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的钱从哪里来

2021-11-30 10:32佚名
北方人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南巡盐商乾隆

文/佚名

说到皇帝南巡,《红楼梦》有一段著名的文字: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描述的,还是康熙南巡,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圣祖康熙爷比较节俭,乾隆的开销还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乾隆六次南巡究竟耗费了多少白银,无法精确统计。一大原因是,乾隆深知一个好皇帝出巡,应该简朴而高效,不增加地方财政负担,不但不惊扰百姓,还要给大家带去幸福的生活。

乾隆的一举一动,不管实质如何,外面得按照好皇帝的模子来。

皇帝是影帝,大小官员混了这么多年,谁还不是个老戏骨?所以,官方统计出来的南巡开支,一定要越低越好。

从京城到杭州,往返水陆路约2900公里,要造精美的龙舟,要修整高质量的道路,沿途陆续兴建的行宫有30多处。这个开支是明的。

乾隆坚信自己深受百姓爱戴,怎么才能体现这一点呢?当然是要经常出现万民夹道欢迎的景象。所以,各地方官员组织民众,还要带领大家学习、演练迎送仪式,努力做到精心排练而没有表演的痕迹,所有的举动既要符合规矩,又要生动自然活泼。这类社会成本该怎么算,就不在账里了。

皇帝到哪里之前,一定会指示一切从简。但哪里行宫建得好,哪里接驾仪式搞得到位,哪里献上的礼物得皇帝欢心,主事官员都会立刻得到封赏。所谓金口说不要,但龙体很诚实。

这花的钱是哪里来的?最好的解释,就是盐商捐款报效。

中国历史上,食盐行业曾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盐业由国家垄断,价格由国家规定,商人拿到经营许可证(术语叫“盐引”,口语经常叫“窝子”)才可以售卖,特定产地的盐,只能到特定地区(术语叫“引岸”)销售……总之,方方面面都在国家的严格管控之下。

好处,则是盐的价格,可以和生产成本脱钩。从盐场几文钱买进的盐,到引岸要卖出几十上百倍的价。

所以盐商就太发财了。

南巡的时候,盐商怎么哄皇帝开心的?在盐商最集中的扬州,真真假假的新闻传得到处都是。比如总商江春和皇帝的关系有多么好,号称是“布衣结交天子”;比如盐商又修了多少园林供皇帝游览;比如瘦西湖边为什么会有一座白塔?就是因为皇帝游湖的时候,说了句这里挺像朕的北海,就是少了一座喇嘛塔,结果盐商连夜就用盐堆了座塔出来。

盐商为什么那么乐意在皇帝身上花钱呢?

一是钱花出去了能拉近自己和皇帝的关系,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二是捐款往往没有真捐,其实还是先动用的政府的经费,以后盐商再慢慢还,甚至拖着拖着也就不还了。所以还是《红楼梦》里那位赵嬷嬷说得好:“还不是把皇上的银子往皇上身上使呗?”第三个原因是盐商希望皇帝开恩,把食盐的官方定价,再往上提一提。

这倒算是盐商和皇帝双赢的选择。盐价定得高,商人赚得多,朝廷盐税收入也多,至于老百姓买盐多花了钱,那皇帝暂时可以装作不知道。

毕竟,只要不加人头税,就不算违背我大清“永不加赋”的祖训。

猜你喜欢
南巡盐商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乾隆南巡图》研究述略
一路向南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泰国游大事记
浅谈邓小平南巡
“癫狂”与“无奈”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烛光有烟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