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卫波,陈国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新疆 吐鲁番 838204)
工作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I)准噶尔微板块(II)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沟弧带(III)。觉罗塔格晚古生代沟弧带(III)以雅满苏断裂为界可分划为雅满苏岛弧带(Ⅳ)和康古尔海沟带(Ⅳ),工作区即位于雅满苏岛弧带(Ⅳ)内。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天山岛弧带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组(Jxk),奥陶系上统白顶山组,康古尔海盆带石炭系下统干墩组,觉罗塔格岛弧带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上统土古土布拉克组,侏罗系下—中统煤窑沟组,第三系桃树园组和第四系。各地层单位特征如下所述[1]。
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石英斑岩。岩体侵入时代为加里东晚期—华力西晚期。花岗岩成因类型为I型。包括区域性脉岩和专属性脉岩。区域性脉岩有闪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脉岩走向一般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专属性脉岩寄生在岩体中,主要为辉长岩、辉绿岩,百灵山岩体中极为发育。
该区褶皱比较发育,但受岩体的破坏作用,褶皱较难识别。以下介绍2个代表性褶皱:多头山向斜、群白山背斜,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主要以阿奇克库都克断裂和雅满苏断裂为区域性断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段,呈北西向分布,总体呈南、南东倾,倾角75°~80°±,个别地段岩石倾斜朝北,倾向43°,倾角34°。因缺少区域对比资料,以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为主体本次,岩性为一套浅-中等程度变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组合。岩石普遍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详查在区内建立了六个岩性层。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第一层:分布于矿区东南角,主要岩性为深灰绿色角砾凝灰岩。出露面积较小,向东南延伸出图幅。大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地层总体倾向为西南,倾角66°~67°。局部岩石绿帘石化较强,与上覆地层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第二层:分布于矿区东南角,主要岩性为深灰绿-灰绿色晶屑岩屑凝灰岩。出露面积较大,向南延伸出图幅。地层总体倾向为东南,倾角55°~67°。岩石具绿帘石化较强,与上覆地层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2]。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第三层:分布于矿区西边,主要岩性为浅灰、浅灰绿色、棕褐色硅化凝灰岩。出露面积较小,地层总体倾向为西南,倾角50°~67°。岩石具较强的硅化,与上覆地层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第四层:分布于矿区中部,主要岩性为深灰-深灰绿色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夹深灰绿色含角砾凝灰岩。出露面积较大,地层总体倾向为西南,倾角68°~77°。岩石具较强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与上覆地层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第五层:分布于矿区北部,主要岩性为深灰-深灰绿色含角砾凝灰岩。出露面积较大,往北延伸出图幅。地层总体倾向为西南,倾角55°~81°。岩石具较强的绿帘石化,与上覆地层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第六层:分布于矿区北东部,主要岩性为深灰-深灰绿色凝灰岩。出露面积较小,往东延伸出图幅。地层总体倾向为西南,倾角55°。岩石具片理化,与上覆地层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黑尖山工作区西南侧与百灵山岩体接触,区内构造主要为断裂,褶皱相对不发育。普查区内主要有1条断裂。断裂长度5.5km,走向310°,产状近直立。断裂性质表现为右行平移,水平位移达500m。断裂产生于岩体和矿体形成之后,无成矿意义。矿区主要褶皱为黑尖山向斜。向斜核部为雅满苏组玄武岩,翼部为该组凝灰岩、角砾凝灰岩。褶皱轴向300°,两翼内倾,倾角15°~45°,属开阔向斜构造。
详查区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分布于普查区西南、西北部,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辉绿玢岩、花。岩体侵入时代为华力西中期。
黑尖山铜(铁)矿床产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岩性段,岩性为一套浅-中等程度变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组合。通过本次详查工作由北向南共圈定L1号脉和L2号脉两个矿体。其中L1号矿体分布于详查区的东部,L2号脉位于L1号脉的西南边[3-6]。
3.1.1 L1号矿体特征
