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史观的理论特性与生成逻辑

2021-11-30 05:34
关键词: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刘 玲

(1.天津大学,天津 300072;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党的历史,而且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擘画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初心使命,高度引导全党及民众正确对待党史上的人和事,深入探讨与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时代课题。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提“党史观”,强调党史学习与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刻指出:党史中蕴藏着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密码。这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并且指出了正确党史观的基本要求,标志着习近平党史观的确立。端正历史观,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尤其在当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坚定信仰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对党百年历史的诠释、对正确历史观的弘扬,关系重大。

一、习近平党史观的理论特性

树立正确历史观,关乎我们安身立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党史观,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实践,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系统地论述了为什么学习党史、党史学习学什么以及如何学习党史等关键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理论特性。

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习近平党史观的逻辑立论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以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指导党史的学习与研究,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1]“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历史地看,错误的党史观会导致南辕北辙、走入误区,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3]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将党史作为教科书,将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习近平强调通过党史学习,旨在用历史启迪当代、用历史增加力量、用历史增强自信、用历史教育后代,引导全党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对历史要具有敬畏感,就要尊重历史事实,带着问题去研究,提炼研究历史的精神品质。其中的关键是要通过知史爱党、爱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辩证关系。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坚持唯物史观是习近平党史观的灵魂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富有创见的新论断,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是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习近平强调要始终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际,“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论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3](P19-21)以此为基础,增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与说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正确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就要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看、辩证看党史上的人和事,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诚如习近平指出:“在古田会议召开八十五周年之际,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4](P97)知所从来,方知所去,推动党和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不断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的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历史观的生动体现与基本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要强化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历史意识,以正确的历史观廓清思想迷雾。立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本身,把握好历史前进的方向,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警惕“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以史为鉴,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

3.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是习近平党史观的核心要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共产党历史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5]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要把握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讲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人民的呼唤。讲清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历史的价值在于被铭记。在浩瀚的历史材料中,要认清主题主线,把握主流本质,就要坚持史论结合,注重用事实和史料说话、用扎实的学术研究支撑,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揭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的虚伪性与荒谬性。习近平关于党史的新论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进行了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伟大探索、伟大实验、伟大革命、伟大改革与伟大创新,其中贯穿的逻辑主线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历程,本质上是党自我革新、自我选择和自我成熟的奋斗历史。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人民从贫困、到小康,再到富裕的伟大超越,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新时代,推动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就要接过这根“接力棒”,自觉从历史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引导党员干部在汲取反面人物的教训中警醒自己。以正确党史观来学习历史,将党的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共产党人的光辉延续下去。正如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2]

4.坚持历史分析法是习近平党史观的根本方法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历史分析方法具有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需要辩证性地考察历史发生的现实必然性与主观选择性。将党史上的人和事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研究,充分考虑历史时期的主客观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认证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6](P106)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就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洞见。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觉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持续增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的评价不能集中在一个历史人物身上,无论是顺境中的丰功伟绩,还是逆境中的挫折与失误,都不能只归因于一个领袖人物。也不能用今天的发展条件、思想水平、国际形势等来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不能用现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等来衡量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因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4](P57)由此可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段历史,科学评价毛泽东的伟大历史成就,就要坚持历史与阶级的分析法,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走向,抓住新思想的主线,把握住新思想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道路。

5.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习近平党史观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致使思想交锋一度比较激烈。我们对此绝对不可小视,更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在进行系列的党史教育过程中都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告诫全党必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要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与教育,深刻领悟与铭记红色政权、新中国及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无论历史怎么发展与变化,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深刻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正视历史、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积极地在党史研究交流、历史革命遗迹保护中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总体上看,历史虚无主义戏说历史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迷惑性。在“戏说”“重读”“秘闻”“昭示”“解构”与“还原”等博眼球、时髦话语下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恶意曲解,特别是打着还原英雄人物的鲜活形象,恶搞、诋毁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平民化,甚至否定、推翻英雄人物的存在性。显然,这早已超出了学术范畴,跳出了学术争鸣的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就是否认历史的客观性、打着价值多元的口号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习近平多次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就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让各方面真实史料“活起来”,让党史国史融入百姓生活之中。要重视红色旅游资源对培植正确的党史观的积极意义,不断激活我们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免疫力。

二、习近平党史观的生成逻辑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对历史的先知先觉体现了一个政党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水平,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动力。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从参观党的一大遗迹到举行抗美援朝纪念活动,习近平向世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感怀历史、珍藏历史、弘扬历史,形成了习近平党史观。

