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李晓闪 许英
马克思一生中理论成果颇丰,据聂锦芳先生在其著作《清理与超越》中提出,马克思所撰写的著述达1974部(篇)之多。这些著作凸显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哲学立场和独特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与之前思辨思想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把世界从“看”的角度拉向了“做”的角度,即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层面上而是在其基础上,致力于改变世界,为人类实现自由全面的解放创造条件。寻求“全人类解放”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其前进道路远且长。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肉体是人类存在最根本的表现形式,社会历史是人创造的,因此肉体也是社会历史产生的基础。社会历史的产生是人通过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衍化完善出来的。情感是人类情绪的表达形式,是外化于肉体之上却又依赖于肉体的,肉体是根基,是基石。
人类解放的主体是“人”,思考什么是“人”是尤为重要的。在马克思之前,费尔巴哈为了批判宗教,重新论述了人的本质,他把人看作是一种对象性存在物,他认为人是以“类”存在的,“类本质”是人的本质属性,在人与动物的区分上他更是直接以有无意识来划分。但是,意识是依附于肉体而存在的,一个不是主要因素的因素占据了决定性地位,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事实的。马克思发现了这一问题所在,他看到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描述是从感性客体出发,是附属的人、抽象的人、纯理论的人,而并非是存在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此外,马克思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以类的形式存在,但是将其说成是人的本质则是片面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上存在着类的相同点,但是又不仅仅完全一样,马克思在看到费尔巴哈“类本质”理论的合理性时,也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受自己的意识所影响,意识又因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故此意识下的行为又怎会完全一样。人虽然是群居动物,但其存在形式为独立个人。由于人的独立性和个体性,人的本质具有多样性和不同性。费尔马哈的“类”范围太小,局限太多,将其延至全人类,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马克思强调人的“类特性”和“个体性”的统一,人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作为客观存在的人,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又要融入社会关系的交往活动之中。
什么是现实个人?现实个人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下的框架下从实践活动出发、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且独立于他人意识之外的个体。现实的个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他符合一定的特征和规律性。躯体是人外在形式区别于他物最明显的标志,“有血有肉”是躯体的基本特征,也是人作为“人”最基础的标志,这是自然孕育人类这个物种时就被赋予的。其次,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使用工具,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独有的,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领悟完善的技能。但是使用工具,用劳动创造生存所需的物质生产资料是人所应该具备的,作为现实个人更应该把握生产的自主性,创造和转化已有的生产条件,物为己用不受外界支配才是最好的答卷。再次,理性、情感是人在社会关系中所衍生出来的心理走向。回归真我,释放真实的情绪情感,不当他人思想的奴隶和提线木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个人”。总的来说,人的本质理应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的纽带之中。现实世界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客观存在,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存在物,人的现实性从一开始就存在但并未被认识到,以往的哲学家将人看作是理性的、抽象的,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推进而认识到,人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发展不是固定抽象、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
“现实的人”是人类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力量,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前提和起点。马克思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认识世界,更主要的是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从而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从古至今对于人的剥削是一直存在的,承认现实的人仅仅是第一步。地主阶级对于贫民阶级实行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占有,一纸“卖身契”便使贫民阶级失去了其自主性,依附于经济占有方。资产阶级对奴隶们进行剥削和压迫,将他们的劳动私有化,使他们的付出与收获背道而驰。马克思看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是剥削,是私有制,资产阶级社会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是少数人的平等和自由,对于被剥削的奴隶阶级他们装作看不到。由于分工和私有制,个人的活动总是被框定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要想改变现状,使人类获得全面的自由与解放,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偏见,打破人的异己力量,承认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存在的意义。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使用工具。人类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维持自身日常的生活所需,通过使用工具不断解放双手,获取对应的自由。使用工具获取物质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劳动,劳动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并存的一种的获取物质生产资料的手段,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媒介,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泯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类的母亲是自然,自然与人类共存亡,那么作为人类自身衍化出来的劳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要手段,劳动是人类自发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不受限制的。自然是劳动的客体,是劳动改造的对象,是劳动接受其主体意志命令使主体与客体发声联结的纽带。劳动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的手段也是人类获取自我实现快感的有效途径。同时劳动也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之中,“整个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劳动不仅仅改造了自然也创造了社会历史,社会历史也是劳动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无疑是将劳动看作人的本质,认为劳动是人类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是肉体与精神存在的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充满矛盾性,劳动也不例外,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异化劳动”理论。劳动的根本表现形式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手段获得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和解释权均归劳动者所有。但是资本家们只看到了机器时代经济发展的红利,从而开始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得单纯依靠自己劳动来获取生存资料的工人劳动者们,付出与收获渐渐出现较大的差距,工作的越多所获取的报酬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不得以失去自我,成为资本家们用来赚钱的工具。资本家们也毫不手软,他们热衷于榨干工人的每一块血肉,不断压迫和剥削工人劳动者以获取更多的利润,满足他们更大的私欲。劳动不再是劳动者自由自觉的能动性活动,而是站在了劳动者的对立面,成了劳动者噩梦的来源,马克思称其为“异化劳动”。
