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燕凌,李慧敏
(延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延安时期,陈云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一职,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对于党的干部队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陈云关于干部培养与使用的思想,是了解延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学界对于延安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较多,但关于陈云干部培养与使用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陈云干部培养思想进行梳理,以弥补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并探索其对于当前党的干部培养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延安时期,陈云极为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到中央组织部时,正值抗日高涨时期,身为部长的陈云,深知这个时期培养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的重要性。他指出:“党的干部不同于一般党员,是党的骨干。”[1]211党的政策要通过他们去实现。由于根据地的扩充与革命事业的发展,他深刻意识到党的干部队伍远远不能满足革命发展的需要,他强调,党在过去十年革命斗争中,“干部损失了十几万,没有陕北根据地的话,连现在这一点干部也保存不了”。[1]109虽然当时干部数量已经有很大发展,但还不能满足革命事业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新开辟的革命根据地,非常缺乏干部。所以,陈云非常重视对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尤其重视对青年知识分子的使用。据统计,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由3万人发展到40万人”,[2]有很多是青年知识分子。在长期担任干部管理工作中,他逐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干部培养与使用的重要思想,以下作一简要概括。
延安时期,陈云在《论干部政策》等一系列讲话中对于培养干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干部培养与使用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1.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陈云提出了干部培养的四条标准,即“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与群众有密切联系”“能独立工作”“守纪律”。[1]213他认为,对党忠诚,就是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考察一名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标准。坚持群众路线是因为共产党员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要有担当,能独立工作,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能独立负起责任,这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严格执行纪律是必要的,纪律是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能够取得统一的有力武器。对于这四条标准,他认为一要讲政治,二要讲能力,“二者不能缺一,以政治为主”。[1]213对于培养干部应该以德为主,还是以才为主,陈云认为,“德才并重,以德为主”。[1]214他指出,通过实际工作来考察一名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其能力,考察其党性。同时,他提出坚持用人得当的原则,能力大小和品德素质要符合于所担任的职位,使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党的干部要坚持能上能下,服从党的分配。“只能升级,不能降级,是个人第一,党性不纯的表现”。[1]214陈云很看重干部的道德和品格,但也强调要工作称职,有工作能力。
2.注重因材施教的方法。延安时期,陈云把干部分为几类,即老干部、知识分子干部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干部,教育和培养的重点是不同的。首先,提高老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由于老干部普遍文化素质低下,陈云要求提高其文化水平。正如他所说:“文化与政治是密切相连的。如果没有文化的提高,要提高政治水平是不可能的。”[1]178当时,边区组织各种培训班对老干部进行文化识字教育,据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统计,两年来“有计划的进行了党内各种教育工作,把党员的文化水平、政治水平提高了一步”。[3]其次,加强新干部的党性教育与纪律教育。他指出,每一名党员都要有为党作出牺牲的决心,这种牺牲不仅在战场,而且可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牺牲的价值不取决于表面上代价的大小,而取决党对它的需要。”[4]363每名党员都要明确自己是革命的奉献者,而不应是坐享其成者。对于新干部还应加强纪律教育。他强调:“党的利益高于一切。”[4]364对违反纪律的人应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同时,对于领导干部、技术干部、军事干部应该注意哪些,应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陈云在《关于延安几种干部培养与使用的决定》等讲话中进行分析,为当时这些干部的教育与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3.坚持循序渐进的思路。陈云指出,培养干部必须有准备、有步骤。“切忌提而不当又放下去。能力大小和工作历史必须符合于位置”。[1]215提拔干部应该循序渐进,从干部日常生活中观察,从革命斗争中考验,挑选有能力、有担当、作风优良、政治坚定之人。他反对越级提拔和突击提拔,指出干部提拔是一项经常的有步骤的工作,必须经过慎重考虑,有准备的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提而不当的情况发生。他指出,既要放手使用干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要经常检查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能有所提升,少犯错误。“适当分配,并保持相对稳定”。[1]216不应轻易调换干部的岗位,要注重使用一些当地干部,从而使得革命工作更好地开展起来。并要在干部中树立典型,起到示范作用。
4.注重实事求是的方法。陈云指出:“革命基本理论和实际教育要一致起来。”[1]216只局限于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局限实际,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他认为,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的形势中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学习革命理论可以增进政治远见的培养。但一个人如果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是不能真正掌握好理论的。真正的政治家、革命家是在实际斗争中历练出来的,不是单从学校培养的。他们绝不是毫无经验、空有理论之人,而是理论和经验兼而有之。因此,一个没有斗争经验的人,单靠读书学理论,甚至饱读马列经典著作,而不深入斗争实际,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家的。“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和群众斗争中的经验教训,是我们最好的学习的课本。”[1]143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际,更要密切联系群众。
