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11-30 06:43刘宝明乌小花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化共同体中华民族

刘宝明 乌小花 丁 赛 李 静 黄 伟

(1.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北京 100094;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3.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81;4.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5.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0)

刘宝明:中华民族矢志复兴再出发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发出了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号召,是中华民族矢志复兴再出发的行动纲领。

一、“两个确立”奠定根本保证

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确保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团结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复杂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两个确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百年大党、创造千秋伟业,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各族人民、引领事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面貌日新一日。“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必将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进一步团结统一。

二、重大成就标注前行底气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党对自己百年奋斗成就作出的实事求是的总结。这一成就来之不易,意义非同寻常。学习全会精神,就要从不同角度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意义。

重大成就鲜明标注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并善于创造伟大精神的民族。因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我们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因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因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我们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力量之源。

重大成就突出彰显中华民族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的底气。这个重大成就,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结果,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只要我们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就能保证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不走弯路、不迷方向。

三、宝贵经验昭示强大定力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十个坚持”鲜明昭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定力。

做到“十个坚持”,核心在于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做到“十个坚持”,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靠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做到“十个坚持”,基础在于不断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伟大号召激发奋进动力

《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号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执着与坚毅,必将化作把党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的强劲动力,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当重大历史关头,党都会发出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伟大号召,都会与时俱进审视自身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角色与担当,都会更加自觉地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全党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的进一步团结统一。只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积极响应党的伟大号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能把党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伟大号召表达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必将化作深化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国,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希望,是56个民族共同的希望;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就没有任何人任何势力能够阻挡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大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善于总结、守正创新,百年大党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百年大党作出了光照千秋的伟大《决议》。我们要学习《决议》,拥护《决议》,贯彻《决议》,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乌小花: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其中,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作为贯穿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条主线,决议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这些阐述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民族工作领域,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这条道路是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平等之路,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之路,是协调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互助之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和谐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和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成为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进入20世纪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获得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共同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把少数民族的解放纳入中华民族解放的全局之中,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确立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根本原则、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制度保障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开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奠定了根本前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把民族平等原则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各民族在共同社会制度和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党中央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用雄辩的事实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在2014年和2021年两次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继承我们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方法论,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实践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不断丰富的发展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工作纲领政策的理论论述与具体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开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开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用“八个坚持”概括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这是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最新概括。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这些论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必须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丁赛: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一百周年,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决议》是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以史为鉴,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决议的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13个方面着重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3]。这也正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

在经济建设上,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总结出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成功经验。具体到民族地区,在党中央领导和动员全国力量帮助下,民族地区如期完胜脱贫攻坚,和全国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民族8省区整体GDP增速从1997年开始连年超过全国GDP平均增速,特别是2020年,民族地区克服疫情影响,持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势头,成为中国亮眼的经济发展地区。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民族地区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的成功经验,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下,今后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应从3个方面发力。

一、民族地区深入、扎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决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高质量发展是民族地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民族地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保障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民族8省区普遍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把绿色兴农兴牧,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增加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机遇,积极布局5G通信应用和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在3次产业融合发展中推动智能化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重大、重点项目、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同时也将着力点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上来,以便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发挥民族8省区各自内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重点布局上统筹衔接,构建以点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二、党的领导和对民族地区以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思路谋划,是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三线建设等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中制定了向民族地区倾斜的经济发展政策,切实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使各民族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改革开放初至21世纪初,国家连续出台了在资金上支持民族地区的政策,制定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程中,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先后实施的“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使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民族地区经济科技引领发展能力不强,创新、高端和产业技术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氛围和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长期以来是贫困较为集中的地区。民族地区仅仅依靠自身能力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比较艰难。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不断扩大转移支付规模,着重帮助民族地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上集中投资,缩小了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差距;在民族地区完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这一奋斗目标彰显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三、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走在时代前列、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6]。民族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的脱贫攻坚中将党建扶贫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相结合。