“异化”指的是人在改造世界时将劳动对象化,将劳动的结果及劳动产品与作为劳动主体的人割裂开来,使其成为一种异己力量。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体现在四个方面,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耗费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本应属于自身生存资料,但实际上却成了资本家控制他们的主要工具,劳动者们体会不到自己的血汗所带来的成就感,获取不到劳动产品带来的价值。劳动本应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交换的体现,劳动者从中获得喜悦感,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交换变成了不均等的交易,劳动为劳动者所受的迫害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劳动这项活动不再是劳动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所长创造价值,为自己赢取生存资料的行为,而是单纯地为资本家牟取暴利的媒介。劳动者们进行无意义的机械活动,劳动的创造意义被泯灭,劳动过程不再具有挑战性,劳动不再是劳动者的寄托,而是背离其走向了反面,成为束缚的工具,这就是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的异化。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佐证人的存在,人类本质也是与自然界相结合的。异化劳动使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来辅助劳动实践活动的进行,这是人类自由的选择。但异化劳动却把这一自主活动解释成被迫的、不情愿的但又必须维持人类肉体所需的一种手段,人压抑自己的本性从而限制了人的良性发展。人与人的异化是异化表现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消除人与人的异化是实现人类重要解放的一步,劳动者创造出的产品所有权不在自身,并且是与其相对立的。劳动者本应有权利享受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的快感,以及物质上带来的额外红利,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压迫和剥削成常态的大环境使得他们负重前行、丧失自我。
劳动的异化使得劳动者自己丧失了自身合理的拥有权,自身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与自己相剥离。异化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是资产阶级社会病态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社会是私有制,对私有财产的追求盲目而贪婪。资产阶级打着“人人生而平等”的幌子维护着极少数人的利益,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和工人,依旧是他们奴役的对象。“在这里,不是劳动力的正常状态的维持决定工作日的界限,相反地,是劳动力每天尽可能达到最大量的消耗(不论这是多么强制和多么痛苦)决定工人休息时间的界限。”机械劳动是社会生产停滞不前、不能完成升华飞跃的条件之一,只有通过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够消除异化,消除分工与私有制,充分释放劳动的活力,劳动者掌握劳动所有权,才能使每个人真正成为自我,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荼毒下的社会,人人为了一己私欲喊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口号不断抢占他人的合法权益,无产阶级劳动者作为被剥削和被压迫的人群,常常苦不堪言,自顾不暇。无产阶级者的生存条件日益艰难,甚至一度到了无一席之地的地步,但是资本家们也难逃厄运,盲目的利益追求破坏了市场的固有法则,更多的垄断吞并等手段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小资本家们被迫加入这场赌注游戏中,他们难以维系资产的正常运转,从而失去了管理权,沦为新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逐渐壮大,使马克思开始反思社会的本质形态应该是什么。马克思认为人类必将走向联合。首先联合的是资产阶级,这是由于资本至上的本质以及不断追求资本的增值,导致了资本与政治的结合所造成的。资产阶级的联合,推动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联合。“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他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联合体为了扩大势力,争夺更多的资本占有权,不得不借助于无产阶级,从而使无产阶级卷入这场政治斗争中,开始为自身的合法权益讨说法、作斗争,与此相对应的主题——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应运而生。共产主义是在不断克服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现实性运动,是用其自身的同一性来克服资本主义的异化性。人类对自身的认同,以及人类自由全面的解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内容,只有无产阶级自由自觉地联合,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马克思所说的“人类解放”不是虚无缥缈、凭空想象的,它是借助真实存在的工具和手段在现实生活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实现。“‘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马克思看到“人类解放”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它不是停留在大脑中的一个理论,也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它存在于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随着历史的衍化不断推进和提升,它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不可剥离。人类解放问题是无产阶级不断进行反抗斗争,不断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理论依据,也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过程。马克思认为由资本主义通往未来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同时又是无产阶级前进的行动指南,存在着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推翻现有的世界,建造一个新的世界的可能。共产主义社会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出发,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判的可能,之所以有这个运行思路,是因为物质生活在人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消灭私有制与阶级,才能够在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具丰富的情况下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不属于他们自身所有,他们的劳动受到资本家的剥削,他们的精神世界受到神学宗教的束缚,不是真正的“个人”。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必须是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权利。人们首先要从肉体上属于个人,摆脱附庸现状,真实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用实践活动为自己创造未来的独立个体;然后在精神层面也要属于个人,抛开宗教神学的约束,思想和意识的双重独立使自己成为全新的人。人不再仅仅生活在固定好的模具里过着毫无意义的重复生活,而是逐渐由单向度转变为多向度,和社会一起不断地向前发展。简言之,每个人的解放都同历史转变的进程是一致的。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实质内涵来说,就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从而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理论思想的始终,追求人类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所有无产阶级的最高期许。马克思自始至终奋斗在这条道阻且长的道路上,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首先在于个体的觉醒,因此全人类解放的首要前提是要承认“现实的人”,只有这个根基存在,才能展开高楼的建造。资本主义社会下,对私有财产的过分追求造成了劳动异化,只有将劳动还给劳动者本身,增强他们自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和解放。劳动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解放和人类发展是现实社会历史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路径。人类解放的本质是实现自由,是单向度向多向度的转变,人类解放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全人类的解放意味着每个人的发展达到自由饱和的最佳状态,社会生产力得到“普遍发展”,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解放缩影在个体身上要做到的是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解放,不再过着缺粮少食、衣不蔽体的日子,人类的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解放”才由此展开。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即应通过各个方面的完善,如制度法律的完善,来促进“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共产主义状态,推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疫情笼罩的今天,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关注体现得淋漓尽致,时刻将每个人的利益都放在国家决策的首要位置,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权,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实现集中管理,这是我国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