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 娜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中国油画,经过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及碰撞,,内容越来越丰富,风格日益多样,而油画的绘画手法也有新发展,这些变化也影响和拓展了油画的教育领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油画教育水平是地方高校油画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1]
(一)教育方式单一 油画教学作为美术教学范畴的一部分,相较于其他类别的教学,其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一,在很多地方高校中,油画教育的理论讲解过于宽泛、过于简单化,不能增强学生对油画教育的深度理解。第二,在油画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把油画的临摹、写生作为重点,没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今油画教育对学生的挑战和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画作技术,从这一点上看,如果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薄弱,就难以培养出能力过硬的学生。[2]
(二)教育过程缺乏创新 当前很多地方高校在开展油画教育时,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未能与时俱进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创新,难以让油画教育迸发出活力。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油画教育形式上也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学生对的要求。特别是当代油画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个人特色,和之前写生油画的内容表达已有所不同,旧的教学观念、旧的油画技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扬弃,纵观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如果不更新教学方式以及内容,学生在陈旧的思想下,也会缺乏创造性,更何谈竞争。[3]
(三)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 在我国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发展的当下,地方高校油画教育却出现压制学生自主意识,学生油画创作主动性不强的情况。例如,部分高校教学体制相对比较单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倾向于单项知识传授,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术和技巧,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使油画作品少了一份灵性。此外,地方高校的教学普遍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广阔的网络空间在为学生打开思维之窗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作用于学生自己身上,就是创作出的油画作品缺乏创造性思维。多元化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主流方式,改变和创新油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绘画过程的主观意识及创新的重要性,及时地更改学习理念,适应地方高校油画教育的多元化教学,真正促进油画教育的发展。
(四)油画教育观念的认知错位 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领域中,油画教育专业在地方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对“传统性”“专业性”的错位认识,油画教育过分强调其传统的美学表达,弱化了教育性质。因而,很多地方高校在油画教学中忽视艺术自身的规律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育人理念,习惯用简单的传统理念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学生在油画课程学习中,会因为传统的偏见难以真正掌握油画本质,再加上国家教育部的指导性纲领不够明确,教育实施者对油画教育的认知也有偏见,对更深层次的思想表达不够重视,油画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相脱节,很难体现出油画教育的专业性。[4]
(五)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以下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优化发展的因素。例如,地方高校对于油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油画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油画课堂教学中互动性不足,缺乏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多学校都是关起门来自己办学,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与其他学科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渗透教育和有效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画生存空间的扩展;情感教学在油画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很多油画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并不是绘画技巧不足,而是缺乏情感,无法使人们对作品产生共鸣。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美的欣赏及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艺术行为朝向都市化方向渗透,呈现出明显的艺术发展多元化,从艺术发展道路来看,艺术行为的多元化对当代艺术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5]
油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近代艺术领域及当代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油画艺术成为当下艺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油画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也陆陆续续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油画教师。各个艺术流派也在不断壮大,现代生活高速发展,像一口永不干涸的井,为各种艺术流派提供了更多素材,对比之前油画内容,现代油画的创作者也有了明显变化,并不只是写实的表现,还体现了创作者的标新立异,油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多是抒发内心独白,其表现形式不是客观的见到什么画什么,而是有了很明显的主观表达、主观诉求,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当代油画创作的一个方向。因此,当代油画发展更重视表现创作者的灵魂,倾注作画者的情愫及触动。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个人思想的表达,还要将其与美学理念相结合,让油画的画面效果表达出真实的思想与情感。[6]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油画观念意识和思想的转变,对地方高校的油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原有教学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显现。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变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的观念、方式、内容,培养一批符合当代价值观念的学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个人风格意识、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在作品中展现自我、表达内心的情感,满足当前形势下油画创作的需求。
(一)改进油画教育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美术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学科,油画作为其中一个门类,在创作和学习中,都是将美学教育理念融入在各种不同事物的鉴赏中。但是,在当今油画教育教学中,油画历史发源和理论讲解在教学中的比重较小,同时,在油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直接传授技巧,无法将油画作为教育整体进行教学。所以,为了改进油画教育教学的不足之处,在当下的油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创作的重要性,在绘画的过程中,给学生自由发挥余地,以此替代简单的传授技巧;教师仅充当顾问和参谋的角色,按照每个学生对油画作品的品鉴不同,采用因材施教等方法,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7]
比如,在学习安德鲁·路米斯(Andrew Loomis,1892—1959)的作品时,教师就可以以作者生平为切入点,然后延伸到乔治·伯里曼的素描绘画体系,并重点讲解其独特视角下的绘画作品。然后向学生传达作者主张的思想观念绘画应尽可能源于观察、实景写生和模特动态,从而提升油画教育中的人文素养,调整课程结构。
(二)循序渐进安排油画教学内容 艺术是彰显自我个性、体现自我情愫、发挥自我创造的精神触动及感受,通过对物象和事物的敏锐观察,将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予以表现。地方高校油画教学的开展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循序渐进安排油画教学内容。首先,安排油画静物临摹教学。油画静物临摹是高校油画教育教学的一个起点,可能很多学生都觉得静物临摹过于简单,其实不然,从色彩课学习到色彩静物与油画静物,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奠定油画基础的重点就是静物临摹,了解油画独特的语言表现,快速掌握油画的技法,从静物、风景、到人物的教法,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为重要。还要注重艺术观念,包括色层的概念、亮厚暗薄、肥盖瘦等。其次,适当地进行风景、人物肖像临幕,以临摹范本的油画语言、风格、写实、笔意为参考,为培养油画创作者打好基础。再次,采用人物模特教学,主要强调创作,重视创作观念,教师利用人物写生训练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打下结实的油画基本功。这样,通过三个阶段进行的静物、风景和人物的教法,充分尊重学生潜在的智慧之光,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题材的油画技巧。
(三)多元化开展油画教育 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意思就是说,好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什么科目教学,都要始终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开展多元化教学,就是针对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将油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可以举办多种文艺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油画展览,通过学习多种多样的技法加深对绘画观念的理解,让学生把自己的绘画理念结合在创作中,把开放性的艺术思维应用在绘画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8]比如,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油画表达方式后,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艺术活动,例如,架上油画的创作活动,墙上油画的创作活动,装置油画的创作活动;以及油画材料的绘画应用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油画展览中,以现实中同伴的油画作品为素材,作为真实的教学实践内容,激发学生对艺术观察的敏锐度及自我表达的创新能力。在各种各样的油画展览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四)创新油画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油画属于艺术范畴,它所代表的不仅是艺术学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油画教育并不单单是一门艺术学教学,也是一门提高艺术修养的事业。教师是油画教育的主体,教师的创新理念尤为重要。地方高校油画教育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源泉,油画教育也不例外。所以,作为地方高校油画教育工作者,本质上是普通的教书育人,介于油画特殊的思想表达方式,需要注重教学中美的熏陶和启迪,在先辈提出来的美育理念基础上,做到重塑教育观念,不仅要经常外出培训学习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及艺术修养,潜心钻研教学改革,将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在油画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将油画教育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拓展教育内容。
地方高校油画教育要根据现实情况实施创新策略,避免因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让学生保持独特的竞争力,难以发挥油画教育的优势。因此,地方高校油画教育的目的是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适时转变原有教学理念,从改变油画教育思想开始,改变教学方式,重塑教学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