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 薛梦霞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开端,此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最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性格以及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时期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通常情况下,拥有数学应用意识表现为可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解释现象以及分析问题,充分体现了人的素质与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既能够反映出人在认识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直觉性、独立性、求异性和创造性,也能反映出其进行积极思考、探索与创新的能力。因此,数学应用意识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一种运用数学观点与方法解决问题的倾向,其在应用过程中常伴随着一定的积极行为。判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水平的前提就是看其是否拥有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把握问题的关键。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应用意识,丰富逻辑思维模式,才能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深化学生对新接触数学知识的理解。
以“认识时间”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布置“行程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回想过去几天的行程,并拟定未来两天的行程表,详细记录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所需要的时间。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时间”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认识,也能够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有计划地规划时间,由此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教师可通过组织课前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信息以及动手实践的方式认识并解决某一数学问题,得出最终数学结论,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以“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工具,并布置预习任务。正式授课前,可开展“比手巧”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课前预习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自由裁剪出轴对称图形。此活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质,课堂表现活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还能够激发其后续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通过系统学习轴对称知识,剪裁正确的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未剪裁出正确轴对称图形的同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利于找出自身对知识理解的缺陷,学生均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数学课前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基础,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与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即能够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形成问题,为后续小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以“克、千克、吨”为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收集生活中称量工具的种类并分类,使用不同的称量工具测量物体并做好数据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在课上,给予各组相对应的讨论时间,教师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简述收集信息的过程,并将小组内研究讨论得出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此种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对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具有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奠定能力基础。同时,问题教学法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你认为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何区别”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利于教师后续对知识点的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问题吸引,可有效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问题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也能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最终达到应用意识培养的预期目标。
数形结合思想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环节融入数形结合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水平。此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形结合思想能够使小学生由“数”和“形”两方面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是抽象的,部分小学生不能把它们转化为具象的事物。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通过图形的模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从而树立应用的意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数学公式,如统计、余数、位置方向等概念。这些专业的数学理论知识和专有名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但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没有建立完整的数学理论结构框架和数学知识链,导致知识只是流于表面,无法进行理解与实际的应用。教师以数形结合思维为指导,把具体的概念细化,利用图像的模式,可简单直接地进行展示。
以“图形的变换”为例,这节内容主要由平移、旋转、对称轴三部分组成,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这三个概念,学生则很难接受理解。教师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把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以“三角形”为模板,依次进行演示,学生就能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逐渐优化自身的应用意识。
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对计算进行重点探究,以为学生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提供助力。所以,教师应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引导他们把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以“数的运算”为例,学生要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如果教师直接进行理论灌输,会导致学生对理论认识不清,无法进行正确的运算。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构建运算思维,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解题规律,逐个分析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方式,通过图形转换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律。这样,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就能逐渐树立应用意识,加深对运算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来探究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应用的意识。学生在实践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检验,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还能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面积”为例,课堂结束后大部分同学的意识都停留在教师所教授的范围内,脱离固定的模式后,就处于一问三不知的状态。比如:教师询问学生的家庭居住面积时,大家都踊跃地进行回答,但是询问这一数据的由来时,大家都特别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回答。这时教师就应该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让学生探讨居住面积是由哪些数据所决定的呢?通过问题的模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其次,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测量和计算家的面积。学生要对房间的形状进行分析,明确需要测量的边,掌握测量的方法以及具体的单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就能打造实践—创新—再创新的模式,在循环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认识能力,明确数学课程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学时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以及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探索并创新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也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