长期以来,在民族地区开展的对口支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中提道:“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党政干部帮扶是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党政干部主要以“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两大主要工作机制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2016年,新疆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11万干部职工深入南疆四地州与各族群众“一对一”结对认亲,真诚扶贫帮困。2018年,新疆向南疆派出7万多名干部、在1万多个村开展“访惠聚”驻村扶贫工作[7]。正是这些来自基层的一个个党员、干部,他们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埋头苦干、勇于奉献,才有了民族地区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李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十大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经验和成就对中国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民族工作已进入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也给出了新答案、新标准。《决议》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总结,亦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和原则。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的经验已证明,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都已经明证,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重任也只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不能离开党的坚强领导。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深刻地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创造历史需要依靠人民,赢得未来也需要依靠人民,这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力量源泉。人民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体,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力量源泉。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对原有理论体系、原理、框架等的突破,是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理论创新”总结为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在新时代,坚持理论创新、探索永不止步、征途永无止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坚持理论创新依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思想。在中华民族开启新的百年征程中,继续秉承理论创新,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四、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精神之魂:坚持独立自主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独立自主,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正如《决议》总结的,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这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魂,有了这种精神和底气,我们就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就能做到既不依赖任何外部力量、也不照搬任何外部模式。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也是今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魂。有了这个坚持,中华民族就能自信而坚定地启程新的一百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五个认同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既是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将我国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类情怀: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胸怀天下、行使大国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人类情怀。同时,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坚持胸怀天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党执政理念中的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共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华民族彰显的博大胸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类情怀。

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竭动力:坚持开拓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不竭的动力,创新就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开拓创新能力的实质,是自我更新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唯有开拓创新才能开出新领域、拓出新天地。创新意味着敢为天下先、意味着不走寻常路、意味着有胆识。坚持开拓创新是智慧,也是共同体发展与建设的不竭动力。只要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之需,就能探索出各民族人民共同追求的发展道路、就能找到中华民族建设的动力,就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敢于斗争

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经历了各种磨难和内忧外患的艰难困苦,敢于斗争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品质。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斗争、攻坚克难的重要动力来源、心理能量和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今天,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百年征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越是重重困难,越要奋勇向前。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性开启下一个百年征程。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饱满的斗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九、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法宝:坚持统一战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坚定地将统一战线作为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重要法宝。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盛举。坚持统一战线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支撑:坚持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保持自我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沧桑,却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最重要的就在于坚持真理、直面自己、修正错误。这种强大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反省能力确保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神圣性,确保着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中华民族在迈向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要坚持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反省,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同样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支撑。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对团结统一的自主认同、是中华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深情密码”。“十大经验”给中华民族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揭示了我们何以成功以及怎样才能继续成功道理,也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念、更加自信而目标明确地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全面回顾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十三个方面”的伟大历史性成就,科学凝练地概括出了党百年奋斗中宝贵的“十大历史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重要论断。这是党的历史上又一篇具有伟大里程碑意义的光辉文献,是站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经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对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未来、不断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决议》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这是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评价和系统总结,对于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指导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深刻认识“飞跃”一词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是把哲学的概念运用到政治科学领域,象征性描述一种逐步动态发展再迈向巅峰的状态,《决议》中把“飞跃”引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中,重点表示这些成果在理论创新方面有着极为重大的时代性突破并形成科学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解决了实践中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并在指导实践中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用“飞跃”的形象表述以辉映重大理论创新贡献、巨大实践指导作用及其指导实践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

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伟大的理论创新贡献和指导实践成就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蕴涵的普遍方法论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应了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科学地解决了中国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这个道路怎么走”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制定并执行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8]。从毛泽东思想指导实践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来看,其理论创新贡献完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课题,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艰辛探索,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断推向前进,并汇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它指导实践的伟大历史功绩来看,其理论创新贡献完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富有指导性的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经济建设等13个方面都取得了创新突破和辉煌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其理论创新贡献完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伟大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伟大里程碑。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检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贯彻其人民性和实践性、彰显其开放性和时代性,而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具真理力量、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三大创新理论成果,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在中华文化和理论创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是不同历史时期中理论创新的时代巅峰和伟大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是认识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的伟大里程碑。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遵循历史规律,不断增强历史自觉,成为牢牢掌握历史主动的光辉典范。正是因为我们党主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守正创新、逐梦前行,薪火接续、代代相传,才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永葆生机和活力,在百年奋斗历史中实现了三次里程碑式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是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创造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成为复兴进程中的第一个伟大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3],成为复兴进程中的第二个伟大里程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扬帆启航,正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成为复兴进程中的第三个伟大里程碑。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经验弥足珍贵。《决议》中总结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其中第三条是“坚持理论创新”,其核心主题主线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只要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就一定能引领全党全国人民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猜你喜欢
中国化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爱的共同体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