L1号脉通过地表槽探工程和深部7个钻孔控制,共分成2个磁铁矿体,编号依次为L1-1、L1-2,其中L1-2为半隐伏状。矿体主要有用组分为磁铁,局部伴生Cu等。L1-1号矿体出露地表多为高品位磁铁矿,均已达工业矿体标准。
L1-1号矿体由4-11线7个钻孔和6个探槽控制,控制矿体长度500m,控制最大斜深200m,控制平均斜深约110m。0线以北矿体尖灭,矿体在3勘探线上厚度较厚,平均为7.24m;11-13勘探线上矿体厚度相对较薄,平均2.23m。主矿体呈半隐伏状产出,除0、3、7、11线地表有高品位矿分布外,工业矿体未出露地表。矿体走向上呈脉状,延伸稳定,倾向上矿体呈似层状的特征,矿体总体走向45°~76°,总体倾向东,倾角53°~60°,平均倾角55°。主矿量分布在0~13线、标高1000m~1150m的范围内。从7线来看,工业矿体产状略陡(62°),北部较缓(57°);说明原生矿体由7线往南产状由缓变陡。
工业矿体单工程最大见矿厚度5.53m,最小见矿厚度0.61m,矿体平均厚度3.32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113.32%,属厚度不稳定矿体。单工程矿体厚度主要分布在1m~10m一个区间。
矿体TFe单样最高品位56.15%,单工程TFe品位为15.90%~45.10%,矿体平均品位26.50%。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矿体。矿体中单工程MFe品位为6.56%~30.41%,平均16.43%,品位变化系数67.70%,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3.1.2 L2号脉
通过地表槽探工程和深部3个钻孔控制,共圈定1个磁铁矿体,编号为L2;矿体主要有用组分为磁铁矿。为原生矿体,由ZK801一个钻孔控制,推断矿体长度大于200m,向东西未封闭;控制矿体斜深90m,走向34°,倾向南,倾角60°,向深部厚度变小、品位变化不大。矿体单工程真厚度7.01m,平均厚为7.01m ;单工程TFe品位7.43-32.94×10-2,平均品位23.43×10-2。
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铜矿(地表多氧化成孔雀石)、铜兰、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矿体脉石矿物以石英、石英方解石为主,其次为绿帘石、绿泥石和阳起石等。矿床中磁铁矿结构和构造比较简单,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为细脉状、团块状构造。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磁铁矿在岩石裂隙面呈粒状产出,粒度<0.1mm。细脉-团块状构造:磁铁矿以他形-半自信粒状岩岩石裂隙面呈细脉、团块状分布。
矿区采用铁矿物的氧化率来确定氧化带的深度。在岩心编录中以观察磁铁矿的氧化物(褐铁矿)含量以及根据岩心编录、岩矿鉴定资料来确定氧化带的界线和深度。通过综合观察,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大类。氧化矿石位于地表及近地表,从表中可看出,黑尖山铜(铁)矿区L1号脉氧化带深度在17.23(ZK001)—31.10m(ZK303)之间,平均深度为23.33m,氧化矿石以次生矿物褐铁矿为主。L2号脉氧化带深度在18.63(ZK401)—27.97m(ZK801)之间,平均深度为24.23m,原生矿石主要为磁铁矿石,主要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等。
矿石按自然类型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大类,以原生矿石为主。氧化矿石为地表和近地表矿石,属次要矿石类型。矿石中以次生金属矿物为主。主要由褐铁矿、赤铁矿组成,少量黄铁矿以残留矿物形式存在。原生矿石以氧化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可分为团块状、细脉状磁铁矿石。
矿床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两个成矿期。热液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黄铁矿—石英阶段:是矿化初期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没有铜矿物出现。
(2)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阶段:是主成矿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石英、绿泥石、少量方解石。
(3)碳酸岩—石英阶段:是成矿期后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7]。
表生期主要是地表氧化淋滤作用:使黄铜矿氧化成孔雀石造成铜的次生富集、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
矿床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两个成矿期。热液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黄铁矿—石英阶段:是矿化初期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石英、方解石,没有铜矿物出现。
(2)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阶段:是主成矿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石英、绿泥石、少量方解石。
(3)碳酸岩—石英阶段:是成矿期后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
表生期主要是地表氧化淋滤作用:使黄铜矿氧化成孔雀石造成铜的次生富集、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根据矿石矿物组合及矿体产出特征分析,黑尖山铜(铁)矿成因类型属海相火山岩(中温)热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