5.重视团结斗争的策略。陈云指出:“我们不主张乱斗,而是主张在原则问题上进行必要的斗争。”[1]182他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身体力行,先检查自己身上存在哪些缺点与错误,做出自我批评。如果工作出了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同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只看表面、局部,要看到问题的本质、全部。他强调,一定严格要求党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要爱护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绝不要做损害老百姓的事情。如果做了,“应该严肃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组织审查”,[1]185对于违法的人,要给予法律制裁。
总之,陈云关于干部培养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都是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实际和干部的发展情况所得出的重要经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些重要原则、方法对于当前干部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
延安时期,陈云提出了干部培养和使用的基本方针,即“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1]109他针对当时干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包括不了解人、用人失察,气量不大、不重视知识分子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与使用,不会较好地使用干部、对待干部“戴大帽子”[1]115或“抬轿子”,[1]121不爱护干部的政治生命等。
1.不了解人。陈云强调:“了解人,要了解得彻底,不是容易的事情。”[1]109了解干部是培养和使用干部的前提。他提出要全面、综合地去看待一个人,不要只看表面不及其余,不要只看眼前不究过往。他提出在干部使用中有两种不好的现象,一是观察人眼光太狭隘,只看这个人的一方面,不看他的全部;二是不会用辩证地、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只看到一个人当前的工作情况,没有探究他过去的工作经历,只看到他取得的成绩,没有看到他犯过的错误;或相反,只看到他的能力,没有看他的本质和人品。他提出看人要全面,既要看他的现在,又要了解他的过去,既要看到他的优点,也要认识他的不足。即“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1]111对一个人要有根本、全面地了解,这样才可以防止用人失察或失当。他分析在共产党员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今天这个干部表现好一点,就把他抬上天,明天表现差一些,就把他摔下了地。他指出,“使用干部不能也像打桩子一样”,[1]111造房子需要多打桩,越多越好,用干部这样做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完全丧失,不敢去干工作,也就断送了一名干部的政治前途和生命。
2.气量不大。使用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首先,陈云强调要不断吸收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队伍。他指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1]180抗战事业要取得胜利,革命事业要取得进步,一定需要大量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他们是革命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先锋力量。他针对过去有些地方存在的轻视,甚至排挤、打击知识分子的情况,指出“知识分子是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的”。[1]181对于他们,不应该害怕使用,而要大量吸收使用。党的革命事业需要老干部,他们是革命的骨干,但仅有老干部是不够的,革命工作还需要大批的新干部。陈云特别强调老干部一定要注意处理与新干部的关系,确保革命队伍的团结。其次,要重视对非党干部的使用。陈云指出:“共产党是先锋队,要领导广大的后备军,要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1]113就必然要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和环境。革命要取得成功需要各种人才,很多人并不是共产党员。因此,党员一定要有宽宏气量。如果只靠自己搞革命,势单力薄,不敢任用其他非共产党员,革命事业是难以获得成功的。陈云指出,“人心归共,看你的气量如何”,[1]218只要共产党人有大的气量,才可能团结大多数人。很多非党干部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加革命工作的,我们过去对于非党干部的认识有许多局限性,这和我们的经验不足有着重要关系。事实证明,这些同志对于我们的革命工作是有贡献的,他们的许多意见、建议是诚恳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政治上信任他们,而且要尊重他们,包括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很好地为党服务,服从党的总方针,忠实于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才干,但不能“苛求其与党员一样服从一切组织纪律”。[1]247适当的非党干部的使用是党的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能对党员干部形成重要的监督作用,团结与重视非党干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干部政策。
3.不会用人。陈云指出,要使得干部安心工作,必须依靠信任与相互尊重,上级信任下级,下级尊重上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信任下级,态度温和,不使下级心存畏惧,要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承担责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少给干部“戴大帽子”,[1]115“‘戴大帽子’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把每个错误夸大,不适当地提到原则的高度”,[1]116从而会给人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他认为:“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1]116-117批评人不要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指正,而不是为了打击别人,或仅仅是为了出气。并且,“对于干部不要‘抬轿子’,只说他的好处”,[1]121以至于让其养成自高自大的毛病,这样不是帮助干部而是危害干部。对待干部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干部面前说他的好话,在背后数落指责他的不是。要坦诚、正面的对待干部,才能获得干部的信任。
4.不爱护人。他提出要保护干部,鼓励他们不断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同时,要关心干部,全面考察干部,然后才能提拨与使用。他指出:“使用干部不要今天拉起来,明天又放下去,好像打桩子一样……如果你要提拔这个干部,首先就必须全面地估计他的政治品质和能力,看他各方面是否合适,要详细地考虑一番,既然提拔起来,要经常留意他的工作,到他实在不能支持的时候,就要想办法,不要等他垮台以后,再来追究责任,撤换他的工作。”[1]119这其实是对党员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陈云提出一定要尊重干部,爱护他们的政治生命,对待干部的错误,基本的办法是教育,在不得已时要诉诸于纪律,但处罚干部一定要谨慎。他指出,“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的时候,要很慎重”,[1]120平时要给予干部以帮助、教育,使他们能在政治上不断取得进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很多革命同志看重自己的政治生命远远大于肉体生命,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撤销一名党员的党籍,不能随便惩罚干部,给他们造成伤害。