1.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再现历史记忆

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也是纷繁复杂的,如何再现历史情景、如何提炼历史精神,稳定科学的历史话语方式与话语体系是历史叙事的有效保证,纪念活动是缅怀先烈、提炼精神、总结经验与借鉴学习的有效途径。“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叙事过程中,形成了通过历史主线、借助重大事件、聚焦历史贡献、凝练历史经验四种表达方式”[7](P17-24)。通过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既肯定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意义,也正确运用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分析方法。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既缅怀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又向全党吹响了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号角。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庆祝浦东开发30周年等,习近平都论述了每一个纪念活动为什么需要纪念,纪念活动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以及后来的人如何从历史纪念活动中吸取养分、明确方向、鼓足干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力量。

2.考察革命遗迹寻找历史印象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为了帮助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致富,更为了寻找革命历史记忆,为了重温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光辉岁月,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更为寻找、学习与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族谋复兴、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足迹几乎踏遍中国革命老区,亲临中央苏区。山东临沂、河北西柏坡、湖南湘西、福建古田、贵州遵义、陕西延安和铜川照金、安徽金寨、宁夏西吉、江西井冈山和于都、上海、浙江嘉兴、甘肃高台、山西吕梁、河南信阳、北京香山、吉林四平等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带领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共党员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为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3.论述革命精神彰显历史动力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4](P24)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一场场壮烈战役、一个个革命遗迹、一个个革命英雄人物,就是一座时代的丰碑,历久弥坚、历久弥新,党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展现了党的伟大品格。革命精神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主要包括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坚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习近平善于总结革命精神,致力于革命精神转化为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强大精神内核。习近平在考察每个革命遗迹的同时,对其体现的伟大革命精神也进行了高度的总结与概括,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等。习近平还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着眼大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

如何研究历史,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明确指出要融会贯通,要有国际视野,更要有中国情怀,应运用“古今中外法”。[8](P400)要具有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既指中国历史的长时段,又指世界历史的宽视野,着眼于宏观历史进程以及历史长时段。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历史运动的局限性和目的,并且有了超越历史运动的意识,我们应当把这一点看作是现实的进步。”[9](P232)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在比较中明白得失,在比较中增加自信。既要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间纵向中比较,也需要在当前国际形势横向中比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它放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历史进程中考察,要向过去看,也要向未来看。向过去看,是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向未来看,是要说清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从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比较,要从救亡图存的近代历史中寻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恢弘历史应立足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中国近现代史180多年、中国共产党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大视野大背景来看待。以大历史观研究百年党史,从中国历史长时段的视野上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从人类文明史或世界发展史的视野上看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才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

三、习近平党史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习近平党史观的创立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过程。习近平党史观的形成、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党史研究宣传和党史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对于起步“十四五”规划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1.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2]习近平党史观就是在党的奋斗探索进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史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也是党的百年历史的灵魂,体现了鲜明的理论品质。正确的党史观的科学理论,是党建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成为新时代在党建上的鲜明理论标志,把对科学历史观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并在其中起着思想奠基的作用。习近平党史观体现了理论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与方法论,以及历代领导人党史观的精髓科学,回应了推进党的伟大工程的时代呼唤。在习近平党史观指导下,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把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以及党的自我建设历程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与把握,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坚定信心、指明前进方向、汇聚强大力量。

2.指导着学习教育实践开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以习近平党史观指导为先为要,就是要牢牢把握时代使命、经受时代考验,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不走偏方向、不把经念歪,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力、同向而行。从实践意义看,习近平党史观适应了时代发展和实践深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原则和应该达到的目的,又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在新征程中,以正确党史观来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员干部只有树立习近平党史观,才能修好党史“必修课”,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做到爱党、敬党、护党和为党。进而充分发挥党的历史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党和国家决策的资政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推进了意识形态工作

当今国际社会,既是传统硬实力的较量与斗争,更是软实力的较量与斗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与颠覆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手段,或明或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是国内主要矛盾爆发的结果,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防住西方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没有正确对待历史的连续性与起伏性的矛盾,从而错误地隔断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错误地评价自己的领袖人物,自觉与不自觉地迎合了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欺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后来所谓“阿拉伯之春”的中东乱局,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训。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情况。尤其是当前西方社会以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防御等借机打压、抹黑和攻击中国,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事实昭然若揭。树立习近平党史观,就是要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既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党的路线、国家政策等,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新时代,要明确党在历史纵深中的坐标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明确历史发展走势与大方向,从而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保证党执政兴国的根基永固、血脉永续。在习近平党史观指导下,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乱象,与其进行坚决斗争,反对其惯用支流否定主流,用表象掩盖本质的做法,谨防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消解。围绕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会议,讲好“党史故事”“红色故事”,改变马克思主义“失语”的状态,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4.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抵制与批判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与颠覆,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必须更加理直气壮地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与情感纽带,更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更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顺应历史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不但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革新者和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不但创造性继承了中国优秀文化,更是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10]扩大党史文化等主流文化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举起历史的“望远镜”, 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不但要坚定“四个自信”,更要坚定自己的政党文化的自信。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百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与教育,也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提炼与传播。需要向外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不断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给世界的发展道路与政党制度提供另外一种成熟的模式与样板。同时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史观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