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探究

2021-11-30 08:45袁成林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计算机互联网+

袁成林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在进行积极的创新变革,以医科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为例,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中,可以发挥出互联网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起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医科大学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型青年人才。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是必然的教育改革新方向,基于互联网为基础,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将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活动的相互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环境,创新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对于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和优化组合,在开放性的教育资源探索下,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下,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成效。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资源突破了灌输式课堂教学的限制,而是逐渐转向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模式进行不断地深入探索,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教育活动的局限性,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的展开学习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再由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而是凸显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重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则作为组织和辅助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课前、课后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指导,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优化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真正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提高了互联网+教育的综合成效[1]。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对互联网+教育创新的高度重视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首先体现在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互联网的融入重视不足方面,缺少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深入探索。例如在医科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学校更注重在学校环境的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却缺少对计算机实践应用的投入,包括设备、设施较为落后,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难以达到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培育,由于设备设施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有限,并且受到计算机课程内容随意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使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培养起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重视不足,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更进一步探索[2]。

2.2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落后

在传统的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普遍的保守思想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仍旧采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以灌输式的课堂为主。由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讲解专业知识,创新性不足,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上缺少实践锻炼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机会。在落后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被忽视,处于被动的状态下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相关知识,参与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缺少探索兴趣。如此进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内,导致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课堂单调、乏味,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形成了严重的限制,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是亟待改进的一大教育问题[3]。

2.3 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高校在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将计算机课程划分成了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以及选修类的实用性课程等几类不同课程,按照分层次的教学课程设置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却没有将使用技能和前沿知识充分的体现出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计有待完善,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理论和实践之间相互脱节,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教育效果不理想,与现阶段我国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相背离。例如有些高校仅仅要求大一学生学习一年或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的学习则没有计算机技术的知识或实践内容,课程体系系统性不足,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待优化。

2.4 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对于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考核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通常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成绩进行评定和分析,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据了较大一部分比例,平时的成绩则是根据学生出勤率的情况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方法过于简单,具有量化性的特点,偏重于学生期末考试中的卷面成绩,难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际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来,更能以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不符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偏离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针对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的问题亟待改进,需关注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考核内容。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技术等快速发展,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内不断深入,实现了计算机和多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社会对于各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新型人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能力。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改革,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深入探索,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全面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

3.1 转变互联网+教学的新思维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激发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对计算机实践的参与和锻炼积极性。首先,教师应从思维观念上进行改变和创新,重视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作用,致力于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实效性,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更多的活力与生机注入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中。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提高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目标与社会上对于高校人才的实际要求,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加强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运用,实现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会搜索信息与资料,为自己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而不是限制在互联网的网络游戏、聊天等功能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界面设计与窗体”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布置实操任务,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任务引导下,进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探索和创新研究,锻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资料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亲自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被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所吸引,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综合成效[4]。

3.2 创新实践教学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强化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必要对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通过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创新,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培育,同时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强化自身的应用能力,实现与自身专业知识的相接轨,连接到社会的实际岗位应用中[5]。

以医科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为例,应结合医科大学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岗位,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融入具体的实践场景,根据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现代化社会上岗位人员的具体要求,调整和更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结构。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之上,融入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具体的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实现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大胆创新和探索,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实践与应用创新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起学生较强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水平。将未来的工作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案例与岗位工作内容,让学生能够在直观、形象的知识讲解与展示下,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熟练运用,强化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6]。

3.3 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能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此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中,应建立起互联网学习平台,既可以让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展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下获取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并且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后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自主性有所增强,学习过程更加便捷、方便。运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拉近,通过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的交流互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学习平台上的丰富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内容,优化设计实际的教学内容,由学生结合实际的学习需求,强化主观能动性,选择具体的课程内容,对自己的学习实践进行合理安排。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留言、答疑等交流与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强化创新思维,在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综合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7]。

3.4 实现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结合

医科大学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在设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堂内容时,应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教学内容展开优化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衔接到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社会岗位中。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课程,是为其他专业提供服务的,是关键的基本工具之一,医科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注重实践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培育学生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学会用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科教育和计算机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智慧教学手段,在平台上上传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实现资料共享,包括在雨课堂上可以将专业相关的教学材料分享给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案例,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场景中,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切实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计算机素养和综合素质。

3.5 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建设,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多项要素,均需要改进和完善。以评价主体为例,在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中,针对评价主体的设置,应关联起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及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应届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综合分析,融合任课教师评价、用人单位的具体评价和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评价内容,强调评价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搭建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多元化建设方面,应改变传统的偏重期末考试考核成绩评价的陈旧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表现和能力,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在总评成绩中结合学生日常参加计算机活动时的表现以及培训成果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准确性和全面性。对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设计,建立多元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标准,不再采取单一的量化评价标准模式,而是结合互联网创业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际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融入到评价标准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标准更具层次性。建立起多元化系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体系,致力于提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综合成效。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支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创新型的师资团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增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高度重视,针对现阶段实际的师资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教学奖励机制,将教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教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针对任课教师可以提高课时补贴,或是通过量化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量的方式增加量化系数,使教师的工作热情能够被激发,积极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改革进程。针对任课教师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将理论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结合在一起,使教师能够革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小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培养起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使教师能够增加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扩大师资队伍人才的引进范围,可以将优秀企业的人员聘请到学校进行专业培训和授课,或是由教师亲自前往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增强整体的师资队伍能力,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切实的保障和支撑力[8]。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目前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了对传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作用,解决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全新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模式,实现了高校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计算机互联网+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