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30 09:47孙卫新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普洱产教应用型

孙卫新

普洱学院 发展规划中心,云南普洱665000

地方新建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的重大战略决策,产教深度融合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核心举措,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也符合国家战略需要。普洱学院自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示范院校以来,不断丰富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改革、探索和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和路径,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深刻把握政策环境,丰富产教融合的内涵

深化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战略路径,也是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建设的战略性举措”[1]。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都有逐步明确的顶层设计和高位指导。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发布,十三五以来,全国共有“300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支持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项目高校将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和学校转型深化改革相结合,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2]。可见,在国家政策层面,对占全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应用型高校,主导走产教融合改革方向,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内容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校治理结构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方式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普洱学院作为扎根西南边疆办学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和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关于云南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应紧密结合普洱地处滇西南和“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少数民族占61%、文化多彩、生态优越、脱贫攻坚主战场等市情;应紧密对接普洱市产业发展情况: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形成绿色食品、林业林化、生物制药为主的绿色工业发展集群,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等特点。同时关注普洱市面临的几个短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体量和结构不太合理,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链条过短,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缺乏。由此可见,普洱学院对产教融合内涵的认识既要关注共性层面,更要关注独特域情,充分调动区域资源,不断形成办学合力。结合普洱学院办学传统和环境,学校可对产教融合的内涵丰富为:顺应新时代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采取校政、校企、校院(所)、校校等合作方式,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共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深化供给侧改革,创新产教融合的举措

“十三五”以来,我国确立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解决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其重点就是“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3]。截止201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生数10万人以上的有100家左右,这些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于晓宇教授提出,“产教融合战略”是“校企合作战略”的创新升级,旨在提高产业界和高校联合的紧密程度;“产教融合”将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人才培养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普洱学院在推进应用型人才供给侧改革中,形成了以下几个重要举措:

一是不断丰富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改革和探索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和路径,顺应新时代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搭建校政、校企、校院(所)、校校合作平台,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共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构建了“一核二基三平四保”的协同育人治理体系:以产教融合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共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储备基地,以产教融合理事会、现代产业学院和新型职业农民学院为平台,以加强组织保障、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科技合作为保障。该体系着力构建多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政企高层常态联系机制,促进协同育人各方供需多向常态对接,形成稳定有效的共建二级学院、专业、平台、实训基地、教学科研团队的机制。加强专业综合评价结果反馈作用,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投入引导、基地建设的参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校外实习基地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设计、共同培养人才、共同推荐毕业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如普洱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达成合作协议,采取“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生物科学、园林专业人才,即3年校内学习,1年在植物园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该模式拓宽了学生视野,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酒店管理专业与洲际酒店协同培养人才,深入推进“双主体、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讲授指导、共同监督控制、共同评价反馈,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机制,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国际交流,校校合作,打造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普洱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和苏发努冯大学达成合作协议,采取“2+1+1”模式联合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和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即2年国内学习,1年国外见习实习,1年返回国内学习;该模式为学生拓宽视野创造了条件,为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及云南辐射中心建设、实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战略目标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

三是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保障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绩效津贴发放等方面出台鼓励政策,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有计划地从行业企业聘用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好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引进专任教师或者聘任为学校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校外导师,改善“双师双能”教师队伍结构。

四是根植地方,深化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双方围绕企业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围绕地方支柱和特色产业,聚焦云南省“三张牌”和普洱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林产业、旅游康养产业、生物制药、茶、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作为重要抓手,联合开展高原特色农产品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改进、产品研发与转化、产品质量与标准等问题的科技攻关;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奖;联合共建实验基地、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打造特色教学科研团队,实现共赢。

五是共建实习与就业储备基地。破解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个共性难题。一方面是很多应用型高校学生实习难、对口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地方企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由校企达成合作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校企双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利益攸关方,合作培养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用人标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实习基地检验知识,学用结合,企业在接收实习生过程中锻炼和考察新人,为企业发展的储备人才。普洱学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办学合作,与159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成一批高水平产教深度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与普洱市公共创业基地互创国际中心合作,融创业创新项目孵化与指导、实习实训、就业推荐为一体,共创基地建设。

三、提升教育治理效能,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客观上要与合作方建立政府主导,校方、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机制,构建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科研——产业”合作机制和产学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实践中有专家提出,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进校企合作双方共建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过程中,常有“共识之困、共赢之困、共治之困”[5]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从“管理”转向“治理”,推进多元主体间多向度的合作,从行政管理模式转向利益共同体多元协商共治模式。可以说,深化产教融合在理念共识和实施推进过程中,都需要重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建章立制,完善产教融合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制定《普洱学院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试行)》,整合校级和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的治理体系,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编制《普洱学院产教融合建设任务评价指标体系》,从合作对象、合作培养方案、合作培养过程、合作培养条件、合作培养质量、社会服务、合作机制等七个一级指标,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学生实践创新指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实验实训室、共建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21个二级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标准,全面具体指导二级学院开展产教融合项目。

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深化校政、校企、校院(所)合作,提升产教融合协同治理效能。2020年学校邀请了首批覆盖政府事业单位、科研单位、企业单位的36家产教融合合作单位参加普洱学院产教融合大会。与京东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合作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产教融合理事会,其中,政府单位12家,科研单位1家,企业单位9家。

四、锚定高质量发展,描绘产教融合远景

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能交流、学生有发展的一流地方性应用型示范院校建设目标。

第二步,到2035年,学校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各项目标要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措施,按双一流大学的要求,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助力教育现代化。

第三步,到2050年,学校将有多学科进入中国一流学科行列,学校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在南亚东南亚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中国一流应用型国门大学。

猜你喜欢
普洱产教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