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疫情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纾困对策
——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

2021-11-30 08:45胡瑞恺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漯河市金融机构困境

胡瑞恺

(西北政法大学 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明确指出,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末忽然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不可抗力事件,这对本身就相对“孱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谓是“沉重的一击”。在一项对近1000家中小企业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的统计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其中58%的受调查企业表示2020年的整体收入将下调30%以上,67%的企业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员工成本开支,超过70%的企业面临着现金流不超过2个月的困难局面①。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河南省漯河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研究,采用“共性分析”与“个性分析”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总结出漯河市中小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以及通过对困境背后深层问题的探究,提出解决疫情下漯河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1.疫情下漯河市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

河南省漯河市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市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市内有大量以食品生产加工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如漯河市绿源食化有限公司、漯河市双颍润利食品厂等。这些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自身综合实力较弱、在风险面前更为脆弱,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对全国中小企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尤其对于中小企业占重要地位的漯河产业链来说,打击则更为沉重,企业在面临经营管理的巨大挑战外,更面临着资金链断裂与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的融资供给“僧多粥少”、风险报酬增大从而使得融资更“贵”以及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供需匹配“时效性差”等融资困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黑天鹅”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不仅是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共性”的问题,也有针对漯河市自身独特的产业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的“个性”问题,这对于之后纾困对策的提出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1.1 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融资供给“僧多粥少”

2020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产业同比下降3.2%;第二产业同比下降9.6%;第三产业同比下降5.2%。根据有关专家对于不同情形下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相关变量的冲击模拟数据来看:受疫情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上必然呈现下行趋势。后疫情时代,各地虽然已经逐步复工复产,但是全球的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为艰难的经济形势,宏观经济不景气,融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1.1.1 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

根据上述分析,虽然我国的疫情已经基本被抑制,但是全球疫情发展的情况还不明朗,此次疫情对我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②。因此,不确定性和不明朗的经济环境使得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受到影响,风险偏好下降,市场上整体的投资供给就会减少,这从上述疫情对宏观经济相关变量的冲击模拟表格中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并不具有融资优势,因此在投资量整体减少的情况下,其所能够获得的金融供给量也会更少。

1.1.2 消费者消费信心低迷

目前虽然已逐步复工复产,但是由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有学者探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下降,并产生预防性储蓄动机③。在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消费信心低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收入势必会受到需求端消费不足产生的影响而下降,而企业本身的成本支出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变化,中小企业要保障其资金链不断裂,对于金融供给的需求必然会增加。

1.1.3 疫情下漯河市中小企业融资“僧多粥少”

目前疫情下,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造成的投资量减少,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可获得的金融供给“更少”;消费需求下降,从而企业收入减少,要保障资金链的安全,对金融支持的需求“更多”。这就形成了当前全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僧多粥少”的融资困境。

1.2 风险报酬增大——融资成本“高攀不起”

中小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不以获得信息、信用意识较差,其融资成本普遍偏高。而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更为恶劣,信用风险、经营风险会更大,而人们往往是风险的厌恶者,承担风险就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补偿,以弥补自己的机会成本。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所需要的风险补偿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就更高。

1.2.1 信用风险

漯河市以食品加工发达,市内食品生产加工类中小企业占比较大,数量较多。食品生产加工产业由于其特殊性,食品安全对于企业信誉的影响尤其重要。漯河市一些食品加工类中小企业出售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整个行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增大,尤其受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更大,导致其融资成本“更高”。

1.2.2 经营风险

漯河市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得其经营能力较弱,面对疫情冲击更是“捉襟见肘”。在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依然较大,导致其融资成本“更高”。

1.2.3 风险转移

漯河市境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一方面,信息分散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信息的甄别更为困难,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多以提升利率的方式来转移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更贵”。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还可能将自己之前所承担的部分损失转移到现在的贷款企业身上,使得其贷款利率更高,融资也就“更贵”了。

