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珠(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呼唤“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各大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力军,双创教育就成为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平台和依托,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本文立足PDCA循环理论,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校行政企协同建设、三方共评等方向出发,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的内外协同建设路径进行了详细探索与分析,为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功能和服务绩效提供参考和思路。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首先提出的,该循环体系主要是应用于质量管理中。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即在管理活动中,为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某项活动,需要按照工作计划-落地实施-检查评价-结果处理的步骤进行,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逐步达到活动目标。
第一,P(Plan)计划,即制定目标计划,确定执行方针,形成活动规划,该环节主要体现为活动组织的顶层设计。
第二,D(Do)执行,即根据计划和方案,具体确定活动的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和实施路径,并进行落地运行;
第三,C(Check)检查,即评价环节,活动各个阶段实施后,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评价活动过程正确与否,进行问题的诊断和改进。
第四,A(Act)处理,即应用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处理环节,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肯定正确做法,纳入标准化操作。对于成效不高的做法,进行整改完善,并应用于下一个循环进行验证。
1.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重视企业育人的参与,从顶层设计为创新人才培养联动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灵活设定学分,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参与等纳入第二课堂,并实行学分互换,提升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的热情,同时从源头上,重视整合教师、教学实践平台、校企协同基地等多维度不同主体不同部门的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横向联动提供系统支持。
2.实施校行政企四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基础,搭建基于政府支持—行业关注—企业主导—学校参与的四方共建共管的人才培养框架。
1.政府支持
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域及城市发展、教育发展情况,出台鼓励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并着力宣传加强高职院校在创业孵化中的教育力量,下大力气协调财政、金融系统等的支持,鼓励创业孵化基地在高职院校倾斜,逐步带动高职院校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迸发活力。
同时政府可以直接邀请专家举办创业培训,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将行业专家引入孵化基地建设中,不断增强孵化基地的软实力。
2.行业关注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助推行业新发展,行业层面应该积极关注技术技能更新热点,倡导新技术研发与技术更新,并向企业、院校层面进行传导,形成传导力量。行业专家可以直接进驻高职院校孵化基地进行创业经验分享,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咨询。
3.企业主导
企业是市场最活跃的细胞,是市场需求和技术技能最敏锐的触角,应该加强企业在双创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企业可以为学院提供创业导师团、创业顾问教授,组建一支校外的创业导师团队,不仅传达最先进的理念,教授最新的技术,而且在沟通交流中,企业家的认知、行为与态度,产生积极示范效应,也会推动大学生对企业家精神的学习与内化,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内在驱动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提供动力支持。
其次,企业为学生提供现场体验与观摩的机会。学院积极鼓励各二级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度校企融合,鼓励将企业的一部分业务转移至孵化基地中,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中,深刻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资源配置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从而整体把握商业模式和市场拓展策略,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市场基础,增强其组织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
第三,在跟岗实习环节,学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掘创业孵化基地中创新欲望特别强烈的学生输送到企业中开展相关的创新实践,为学生创业提供对应的平台及办公地点,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为学生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高校层面
在校政行的协同助力下,建立双创孵化基地,对接政府和企业,为学生创业者提供全过程的创业教育氛围和创业实践环境。并重视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和实践模拟,打造创业导师梯队。
首先,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要求各专任教师,都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在授课过程中,将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融入到课堂中,内化于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感和责任感。
其次,打造业务精良、技艺高超的双师型双创教师梯队。教师履行创业教育职能,夯实创业教育的主体。高职教师一般都是学历较高、经验尚浅,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欠佳。因此学院要下大力气加强创业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导师培训或参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论坛,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加强企业锻炼,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学习研究。调整创新创业课程任课教师,强制专业课教师承担一门或多门创新创业课程。
第三,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创业精品课、开放课。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纽带,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创业课程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挑选优秀的创业导师,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标准,搜集创新设计方案、创业成功案例,并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挖掘,建设成资源丰富、实践性强、学习效果好的创新创业精品课或者在线开放课,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更新,为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两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了几个维度。第一层为投入层:其维度可划分为基础能力,技术能力,资本能力,创业能力;第二层为产出层,即科技成果、企业孵化效率与社会贡献三个维度。
在基础能力维度考察方面可以重点从:高素质员工比重、场地面积、高校投入资金、融资数量、重点学科数量;技术能力维度考察方面包括:技术专家数、技术交流会讲座举办次数、公共实验室数量、高校本年度获专利数量;资本维度:政府注资金额、企业注资金额、高校基金、风投金额;创业能力维度:创业指导教师数、创业培训次数、参加创业竞赛项目次数;在产出层面中的科技成果维度包括:专利数、竞赛获奖数、项目论文数、技术转化数、与高校合作项目数;企业孵化维度包括:当年新孵企业数、当年在孵企业收入、累计毕业企业;在社会贡献维度,含新毕业企业累计税收、孵化企业累计吸纳就业人员、创业培训数。
定期对孵化基地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找出评价结果较高的部分,其主导原因是哪一方面,并纳入到孵化基地建设运行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分析评价较低的维度,并深度研究绩效低下的原因,从孵化基地运行中删减或者进一步完善。在整个孵化基地运行中,不断进行动态的链条完善,形成高效率高产出的孵化基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