总之,陈云对于干部培养的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都进行了思考、分析,对于干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而为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培养和选拔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干部培养与使用的思想为当时党的干部培养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当前,党的干部队伍数量、质量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陈云关于干部培养的一些原则、方法,依然为新时期干部培养与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德才兼备是干部任用的重要原则。对于德和才,正如陈云指出,一个人的才干与品德的高低是有客观的衡量标准的,“才,不是空才;德,也不是空德”,[1]214需要在完成任务中考察,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是不能随便断定的。同时,“能力大小和工作历史必须符合于位置”,[1]215即工作称职、用人得当、适得其所。他反对用人失察和越级提拔,认为干部使用应事先考察清楚,注重稳定性、有序性。德才兼备、用人唯贤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培养与使用的重要原则,它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先进性。新时期,我们仍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坚持从干部队伍中选拔真才实干、品格优秀的人,要全面考察其在长期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全面观察他的工作能力、水平及群众口碑,只有经过全面、长期考察,才能形成对一个人的准确判断,也才能为党培养和选拔真正合格的领导干部。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5]他认为,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一名干部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和本事,“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142那么,他仍是不合格的。只有具备崇高的信仰,才能立场坚定,经受任何考验。所以,新时期,选拔干部更要突出政治要求,选拔政治合格,热爱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的干部。同时,要选拔清正廉洁、群众口碑好、敢于担当、敬业务实的干部,使党的用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真正落到实处。
陈云指出,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一致,只局限于其中一方面都不行。对于理论水平低的干部,应该进学校提升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对于缺少工作经验的干部,应先到工作中去学习。他认为,“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1]216应当给干部分配适当的工作,并让其担负一定的责任,在工作中受到教育。如果在工作中发现干部的错误,要及时给予教育,并促其改正。同时,要鼓励他们吸取和正确地运用别人的经验,发展其长,克服其短。与延安时期相比,当前党的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干部的培养更要注重于实际的锻炼,要鼓励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熟悉当地情况,了解群众疾苦,掌握地方舆情动态,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德才兼备、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同时,新时期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问题,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腐化消极,这是党面临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且,在党内存在着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坏风气,一定要着力克服与解决。因此,当前要大力惩治坏的作风,正如习近平指出,整治“四风”“抓就真抓,一抓到底”。[7]当前,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同时,严厉惩治各种消极腐败作风,使得我们的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使党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干部的培养与选拔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组织上对需要培养、提拔的干部必须进行长期的考察,既要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也要考察他的群众基础与口碑;既要看他的当前表现,也要调查他的过去。这样,才能形成对于一名干部准确的判断与评价。当前,我们同样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党员干部的培养要坚持长期性、有序性,反对只看一时的政绩,而不看他全部的工作历史,反对只看他的工作能力,而不考虑他的德行和在群众中的口碑。同时,正如陈云所讲,“不越级提拔,越级提拔一般证明有害无益”。[1]215当前,我们仍要反对越级和突击提拔,特别要杜绝提拔“带病干部”,组织部门对于要提拔的干部必须经过慎重的考察和严密的组织程序,对于一些犯过错误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谨慎对待。其次,有序推进干部培养的制度化建设。延安时期,陈云提出,“干部部门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干部,人选力求忠实,公正,有能力”,[1]219干部的任免、奖惩不能由一两个领导干部来决定,而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按照组织原则,听取组织部门的相关意见,依据对干部的考察材料,经过党委会讨论决定干部的任免。当前,我们同样要坚持这一制度,对于要提拔的干部必须经过严密的组织程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大力推进财产申报制度、监督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保证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加强党内监督,也要加强各种形式的监督,“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6]129新时期,要有序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化,加强对于政府及工作人员的有力监督和制度约束,给予人民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才能保障干部队伍的稳定发展与廉洁自律作风的形成。
