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松,谢 冰,周红海,陆 延,袁林章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广西 南宁530200)
中医筋伤学是研究人体筋伤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是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临床带教是其重要的学习途径,是书本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其教学应致力于教授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其意义影响深远,《论语·乡党第十》中就马厩失火,孔子不问马、房屋毁坏损伤程度,而是先关心人是否受伤,是其“以人为本”观念的重要体现,而“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延伸和发展,其内涵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方便学生,发展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与工作性质,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总之,“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临床教学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临床教学工作,不仅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是为国家输送人才,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临床教学中也需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对不同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医学专业)的医学本科生采取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教学,以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掌握的知识基础为中心,以需求为本,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现笔者以门诊带教中医筋伤疾病颈源性肩周炎为例做以下汇报。
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专业较多,基础和学习情况都不同,中医筋伤学是中医骨伤科专业课程之一,一般是在大三开始教授,而大二结束已经上完了基础课,各专业基础课类别稍有区别,不同的专业基础课安排的课时也有所区别。
中医骨伤科专业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课时较多,且已经修完了骨伤科影像学,学生对筋骨解剖、筋骨之间的运动关系和影像较为熟悉,整体基础相对较好;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以推拿手法学、针灸学等相关课程为重点,学生对肌肉的手法松解,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较其他专业深刻;中医学专业的中医内科学、方剂学课时较多,也是该专业学习的重点,学生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对应病症的理法方药较为熟悉。
2.1 统一的带教过程 由于门诊带教时间有限,我们总结出3个重要教学步骤,临床教学均以该教学步骤为基础,再按各专业同学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任务要求展开相应教学。首先,介绍1例临床病例,通过介绍病例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处理等,让学生对该疾病的基本诊疗方法、逻辑、病例书写规范以及医学的严谨性有直观的认知,将书本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第二步,分析其诊疗方法,通过该病例的诊断、治疗分析,加深对病例的理解;第三步,发散思维,总结出同类型,或同类发病机制的疾病的诊疗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中医骨伤科不同于其他医学专科,临床带教应强调其教学特点,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其诊疗更侧重临床实际操作和对解剖的熟悉程度,并结合影像学分析,再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如颈源性肩周炎及其他颈源性疾病的临床定位诊断应该分为以下3个步骤。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询问患者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位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此处教学应让学生牢记神经定位解剖,并强调其为重点,嘱学生课后复习此内容,以学生能口述颈神经节段对应何处的上肢活动功能和感觉为佳。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进行颈椎检诊,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明确发病的脊椎、关节、分型。此处为临床实践内容,应教会学生颈后触诊的正确手势,左右两侧进行触诊比对,学生2人一组,互相触诊,这样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触诊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加深印象。第三步:X线颈椎摄片定位。X线是中医骨伤科门诊的重要诊断工具,通过观察开口位、正位片,了解寰枢关节结构是否正常、稳定。并通过侧位、正位片了解脊轴变异情况,椎体后缘变异情况,将影像学分析结果与第一、第二步诊断相结合,作出最后的定位诊断。影像是临床重要的诊断工具,是辅助临床诊疗的好帮手,应传授学生此理念,并讲述该疾病对应影像中容易病变的部位,找到对应影像学特征,使学习更加容易,而不是将影像学视为一种学习负担。
颈源性肩周炎,颈椎病是本,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是标,临床治疗本病,应传授学生临床治疗思维和整体观念,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告诉学生该病首先解决“颈椎病变”,恢复颈椎的动静力平衡,然后再松解肩关节软组织,缓解局部粘连,从而标本兼顾治疗。临床治疗本病一般采用正骨推拿为主,结合针灸、拔罐、小针刀、熨烫等方法综合治疗[1]。笔者门诊一般采用韦氏脊柱整复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该疾病。先采用韦氏脊柱整复手法解决神经根压迫,再用推、拿、点、拨手法松解肌肉,缓解局部软组织粘连,再结合针灸缓解深部组织粘连,改善颈源性肩周炎的局部疼痛、活动障碍,从而标本兼治。
