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妮妮,冯丽芳,赵雅娟
(西安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8)
环境质量体系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质量管理效果,务必要构建与之相配、成熟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监测过程规范化、成熟化和可追溯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察觉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第一时间修正和完善[1]。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作为监测工作中的生命线,其数据是否可靠会影响监测效果,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能够更好地改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决策。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帮助其达到预期目标和计划方针,以更好、更为实际的方式促使实验室和监测机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以实现检测精确性的一项机制[2]。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综合国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生态、能源节约等问题[3]。环境保护在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当前我国一些传统能源化工类行业整体经济占比仍然较大,大量高能耗产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往往要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为代价。加之我国能源紧缺及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较快等问题,更是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如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一相对严峻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及监测中心的核心内容是数据质量的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在有效提高数据质量的同时,有效识别出监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为后续生态建设和环境优化提供针对性的科学依据。
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环境监测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在质量管理方面一直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出台了多个相关管理条例,但仍有许多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并未跟随国家的重视而持续优化,造成质量检测报告精准度较低,特别是在技术规范上相对落后、检测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的现象。对于环境质量管理,由于缺乏信息化技术手段,整个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相匹配。更有一些专门进行环境监测的部门并不具有完善成熟的指导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不明确等问题,不利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部分实验室人员的操作及技能方面本就存在漏洞,若缺乏监督管理,操作流程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的器材维护和控制,对于质量管理有着直接影响。我国仍有许多地区实验室内部的器材价格昂贵,且过于精密,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遗漏损坏等情况,对于器材的使用不够合理,缺乏日常维护和整修,会影响实验室器材投入效果和最终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还有一些从事环境检测的工作人员,来自于其它专业,缺乏系统化培训,管理经验相对较少,仪器操作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自动化器械,质量管理效率低下,对于实验室器材维护并没有科学成熟的认知,也会影响其实验室器材管理的效果。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优化策略之一,目前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国际上已经兴起并实施多年。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它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证最终检验结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构建成熟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确保整个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至关重要。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也需要严格遵循其相关规范,设定专门的质量监管人员和内部审查人员,针对各个类型实验室,设置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制定权责一致的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权力与责任相结合[4]。对于具体环境所需要监测的实验工作要进行全面分析,具体到各个环节,最终由专业人员负责确定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检测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此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发展,还需要定期开设内部审核工作与管理评审机制,做好各个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互助,及时发现问题,促使质量监管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还要对环境质量进行监督,对环境中的物料采购加以管控,以提升实验中的科学性、有效性[5]。在此基础上,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环境监测全过程行为进行全面评价,按照不符合检测工作处理、纠正措施程序,制定切实可行制度等多方面展开综合研判,挖掘潜在的不符合项,做到防患于未然[6]。
加强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是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又一优化策略。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管理各个部门需要保持客观、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制定切合实际情况、满足实验室基本需求的管理机制。需要注重实验全过程的监管和调节,各个实验室部门要相互支持协调,规范现场及实验室人员的操作和数据的采集,保证整个监测过程科学严谨。
对于现场具体环境要提前调查,列入实验过程质量控制环节之中,明确监测目的及要求,客观分析环境情况,确定所需检测项目及责任。还要结合实验室技术支持,明确检测范围、采样点位数量、检测时间、检测频率等多方内容,协调各个实验室的人员安排,及时了解实验仪器的设备和采样工具、采样时间等等,确保现场实验采样工作顺序合理。
在样品检测过程中,检测方要提前送检样品,工作人员要明确样品的状态、配方、制作工艺等相关参数和客观信息,对检测项目要求以及实验室完成情况进行提前说明。在样品采集过程中,要保证现场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具有相关资质的工作人员明确监测现场情况,如实记录布点及样品检验情况,评判其代表性和可比性。样品在经过检验后,无论运输或保存,都要确保其完好无损。
样品在检测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确保交接过程不会对样品的检测真实性带来影响,同时实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满足需求的检测方法。质量管理方面要求原始记录做到客观、公正、完整,同时检测过程中可使用各种质控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要经过一系列检测后再出具报告,确保环境检测中得出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应,数据真实准确,能够完整还原整个检测流程。
(1)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实验室器材维护与控制。由于实验室内部环境需要干净整洁,才能为环境监测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和氛围,因此要尽量消除实验室内环境条件对检测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对其形成环境监控记录。例如,温度湿度检查记录、仪器使用记录以及仪器维护记录等。对于互不相容的区域,要进行隔离设置单独的样品储放区、管理区、物质配制区等,并对一些重点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不得随意进入。
(2)实验室内要设置查询机制,确保现有标准的有效性和检测方法的应用,也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特点及客户要求,对一些非标准方法需要经客户同意确认。实验室对于非标方法超范围使用扩充方法,要有明确的流程。
(3)实验室质量管理涉及的设备维护和控制:安装环节要有明确的验收程序,形成验收后的评估报告并记录在案,设备也要有编码规则,确保设备的标识准确清晰。设备的使用要经过明确授权,关键设备在使用之前,人员要持证上岗,且具有操作和维护、保养的规范流程,在使用之前要提前进行检查,确保投入检测前设备能够真实准确的还原数据。在实验室中所采用的检测设备也要确保检定校准和测量的可溯源性,加贴检定校准标识,检定校准期内所发生的检测不合格现象,要运行不合格控制程序,对于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查看。标准物质要有作业指导,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保存等环节更要有明确的规范。
实验室管理工作包括各类检测与分析工作、出具相关检测报告、利用各种资源与方法,使检测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样品的性能性状和相关特点。环境质量体系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的确保检测质量管理效果,务必要加强其管理水平。若想有效地完善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就需要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获取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