陈云指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就是表现党性与非党性。”[4]322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能以集体利益为第一位,就是一个人党性纯正的重要体现。严格遵守党纪是每个党员的最高责任,没有任何特殊人物或组织可以不服从党纪。同时,他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只是信仰共产主义,还要为之奋斗”,[8]不仅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时刻端正自己的言行,还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为群众谋利益。新时期,我们更要加强对于干部的党性教育与纪律教育,这是教育与培养党员干部的重中之重。很多党员干部发生蜕化变质,除了监督的缺失,权力的寻租,根本在于党性的缺失与道德的滑坡。所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与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违背纪律要承担的责任,使他们能够自省其身、防微杜渐,从而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9]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服从组织的分配。当前,共产党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遵守党的规章制度,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要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另外,要服从组织纪律和规定,不搞特殊化,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禁止发表一些对党不利的消极言论,禁止做对党和人民不利的事情。对于违反组织纪律的人一定要给予严格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对于不改正错误的人,要给予严惩,从而保证党的组织纪律的贯彻落实。
陈云指出,要爱护干部,要对干部负责,不要只说他的优点,避谈他的缺点。凡是提拔干部,应该全面考察他的德行和能力;提拔后应当关注和帮助他,不使他堕落。当涉及“一名干部的政治生命的时候”,[1]122“要很郑重很谨慎地处理”。[1]122当前,有很多的干部因为经济问题、作风问题而最终被撤职查办,这与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们的教育、监督的薄弱有关,以至于他们最终迷失方向。所以,必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党员干部形成有力的监督,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纠正其不足之处,而不是等问题发生时才进行批评、教育或绳之以法,这样,实际上是对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权力要受到严格约束,否则就会产生腐败。“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6]124“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6]124-125对于干部要经常开展谈话,既指出他的缺点,又给予其鞭策,这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一定要保持和发扬。
陈云指出,“非党干部是社会各阶层的进步分子”,[1]244党吸收他们,是为了更好的联系群众,他们是“党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1]244革命事业需要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仅靠党员是势单力薄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能保证革命事业的发展,才能为革命吸纳各种人才。我们要信任非党干部,每个人都有言论、工作等各种权利自由。共产党的用人原则是坚持任人唯贤,要按照人的才能和德行来用人,而不是按照是否是党员或入党时间长短来用人。同时,“要尊重非党干部的思想自由和生活习惯”,[1]247只要他们服从党的领导,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革命作贡献,不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他们。当前,我们同样要重视非党干部,要信任和尊重他们,能够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建议,只要他们能忠实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违反党与国家利益的事情,我们都要团结他们。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权利,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使党的干部队伍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使党外监督的作用得到落实。
延安时期,陈云长期主持党的干部管理工作,他为党的干部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根据地干部短缺的问题,党极为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创立了许多干部学校,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陈云提出了关于干部培养与使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如培养干部坚持德才并重的标准、因材施教的方法、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思路等。同时,他对于培养和使用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反对用人失察和失当,反对使用干部气量不大,不重视非党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的使用,反对使用干部中存在的随意态度与行为,提出要爱护干部的政治生命等。他关于干部培养与使用的思想,对于指导延安时期干部队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重要瑰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针对当前国情社情党情发展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重要的方向。当前,我们首先要重视党员队伍的政治建设,加强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干部培养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加强作风建设。正如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6]75要常抓不懈,要标本兼治。抓作风建设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纪律约束。再次,要推进干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6]121从制度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最后,提高干部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要积极培养年轻干部,鼓励他们在基层从事锻炼,与群众密切联系,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要大力选拔、使用经过基层锻炼的优秀干部。
总之,当前党员干部培养面临的时代环境、数量和质量较之革命年代有了重要变化,但陈云关于干部培养的思想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内容和方法,同时,增加一些适用于新时代的内容、方法,如重视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纪律监督,重视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等,以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只有坚持党在革命年代积累的重要精神、基本经验,同时,适时地根据环境、任务的改变增加一些新内容,才能为党输送一支合格的干部队伍,保证党的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