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践研究

2021-11-30 07:59
现代农机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械化

杨 莉

(菏泽市定陶区农机服务中心,274100,山东菏泽)

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是农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与着力点。近年来,在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菏泽市定陶区农机局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用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引领和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要素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农机化在现代农业中的综合服务水平,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推动了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基本现状

(1)农业装备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定陶区目前农机总动力达80.6 万kW,大型拖拉机1 860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 385 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 529 台,经济作物机械达438 台,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比2019 年提高1 百分点。

(2)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2019 年、2020年,定陶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创新能力提升、体系建设加强等特点。主要表现在:玉米机械化收获快速发展,2020 玉米机收3.602 4 万hm2,联合机收率达91%,比2019 年提高1 百分点,比人工收获节约作业费用1 500 余元/hm2;全区秸秆还田机械达到1 062 台,秸秆还田作业面积4.04 万hm2,新增面积0.546 7 万hm2;玉米精少量播种、小麦精少量播种两项机械化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取得新成效,玉米精少量播种机达到996 台套,实施面积3.9 万hm2,小麦精少量播种机达到293 台套,实施面积1.6 万hm2。

(3)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区农机推广机构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32 人,农机专业人员占71%以上,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6人,其中高级5 人、中级14 人。各种人才的合理配置对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4)农机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备。定陶区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机生产技术体系。一是在粮食生产机械化方面,小麦已全部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二是经济作物领域逐步成为机械化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农民急需的各种个性化的机械遍地开花。

(5)农机技术推广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借助展会、依托电台、网络、报纸等媒体对农机技术推广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多次组织了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实现了活动常态化。

2 全区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取得的成效

定陶区是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666 7 万hm2,截至目前,定陶区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

(1)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小麦生产在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科技含量明显提高,联合机收率达99.8%;玉米免耕播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 年“三夏”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4 万hm2;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6 %。

(2)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的重点向大功率、低油耗、高效环保的大中型高性能动力机械及复合式多功能配套农具转变。大中型拖拉机增长由过去以22.05~36.75 kW 为主,转变为现今73.5 kW 以上的占补贴动力机械的98%。拖拉机大中型与小型的比例为1∶4.5,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达到1∶3.28。

(3)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三夏”“三秋”期间,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订单作业服务,大力推行小麦玉米联合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和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58 家,农机拥有量突破3 290余台(套),注册资金达1.4 亿元,2 020 年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8 500 余万元,纯收入4 400 余万元。农机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良好态势。

3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传统耕作模式、思想认识的影响,农机科技创新推广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

(2)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着推广体系断层、推广网络不健全等问题。

(3)技术推广宣传、培训、服务不到位,服务环节出现薄弱现象。

(4)服务对象素质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影响着应用科技的普及。

(5)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更新慢,工作方法不适应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

(6)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费短缺,综合服务功能弱化。

4 开展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是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技术支撑,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农机部门要坚持着眼长远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基本方向,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突出农机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机制,改善创新条件,着力推动“新常态”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

(1)增强区乡两级推广体系功能。建立健全农机推广机构,将乡镇农机服务站恢复建制纳入农机部门管理,给予事业编制,参公管理,畅通机制,增强推广服务功能。

(2)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建立农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储备和激励机制,建立人事机制,鼓励和以优惠的政策吸收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加入农机推广队伍,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3)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机化科技创新推广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把着眼点从单纯依靠国家投资逐步转向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多元化投资结构上来,走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产业化的路子。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将农机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增加资金投入,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

(4)进一步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把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新的农机推广体制,不断改善农机推广的条件和手段,不断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素质。农机推广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基础、服务为手段的新型推广机制,形成开发、经营、推广、服务一体化,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壮大的运行机制。

(5)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是“科技兴机、科技兴农”的重要内容,农机创新推广工作要围绕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特点,搞好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化肥深施技术、机械化综合植保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将农机推广服务由单纯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发展,由农业生产的 “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农产品加工服务延伸,加快产业升级,拓展服务链条。同时要把推广与典型带动相结合,注重培养科技能人,培育发展更多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机合作社,实施能人带动工作方法,影响、辐射、带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有效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械化
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