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文 周金金(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云会计属于一项新兴的财务管理手段,其作用主要是在计算机和特定程序之下辅助企业处理财务信息及数据的一项先进技术,该项技术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技术支撑下衍生而成。企业只要通过相应客户端就能够快速进行财务分析与业务核算,有利于明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为加强经营管理水平与竞争优势,对云会计加以运用是谋求长远发展的最佳举措。该项技术创新需要专业能力极强的管理会计人才作为支撑,各高职院校需对此发展方向加以重视,推进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现阶段,企业对财务人员需求已然从传统意义的做账型转变为经管型,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深化推广,做账型会计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因此只有懂管理、善决策的财务管理人才方能够为高管提供针对性、真实性较强的数据信息,并由此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鉴于此,加强会计从业者战略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意识极为重要,需要相关人员对数据信息较为敏感,且能够在云会计终端内及时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迅速对管理信息进行捕捉和呈报,并积极参与各项经营决策。
随着互联网、云会计发展进程加快,各高职院校在面对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时应注重丰富其内容,除该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对核心课程及实践课程进行创新。对于管理会计课程设置比例是否合理、能否将专科层次教学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升等问题,皆是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通常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左右,若想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本专业基础性课程、核心及实践课程、公共课程等所有专业课知识,时间显得尤为紧迫。因此,是否能够保证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需要各院校不断进行思考与创新。
以往高职类院校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并利用板书、PPT等手段作为课堂辅助,该授课模式过于传统,且弊端明显。随着互联网、云会计出现,对于高职教师及学生来讲,如何灵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并精准地利用云会计技术适应企业需求是各院校需要研究的重点。对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并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与互联网的融合力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有能力通过云会计完成实时做账、数据分析、预测等各项任务。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
从学生角度讲,高职类学生群体自身基础较为薄弱且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不强,具体表现为形象性认知较强但抽象性认知较差,更擅长对具体事务进行分析,反而对概念性理解较弱。同时,部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够,经常需要教师加以督促。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应用性极强、公式较多、较为复杂,因此针对该课程通常各院校会设置公共类、基础类、核心类、实践类等多种课堂体系,并且在云计算影响下,该课程知识结构主要还涉及金融学、经济学、分析决策、企业管理、大数据等众多课程内容。从教学方式角度分析发现,互联网时代下,各企业更注重会计实操能力,因此不仅针对于高职学生,院校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立足于云会计发展之上对其进行研究,以此制定管理会计教学标准,将最新的企业、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传达。
互联网时代下,云会计衍生要求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具有较强的基础知识以及专项技能,除基本性专业能力外,要求该类型人才兼具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批判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影响,企业对该类型人才要求及选用标准明显提升,并且对于管理会计人员战略策划、管理、决策等多项能力提升也得到企业重视。基于此,各高职院校在针对该类型人才培养时,除加强职业能力、素养等培养方式创新,还需将发散思维培养作为重点。职业素养代表管理会计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则指向该专业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发散思维则特指管理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能力。从管理会计课程本身讲,该课程属于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因此,高职类院校需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并将互联网融于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中,加强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分配和设置,例如公司战略、职业道德、经济学、大数据等相关内容。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为有效利用云会计技术,应对教学手段与方法加以创新,时刻坚持以“任务项目为导向”展开教学,并且在该过程中教师需对“教与学”进行组织规划,从而确保该课程教学能够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管理会计课程涉及知识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面对面讲解的课堂教育模式也无法激发学生群体主动性。为将此问题全面改善,各院校及教师可采取“互联网+平台”的授课模式,例如爱课程、云班课等教学手段,通过对该系列方式进行探索和应用,有组织的打造精品课堂,将管理会计授课内容加以丰富。同时,各院校可以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库,打造集线上课堂、微课、习题、讨论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达到管理会计课程资源共享。高职类院校做到以云会计技术为主要依托,在传统课堂中融入线上资源,将平台练习与教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以此全面实现“学做合一”教学目的,并促使学生通过教学手段创新可将个性化学习及专业技能进一步加强。
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管理会计课程亦是如此,因此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设计一直都是以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前提。在互联网、云会计影响下,各高职类院校需以真实财务信息为基础建立模拟性训练,该项训练主要基于各企业真实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促使专业理论能够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为确保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效果突出,高职院校可对项目教学手段加以利用,以此落实实训教学。此外,可建立以云会计背景为前提的工作任务驱动授课模式,立足于企业人才引进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共同完成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构建,院校与企业需发挥个体优势深挖课程创新切入点。同时,各院校可以利用企业优势,为学生群体提供环境较好的校外实训场地,例如,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场地。学生可积极参与校外实践,钻研专业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以利于在工作岗位上缩短适应周期。
教学改革是教师自我发展和革新的过程,教师思想政治修养与理论水平对学生文化素质提高、价值取向构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管理会计课程要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与财务管理实务专家组成的跨院系、专兼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落实育人责任,通过技能培训、教学沙龙、交流观摩、线上线下互动等多种形式提升思政育人水平,这也是在管理会计课程中有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前提。将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与企业相关专家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式,构建思政育人协同新机制。
互联网、云会计发展对管理会计教学及人才培养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实现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应对企业发展及社会需求充分考量,针对性创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效果,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并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