1.3 信息不对称——融资供需匹配“效率低下”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产权结构、经营行为等因素使得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当下金融机构由于自身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以及监管等原因很难满足中小微企业特殊的金融需求④。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经营行为等因素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金融评估机构的匮乏使得中小企业的市场价值很难被准确评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者不了解企业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企业的“隐性价值”,这些都使得真正有价值、有需求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一些能够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成本较大的压力下也坏账频发,中小企业融资的供需匹配“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审批程序也格外繁琐,融资供需匹配面临的“时效性差”的特点可能会造成企业错失市场先机,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等情况,最终使得企业情况不断恶化退出市场。

1.3.1 金融评估机构匮乏

漯河市中小企业金融评估机构匮乏,市场上有众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全面了解每一个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较为困难,由此导致很多真正有价值、有需要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融资,而一些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成本较大的压力下也面临着较大的坏账风险。

1.3.2 审批程序繁琐

漯河市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单次量小、次数频繁等特点。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审核较为严格,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周期较长。因此,对于中小企业量少、多次的融资需求,复杂的审批程序往往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时效性差”,从而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错失市场机遇,经营环境更加艰难。

2.疫情下漯河市中小企业融资纾困对策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提出了多项针对性政策为企业纾困,具体来看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多措并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

本文结合上述对漯河市中小企业面临的“个性化”融资困境分析,以及漯河市地方性相关扶持政策,提出后疫情时代下漯河市中小企业融资的纾困对策。

2.1 重振经济发展信心,增加融资供给

要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首要的一步就是要重振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业以及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就会有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的一面发展。

中小企业能够顺利复工复产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帮助其摆脱暂时的困境,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够后续持续发力,改善自身的经营、财务状况,重振投资者的信心。针对漯河市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漯河市人民政府通过财税政策扶持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具体包括:缓交社会保险费、延期交纳税款、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等。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由于漯河市独特的产业链环境,境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一旦大批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势必对当地的劳动力就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为了稳定就业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市政府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采取了援企稳岗政策。一方面,针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采取返还失业保险费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财政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2 完善风险分担信用支持体系,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综合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融资时往往会受到一定的“歧视”,使得其不得不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因此,要降低中小企业的较高的融资成本,政府及金融机构应承担起一定的“风险补偿费用”,通过完善风险分担及信用支持体系,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2.1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漯河市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保险保障、融资担保等多方合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时,应注意要深入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及实际金融需求,做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与高效转化。此外,政府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补偿、融资担保补助等政策效应,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

2.2.2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漯河市众多中小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债务危机、资金困境。对于此,保险业金融机构可以创新推广履约保证保险,为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可以创新一些新型融资产品,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压力。此外,可以帮助一些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辅导其上市,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2.3 打破信息壁垒,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程序

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融资需求等信息没有充分传达,一些金融机构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审核,一方面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程序繁杂,时间周期较长的局面,另一方面造成了融资供需匹配的“效率低下”。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以及信用评估体系。

2.3.1 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信息实时共享平台

目前,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完善,尽管一些大数据征信模式不断涌现,汇集了一部分政府数据和外部数据,但这些数据还不能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金融机构仍需派出专员做详细调查,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还拖慢了融资进度。因此,政府应主导建立实时共享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方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可靠审查,简化中小企业融资程序。

2.3.2 提供金融顾问服务,精准匹配资金供需

针对漯河市中小企业实际的融资需求及受疫情影响情况,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线上顾问、远程服务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顾问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与高效转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供需匹配“效率低下”等问题。

3.结语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充分体现,然而目前宏观经济发展的形势依然不明朗影响市场的投资信心,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规模小、实力弱、风险高等特点,使得各地的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融资困境,通过对漯河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纾困对策的分析,可以为处于融资困境中的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借鉴,从而为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注释:

①闫焱、马忻:《新冠疫情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及对策研究》,载《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6期。

②田盛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载《消费经济》2020年第3期。

③李柳颍、武佳藤:《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形成机制分析》,载《消费经济》2020年第3期。

④张志元、马永凡、胡兴存:《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支持研究》,载《财政研究》202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漯河市金融机构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政府提供防汛地图
跟踪导练(一)
困境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勤勉敬业的践行者 锐意革新的带头人——记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漯河市中心医院院长王海蛟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