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魅力

2021-11-30 05:27:51曹根记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理论

曹根记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野思考和审视中国社会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高屋建瓴地绘制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且高瞻远瞩地描绘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图景,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从而散发出独特的中国魅力。

1 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聚合了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是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的科学理论。这种中国味实足的科学理论,有助于缩短人们与理论形式、理论内容、理论表述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消除人们在理解、把握和运用思想理论方面的制约瓶颈,有助于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是由于具有浓厚的中国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感召力的精神实质才得以广泛传播,富有凝聚力的思想力量才得以充分发挥,富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才得以深入人心。

首先,散发着中华文化的时代气息。从历史和现实视域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散发着中华文化的时代气息,始终“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五千多年文明中继承人文精神、道德价值的精华养分,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2]。这表明,中华民族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头活水”。换句话说,这个新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光大和创新。比如:从“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强调要弘扬“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中国古人变革中,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表明了我们党“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1]21的信心决心;从“民不饥寒为上瑞”“以百姓心为心”“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中国历史智慧中,强调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彰显出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坚定立场;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等中国古人对宇宙的理解中,强调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生态环境”等,昭示出我们党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坚强意志;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中国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大爱情怀中,强调要打造“共商、共享、共建”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以及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体现出我们党胸怀天下的崇高品质,等等。然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机械地照搬、照抄中华文明中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追求等,也没有把中国古代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完全移植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而是批判地继承精华、抛弃糟粕,实现历史与现实、肯定与否定、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使中华文化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成为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的科学理论。

其次,立足于中国现实社会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现实社会深刻而又正确的反映,推动着新时代中国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也是其中国味实足的现实基础。中国现实社会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发展开始迈向新阶段。即我国发展“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4],必须从这种客观现实出发回答时代之问、绘制发展蓝图。二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66,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9。这种新变化是我们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并对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三是我们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生新变化。中华民族迈向“强起来”的征程已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已度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序幕已拉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15,等等。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党聆听时代声音、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以回应时代诉求、指导新的实践、谋求更好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指引着中华民族朝着更加辉煌的未来砥砺前行、永不懈怠、奋斗不止。

最后,引领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向。科学理论反映着时代心声,回应着时代要求,引领着时代方向。“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照亮时代的航向。”[2]175作为新时代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总结、淬炼和升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经验,“从根本上引领了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4]10。从理论性方面来看,它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等,得以充分彰显;从实践性方面来看,它立足时代之际,坚强有力地回答了时代之问;从战略性方面来看,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前瞻性方面来看,它高屋建瓴地勾画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美好未来的图景。可以这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它强调要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发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重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开启了我们党和国家新时代的长征路,指明了我们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的内在要求,必将“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17;永葆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永不停滞、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2 当今时代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5]同样的,科学理论也是如此。中国魂,即中国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本文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中国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回应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引领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成为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灵魂,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定盘星。从本质上看,它所强调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能够把新时代中华儿女的意志和行为凝结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上来,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精神的鲜明写照,因而是当今时代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

首先,系统回答了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科学理论的形成离不开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引领着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现状,成为当今时代凝聚党心民意、团结奋斗、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和我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坚持、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还是文化的重大问题。从政治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党和人民要来的、等来的,也不是搬抄或者复制世界其他国家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6]21。时代的发展告诫人们,只有坚持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好中国的事情。从经济方面看,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是前提、是基础,发展是关键、是重点。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为什么发展、朝何处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问题。也就是说,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如何坚持和发展”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的基本问题,牢牢抓住发展的“牛鼻子”。从文化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在新时代的崭新体现,是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着我们党的革命文化,创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洋溢着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滋养社会、铸造国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4]25-26。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最具中国魂的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4]195。

其次,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般来说,本质特征主要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表现。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0这是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成果。进一步而言,党的领导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和灵魂所在。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基本准则。无产阶级只有建立先进政党即共产党,并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才能最终完成自身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使无产阶级获得自身解放以及解放全人类。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6]26。做好、做大、做强这项伟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动摇或丢掉这一点,就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准则。究其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7]这就告诫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找不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找不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正确路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8]放弃这一点,动摇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发展。

最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从时代的高度看,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新时代我们党的宏伟目标,更是新时代我们党的职责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详细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举措,成为当今时代最具中国魂的科学理论。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便成为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为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创造了必要前提,扫清了种种障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我们党开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党的任务开始逐渐转变到“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9]。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10]当历史的车轮驶进新时代,习近平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59然而,我们党强调的现代化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现代化,既包括人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因此,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59的同时,协调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指导思想层面来说,指明了当前和未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从行动纲领层面来说,其制定了实现伟大目标的具体措施,奏响了新时代我们党干事创业的最强音符,汇聚成新时代全党和全国人民朝着现代化进军的中国魂。

3 当今时代最重中国情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彰显着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品质,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担当精神,成为当今时代具有深厚中国情的科学理论。其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使命,“为世界谋大同”的无疆大爱,从而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大国情怀。这种内在特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当今世界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人神往”[4]60,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首先,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宗旨在新时代的新阐释,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毫不动摇的永恒初心。无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民心是坚实的政治之本,是无穷的力量之源。赢得民心,就能够拥有坚实的政治之本和无穷的力量之源,就能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有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强有力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40这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工作“最终必须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接近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4]87,努力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不断地鼓起来、日子不断地好起来、环境不断地美起来。为了实现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不忘党的初心,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时刻想民、为民、富民,造福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始终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把人民的口碑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尺,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为此,必须深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准确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利益方面的需求;等等。这些观点和思想,鲜明地反映出新时代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夙愿,赢得了亿万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

其次,为民族谋复兴的民族情怀。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使中华民族迎来“站起来”的崭新时代,并迈上“富起来”的伟大征程。当新时代的曙光普照在神州大地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拉开“强起来”的伟大序幕。当今时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11]5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提出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梦”重大命题,而且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目标任务等方面展开了深刻阐述,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清晰的认知和理解,并把人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升到新时代方位的高度,从而吹响了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新时代号角。然而,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1]5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坚持实干兴邦,开拓进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会到来、一定会实现。

最后,为世界谋大同的大爱情怀。“天下一家,和睦相处”的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憧憬。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需要发展来维护,发展需要和平作保障。然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的鸿沟如何消除,世界局部热点问题怎么解决等,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正是基于对这些“共同挑战”的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着眼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4]347,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的时代风云,牢牢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审时度势地对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睿智思考,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可以说,它“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4]347,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299等,深化了人们对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绘制了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以及长治久安的美好蓝图。我们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民族“天下一家”“天下为公”的大爱情怀扩展到普天之下,着力解决好世界各国和人类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它成为当今时代最具深厚中国情的思想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发展的成功实践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采取中华民族简洁明了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大爱无疆的道德情怀,凸显出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大国责任,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致力发展、向往繁荣的最大公约数。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