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中
(桐城市农机服务中心,231400,安徽桐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指示精神,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减少粮食机收损失,2020 年9 月18 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印发了《关于印发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的函》(农机科〔2020〕26 号),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扎实推进粮食机收提质减损工作,力争“颗粒归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机械化支撑。[1]机收损失主要发生在收割、脱粒、清选等环节,本文就水稻机收损失的影响因素、减损措施、意见建议等三个方面作一阐述,探讨减少水稻机收损失的途径。
机收损失率与收割机性能、机手水平、作物状况、作业速度、田块大小等因素紧密相关。
收割机品质、制造水平、适应性能直接影响到作业质量,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相关参数,否则机收损失将会增大。
(1)机收损失多发生在割台部和脱粒部。割台部如:拨禾轮前后位置、上下高度、转速高低、弹齿倾角,搅龙叶片与底板、搅龙伸缩齿与底板之间间隙,割台高度,切割器间隙、切割速度、刀片磨损程度;脱粒部如:脱粒间隙、滚筒转速、筛片开度、风扇风速与风量。
(2)发动机转速、作业速度、喂入量,传动皮带、传动链条的松紧度及工作状况。收割中丢损过多很多与作业速度过快、追求效率、喂入量过大有关,其实只要速度稍微降一下,丢损就会减少很多。
(3)新旧机器技术标准不同、不同机型作业性能存在差异。
(1)机手操作水平。不少机手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平时也不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懂得收割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对相关操作调整环节似懂非懂,从而作业中就不能根据田间作物情况及时调整,不能对收割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导致机收损失率偏高。
(2)机手职业素养。一是对机械化收获水稻在“提质增效,减损护农”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爱粮惜粮意识;二是过于在意作业面积,而忽视作业质量,有的甚至采用行走挡作业,致使收割机的喂入量过大而导致损失率偏高。
(3)机手短缺严重。“三分机器,七分使用”[2],农忙时节,农业生产对农机手的需求量大,雇工难,经验丰富的机手更难找,流动性又大,实际操作者中会经常遇到“换人”现象,“今天老王明天老张”[2],影响机器使用。
(1)作物成熟度、水分、收割时期、作物倒伏情况、田块形状大小。
(2)作业费用,目前主要是按机收作业面积计算,作业质量尤其是机收损失方面难以量化。
(3)收割机在出厂时,国家有严格的技术标准,水稻全喂入收割机的损失率,1991 版机收作业标准是≤3.5%,2006 版机收作业标准是≤3%,2017 版机收作业标准是≤2.8%。理论值是按照最佳收割条件计算的,实际作业中的损失率比理论值要高。
驾驶培训环节突出各调整部位结构原理、调整方法的讲解与实操,如拨禾轮转速要与收割机的前进速度匹配。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其减损意识。实行农机驾驶培训补贴,调动农机手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当绝大部分的谷粒呈黄色,穗轴也有一半以上变成了黄色时,便可收割了。过早收割,青米枝梗多,收成减少,易引起总损失率超过国家标准;收割过迟,出现倒伏、发芽、断穗,收割时爆腰米增多,损失增加。
机手责任感、操作水平对水稻机收质量影响极大。机收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有经验、高水平的机手会根据水稻产量、成熟度等对机器进行相应调整,这样才能保持收割机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
用拨禾轮升降开关调节拨禾轮,使作物茎秆被割刀切断时,弹性拨指轴碰到穗下方的茎秆,拨禾轮达到可抓取作物的位置。当割取的作物倒伏、潮湿、未成熟或产量较高,用标准“M ”挡作业出现谷粒损失时,请将主变速手柄减速至低速“L ”挡进行收割作业。根据作物的倒伏状态,确定割取方向。
机手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机收作业处于高温、粉尘、噪音的露天环境,作业强度高、时间长。实施农机作业补贴[4]、作业燃油补贴、机手岗位补贴,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损失。
加大智能化信息化的开发力度,减少机器需要人为调整的环节,增强机器操作的便利性。应用智能监测系统,遇到损失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2],提醒机手进行调整,设置作业最高速度智能控制,加大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轨迹可追溯、面积自动统计的“互联网+农机服务”模式。加快老旧农机具的报废更新,减少带病作业农机具的比例。
制订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合同的内容,将机收损失率纳入服务条款。贯彻作业质量标准,开展重要农时田间技术指导,营造比学赶超节粮减损技能的氛围。
组织开展机收作业测评等活动,研究应用机收损失简便测定方法,引导农户选用适宜机械,降低机收损失率和破损率[3]。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降低土地细碎程度,统一种植方式,扩大种植规模,田块越成系统,越有利于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有利于降低损失。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培育推广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宜机收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减少粮食浪费从机收减损开始,我们要贯彻《关于做好2021 年全程机械化有关工作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通知》(农办机〔2021〕2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适宜收割期及作业速度控制、喂入量调整等作业规范指引,增强农机服务主体减损意识和机手规范操作能力[3],多措并举推进机械化节粮减损,尽可能将水稻损失减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