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2021-11-30 07:59闫凤娥
现代农机 2021年3期
关键词:护林防火林带火灾

闫凤娥

(府谷县森林和草原火灾防治中心,719499,陕西榆林)

森林是陆地上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林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林业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1 生物防火林带的概念

所谓生物防火林带,指的是一种利用森林植物(乔、灌、草等植物)之间的抗火性与耐火性的差异,以含水量较高的森林植物组成防火隔离带来阻隔林火,防止森林火灾蔓延的森林植物带。在现代森林防火工作中,构建生物防火林带是防控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森林火灾的根本措施,具有成本低、持效久及生态环保等优势。近些年,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林业资源进行保护,降低由于火灾而导致的损失,我国林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行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这对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作用

2.1 适合林区特殊的地理环境

通常来讲,林区环境比较复杂,内部植被茂密,并且地面覆盖有大量的落叶和枯枝,因此在森林中非常容易引发火灾。另外,我国地域较为辽阔,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降水量差别非常大,因此,在干旱少雨季节非常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一旦出现,不但会对林区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提升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挥生物防火林带对火灾的阻隔作用。

2.2 预防人为活动造成的火灾

通过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统计得知,人类活动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现代化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构建生物防护林带,可以在森林火灾发生之后对火灾进行自然阻隔,同时也为救灾争取到关键的时间。

2.3 顺应现代森林防火发展趋势

现代实际工作已经充分表明,构建生物防火林带对于防范森林火灾的效果非常高,同时生物防火林带还具备其他防火措施不具备的优点,比如持续时效久。另外,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还有助于保持当地水土,是一种顺应现代森林防火要求的重要方法。

3 我国森林防火林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护林防火作为预防森林火灾最重要的屏障,是一项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工作。当前,我国的护林防火工作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

3.1 护林防火意识薄弱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森林资源的珍贵,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人没有意识到防范森林火灾的重要性,阻碍了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一些偏远地区的护林防火工作是由当地的农民担任,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形成完善正确的工作意识,无法进行处理,甚至还会由于工作不当引发它处火灾,直接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

有些森林周边的居民在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防火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护林防火工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单纯认为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存在很多不规范用火的现象,这也是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森林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能够为当地的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一些游客素质低下,随意丢弃烟头、打火机等易燃物,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3.2 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一线的护林防火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护林安保人员;其二,基层工作人员。这两类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模糊,且相应的领导者或指挥者经常出现无法科学、高效、全面地进行工作安排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这会直接影响救灾效率和救灾效果。另外,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广泛,不同的森林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分布状况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护林防火工作因地制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森林作为一项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对破坏森林源相关的处罚条例不够完善,经常出现低成本惩罚的情况,无法对破坏森林的肇事人员起到真正的警告,反而会让他们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更无法杜绝破坏活动的再次发生。

3.3 保护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森林的护林防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要配备专业的设备,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学习系统的护林技术和知识,还要熟练操控相关的设备,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我国的护林防火工作起步较晚,尚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也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可以借鉴,现在的护林防火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相应的实践,而是直接上岗,导致防火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国目前只有一些大型林区和重要的森林保护区配备了专业的防火设施和监测设备,很多林区只能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和分析过往的数据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无法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地形复杂、设备成本高等原因,并没有装备高科技通信设备,仍然采用一些传统、单一的方法进行森林管理工作,难以及时通报森林火灾情况,一旦需要进行救援,会出现指挥部与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联系、甚至失联的情况。

4 森林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应用

为了有效地应对森林火灾,可以在森林中构建新型生物防火林带。第一,建立混交林复层结构防火林带。这种林带主要用于生态水平较高的地区,具体做法是在上层林带种植阳性防火树种,在中上层林带种植阴性防火树种,这么做有利于增加森林的湿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光能,促进植物生长。第二,建立生物防火经济林带。林带植物需要选择一些耐火的植物,如茶树、板栗等。此外,还可以在林带间种植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用来应对水土流失,从而保证森林环境的生态稳定。具体来讲,生物防火林带营造主要涉及到下面几个方面。

4.1 生物防火林带宽度的确定

生物防火林带面积需要大于100 km2,生物防火林带设置地段为非防火树种组成的针叶树纯林或富有挥发性物质、油脂、易燃性树脂等其他阔叶树种的纯林林分,或混交比例达不到30%的林分,山脊位置防火林带长度通常为10~15 km。林区内的防火林带,则需要保证其山场坡度<20°,林带宽度需要控制在20 m ;如果林区内坡度超>45°,林带宽度需要控制在30~50 m。

4.2 生物防火林的密度和配置方式

(1)造林密度。生物防火林带在构建过程中,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工作人员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适度提升植株密度。一般造林密度为防护林1m×2 m、经济林2 m×3 m 或3 m×4 m。

(2)配置方式。在生物防火林中所使用的通常是行状配置形式,包括正方形、“品”字形或是正三角形。这种植物配置方式不但可以更好地保持水土,同时也可以保证防火林带树木树冠发育的均衡性。

(3)造林技术。生物防火林带造林过程中,需要依据下面步骤开展:①清理造林场地中的杂草、灌木及枯枝等,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其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作为一道防火线。②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挖好树穴,同时要确保树穴周围有充足的土壤进行回填作业。③挑选优质苗木进行栽植,栽植完成后一段时间内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苗木进行浇灌。④生物防火林带树木进入衰退期之后,应该组织工作人员对符合标准的植株进行采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防火林带进行更新。

4.3 提高生物防火林带质量的措施

合理应用生物防火林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技术和水平,保证森林防火工作有序开展。就目前来说,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丰富,但是森林覆盖率不高。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可以对区域空气加以净化,还能够促进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对火灾事故的预防管理,生物防火林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

(1)合理规划,分步开展工作。生物防火林带构建过程中,应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尽可能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自然阻隔带及工程阻隔带,并且在后续建设中进一步丰富防火林带的内容。

(2)积极建设生物防火林。在没有配备防火阻隔带或防火阻隔带不符合要求的地区需要使用抚育采伐方式,以确保其布局的合理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营造现代林业新型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体系的重要举措,为保证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人们生活的稳定,森林防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物防火林带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火水平。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生物防火林带,比如坟场、田边、旅游景点周边等容易产生火灾的位置。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时,可以合理进行规划,种植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树种,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护林防火林带火灾
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浅析
加强地方护林防火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探讨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
对完善现阶段护林防火工作的措施分析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离奇的火灾
挡风抗旱的农田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