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怡明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526061)
当今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疫情、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疫情、埃博拉疫情,以及正在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巨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这样。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线上教育成功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且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模式从摸索尝试逐步走向成熟创新。
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在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中,详细描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下教育4.0模式的全球框架、特征和方法。该报告认为,未来学校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融合了在线学习的终身学习模式。与此相关,中国在本次疫情突发事件中的在线教学模式具有特殊的创新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肆虐,党和国家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春季师生“不返校”,教育部门提出“上网课”的建议。通过摸索尝试,我国在线教学模式迅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游戏化表现和融合性思维。
2020年1月,我国教育部门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提出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从此,“网课”成为全国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在线教学模式经过摸索、适应阶段后不断完善,以生机勃发的姿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种在线教学模式具有游戏化特质。这种娱乐性、互动性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过度严肃性、单向性的某种纠偏。
“游戏化教学是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 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 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 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从而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 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1]“游戏化教学”曾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被尝试过。自教育部门提出“停课不停学”后,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在线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们纷纷试水“游戏化教学”。教师注册抖音、快手等网络视频直播端口,各大平台、App纷纷推出网络教学辅助软件。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主播”,学生可以通过“打赏送花”的方式对在线课程内容做出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互动方式、讲授的直播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程度的游戏体验感和互动自由性,对学生自信度和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签到方式从以往传统线下课堂的老师点名变成了限时打卡等小游戏。由疫情期间在线课堂衍生出的表情包层出不穷,成为师生乃至社会的爆点话题。“今天你上网课了吗”等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这种戏谑调侃的“玩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在线教学的关注和认可。在线教学的游戏化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教学方式,也为其今后发展提供了借鉴。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的时代趋势,为在线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Trustie-EduCoder 的融合性教学模式以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把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形成互补,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2]。融合性教学思维是对技术发展,媒介融合的时代呼应,是对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态的融合。在此次疫情突发事件中,融合性思维是在线教学的有力支撑,其中以教学方式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和教学形态的融合为主要内容。
在教学方式的融合方面,此次疫情突发事件中的在线教学打破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中1对多的教学方式。同时,与以往网课视频1对1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模式融入了即时互动、答疑解惑等元素,既保留了1对1学习的专注优势,又引入了较多互动交流的环节。本次疫情突发事件中的在线教学还广泛使用了多媒介融合方式,以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直播等为主要教学工具,辅以QQ群、微信群等方式,既保证课前、课中、课后的长线学习链接,又以多媒介融合互补的方式,保证学习的普适性和包容性。
在教学内容的融合方面,在线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学空间的限制。在传统的线下课堂中,多由老师来把握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如多媒体条件等),有些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展开。在线教学则可以在学习内容方面使用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切换屏幕,查阅知识点,教师可以随时分享资源、链接等内容。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课堂之内,慕课(MOOC)资源、全球名校精品课资源、文献资料等都可融于其中。
在教学模式的融合方面,在此次疫情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在线学习一般用于线下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或课堂延伸,不以课堂教学的主体形式而存在。在疫情“网课”教学期间,在线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线教学的强互动性让学生有可能成为课堂“主导人”。这个阶段的在线教学模式在摸索中发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主线,多媒介结合使用,深度互动的融合教学模式。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1 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设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 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在疫情突发事件以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就开始探索网络课程教学,利用慕课(MOOC)等平台开展融合式教学,但在线教学始终是线下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经过教师、学生、家长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此次新冠疫情突发事件中,“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新的时代背景下在线教学是必要而可行的。不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在线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网络不够通畅,在线课程良莠不齐,师生终端设备准备不足,学生在线学习的自制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影响教学效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复课后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3]。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在线教学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的“新常态”。
2018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国家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界在努力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融合大发展的道路。“新文科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建设交叉融合的新专业、新方向,另一方面要探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的新思路,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求。”[4]随着5G乃至6G的迭代升级,预计不远的将来,网络会足够通畅。随着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金课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落地,在线课程的质量会不断提高。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持续稳定提高,师生在线终端设备不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关于学生的在线学习自制力,一方面可以借助教育机器人加大监控力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到“完善自我”是心灵成熟的必由之路,“自我约束”是成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Masschelein和Simons指出,未来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时间—空间—物质”安排,包含“具体的架构、技术、实践和数据”[5]。《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对“学校”的定义比较宽泛,包括传统学校、课外课程和其他学习场所。曹培杰认为,未来学校是指“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结构,通过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 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和富有弹性的学校组织,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化的教育[6]。 罗生全和王素月认为,未来学校具有三个特征:新形态育人场域、以培养未来人才为核心、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7]。可见,在未来学校教育中,在线教学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世界教育资源并不均衡,只有能够进入实体学校的人才能获得教育资源。随着知识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习越来越终身化、个人化,在线学习日渐成为传统学校之外的重要学习途径。在线教学在场域的自由性、方式的丰富性、内容的个性化,以及对学习设施条件的较小要求性等方面,都成为其不断发展的优势。
“互联网+教育”不是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教学简单相加,而是使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寻求新的发展形态。要促使在线教学成为教育“新常态”,就要不断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在线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多媒介跨屏学习,充分利用海量网络数据库资源;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为受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衔接,使两者互为补充,将教育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它正在为诸多领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教育,无疑也是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的重要领域之一。教育界应始终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研究。教育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入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等)影响的,进而为教学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创造条件。
首先,人工智能导师能够促进个性化的教与学。在线教学的优势在于联网、便捷、限制条件少。在线教学需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导师辅助个性化学习的技术,利用个人在网络上留下的各种数据,为学习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对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8]。
其次,教育机器人等智能工具应用于在线教育领域,可以成为在线教学的得力助手。教育机器人能够帮助教师完成课堂内外许多辅助性、重复性的工作,如朗读课文、点名、监考、收发试卷等,还可以自动收集、整理资料,辅助备课。“教育机器人本机智能与云端智能设计的结合将为提升感知与交互能力提供新思路。此外,教育机器人还应发展更多的教育适用性,提高教育服务的胜任力。”[9]可以预见,将来的教育机器人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在线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分享教学资源,引导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在线教学提供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为在线教学走向“新常态”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总之,在线教学已经开始成为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的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阶段的在线教学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线教学以“游戏化”“去严肃化”的方式赋予了教师新的“身份”,其中既有值得肯定的尝试,也有亟须改进的问题,过度“去严肃化”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提出了关于“未来学校”的构想。放眼“未来学校”,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在线教学模式的优势,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在线教学环境,积极为在线教学走向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的教学模式不断开拓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