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沈丽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需不断落实教育政策,以此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发现乐趣,增强其自身意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在轻松的氛围下,展开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印象深刻。同时,通过情境教学可丰富学生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其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情境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语文的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语文学科是小学基本学科之一,学习语文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技巧,认识大量的汉字,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此,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生动的动画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多媒体中感受立体的效果,可有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图像,包括太阳花的小路、不同民族的学生、飞舞的蝴蝶、有趣的猴子等。然后播放动态视频,让学生感受早晨边疆小学的美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同时,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以及其内在的特色,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又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小游戏的方式搭建教学情境,引入后续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小游戏“摘葫芦”复习词语,配合“葫芦”“藤条”“奇怪”“邻居”“盯着”“蚜虫”“自言自语”等词语的出示,让学生读词摘词。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小动画“摘葫芦”,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配合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与插图,提出“图上画了什么?你可以用上刚刚摘下的词语说一说”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后出示句子。随后,出示例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让学生理解“这样的葫芦多么可爱”以及“年轻人喜欢他的小葫芦”,以此引入后文的阅读与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生字词说话,把词语运用到具体语境,又能够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生字词的理解掌握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
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包含着各类有趣的故事,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故事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详细的分析下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利于为学生的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中可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使其体验文章中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更好地感受文中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促使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对全篇的内容进行通读,读完一遍后,教师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找出七位学生,让其扮演五粒豆以及母亲与小女孩,再指派一名学生朗读旁白。教师让学生先对自己负责的内容熟悉一下,然后开始表演。通过学生的演绎可充分了解豌豆苗的生长对小女孩病情的影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当与实际生活进行充分的联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将其有效地结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丰富学生的经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验,以此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的教学中,文章是作者对自己家乡七八月份夜晚的描写,教师在该篇文章讲述完成后,可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围绕自己身边的情境,如家乡的游乐场、书店、小树林等,写一篇小作文,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景色阐述自己的想法,更加贴近生活,以此增强自身的观察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促进情境教学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渐加强趣味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增加互动,以问答的形式,活跃课堂的氛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在文章分析讲解完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文章中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陶罐与铁罐各自性格的不同之处?”“对于陶罐与铁罐的结局有什么想法?”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内容。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现代汉语,因此难以迅速接受、理解古文用法。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古代”情境,促使其更好、更深地理解古诗文内涵以及古文用法。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汉服或是服装中融入古风元素,学习生字的同时以文言文问候学生,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视觉、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古韵,巧妙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中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读明意思。以读促悟、顺学而导,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诵读就是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行送别礼,道“后会有期”,引导全体学生起立向教师还礼,促使“古代”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升级。
教师的语言也是创设生动课堂情境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其脑海中形成更为多样的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导入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_____过一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你们学习了四篇神话,认识了几位神话人物,你还记得都有谁吗?”“除了这些人物之外,我们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其中也有许多可爱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呢?”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这些人物有的本领高强,有的美丽善良,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去哪里?你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作文‘我和××过一天’,”引入后续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问题“在这一天中,你们会去做什么事?你是要做旁观者,还是也要参与到情节中呢?”引导学生形成作文的创意梗概。依托语言情境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作文的生动性、情节趣味性、内容丰满性得到明显提升,提高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自身体验,为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