分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将续断接骨汤应用于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中药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续断接骨汤中的续断、丹参、黄芪等药物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调节患者的机体微循环和免疫功能,而自然铜能够发挥出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将这些药物结合起来使用能够增加患者骨折部位的结痂质量,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状况和血液循环情况,减少血瘀沉积情况的发生。通过研究结果看出,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6%,2组四肢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续断接骨汤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新骨的生长发育,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综上所述,将续断接骨汤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改善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和体内微循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四肢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