2.2 因专业施教
2.2.1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 中医筋伤学是骨伤科的专业课程之一,骨伤专业的同学在本科理论学习期间,相关课程如骨伤科影像学、中医正骨学等学习较多,对颈部和肩关节解剖、功能活动较为熟悉,基础相对较好,而发病机制一般是疾病认识、学习的难点,也是对该疾病理解深度的体现,故对于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同学,门诊带教应着重于机制的探讨,重点阐述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探讨发病机制,分析其症状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同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简要阐述疾病的目前发展、诊疗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该疾病诊疗机制的同时,也能对疾病的目前诊疗状况、大背景等有所了解,将日常所学与该疾病的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深化学习。
预期效果:通过门诊带教学习,学生应该能通过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分析阐述其他颈源性疾病,如颈源性头痛、颈源性眩晕症等的发病机制,也能通过影像学与手法触诊结合,触及错位的神经节段,对松解软组织、手法整复小关节错位的方法、实践操作有一定了解。
2.2.2 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同学实践操作能力较其他专业较好,考虑到该专业学习技能以推拿手法松解肌肉、针灸活血通络为主,故我们教学目标更注重临床实践操作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讲述解剖、神经根定位以及病理症状,通过解剖分析神经根定位诊疗,将手下触及颈椎横突、小关节、颈后棘突感觉与DR显示脊柱的轴线进行比对,分析其临床症状,加强巩固所学,所以临床带教应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诊疗过程加深对疾病诊治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际串联起来,巩固理论基础,为学生日后临床做铺垫。
预期效果:门诊带教完后学生能够通过颈部DR片观察到颈部错位的小关节,与手法触诊进行比对,确定错位的小关节,能够行局部松解与针灸治疗,缓解其临床症状。
2.2.3 中医学专业 对于中医学专业同学的门诊带教,我们主要侧重于教授实践操作,先教授颈后、肩关节周围肌肉群的松解方法,松解顺序,并介绍需重点松解的肌肉的活动功能,再演示讲解颈部的正骨方法,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同学明白颈源性肩周炎的治疗流程。中医学专业的同学,骨伤类专业课程课时较少,对骨伤的相关知识存在盲区,尤其是解剖、骨伤影像了解较少,感觉中医筋伤学学习起来较为抽象,而门诊带教时间有限,为了在短时间能够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以点带面,“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操作颈源性肩周炎治疗的流程顺序,从松解肌肉、局部软组织等到正骨,调整脊柱的力学平衡,顺带讲解解剖、筋伤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颈部、肩关节解剖,活动情况等,让学生对该疾病的诊疗、解剖、功能活动有基本的认识。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熟悉颈肩部解剖结构,清楚该疾病的诊疗顺序,对软组织松解方法、小关节整复方法有一定了解,并能辨证分析该疾病的理法方药。
以学生为中心不单是从人文上关怀学生,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临床带教的老师,应思考如何能将以人为本中心思想运用到临床教学中。临床教学是为日后的诊治疾病做准备,现很多临床医疗教学重视门诊病历的书写,而忽视了实际操作[2]。中医筋伤学作为骨伤的专业课程之一,门诊教学有其自身特色,除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其教学也应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求同学们相互或在老师身上练习。松解类手法应考核柔和、均匀、力度、渗透等情况[3],松解类手法要点是松解肌肉软组织,达到缓解局部软组织粘连、缓解紧张、提高人体耐受度等。正骨类手法以整复小关节、解除神经根压迫为要点,需在不损伤患者骨骼、经络的基础上完成,重点考核轻、巧以及患者行手法复位的紧张度、安全性等情况。这样教学不仅能让同学直观地感受临床的诊疗方法,还让同学通过实际操作,将书本的知识与临床接轨,熟悉疾病治疗的流程,理清思路,培养临床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方式也能加强交流和沟通理解。中医骨伤科门诊重视临床操作,各专业的学生都应掌握治病的操作流程和手法的操作要点。需根据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中医学专业可以以理法方药作为教学导向,有利于其日后辨证治病以及思维拓展;针灸推拿专业更注重临床操作与手下感觉,结合影像加深理解;中医骨伤科专业解剖、影像较为熟悉,其学习重点应注意筋骨之间的关系,运动功能,应通过探讨发病机制,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将骨病、筋伤等相关知识有机串联起来。
笔者通过临床带教证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比以往常规临床带教效果更好,学生在门诊不仅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而且针对学生培养方向、需求的教学,学生更能接受,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也能体会到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从而更加认真、严谨地对待所学课程。
临床门诊实习带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是理论和实际接轨的一个过程,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临床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基础情况,只有以学生为本,展开合适的临床实践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流程,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解剖有一定的了解,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加强诊疗逻辑,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临床医生的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