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2021-11-30 05:19:35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特殊教育学校
青年心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残疾人智力职业技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特殊教育学校 李 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国家规定企业按比例接收残疾人就业,促使残疾人就业得到了保障。但智力障碍学生在残疾人中是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类别残疾人,导致其就业率与其他残疾类别相比低很多。本文就如何培养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技能,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从而真正融入社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一、夯实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基础

(一)规范职业技术课程设置与教材

在课程设置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设置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国家统编教材。各校开设的职业课程更是“五花八门”,课程的设置大多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以往经验进行的探索性教学。因此,根本没有形成正规的课程体系。在教材选择方面,目前学校普遍使用普通职业学校教材或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但随着课程的有效推进,这些教材凸显出内容不全面、学段衔接不紧密等各种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认真研读并落实国家特殊教育职业课程设置标准,要以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学校、学生和市场实际,认真研究编写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教材,如家政、烘焙、烹饪、饰品制作、种植等课程,尽量做到规范、系统、实用。

(二)增强职业课教育师资力量

俗话说:名师方能出高徒。就是说没有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学生。现在国内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省会以下特殊教育学校,都呈现出职业课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职业课教师多是从语文、数学课的教师“转业”到职业班,大部分都是“现学现卖”,职业课教学质量不高。为此,要想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一是要保证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特教专业要开设一定比例的职业技术专业课,培养专业教师,保证师资供给;二是对现任职业技术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保障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质量。

(三)职业课开设要纵向延伸

现如今,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程内容多符合高年段且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规律,而低中年段及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没有接触职业课,这就导致职业课课程内容没有过渡和衔接,学生进入高年段以后,对于职业课程一切从零学起,对职业课程接受较慢,学习效果不理想。为此,职业课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向纵向延伸,要以“培养残疾人获得职业技能,提供其谋生手段”为首要目标,打破只有高年级学习三年职业课的安排。在低年级渗透性地开设生活自理课,中年级开设劳动课,高年级开设职业课,毕业延续两年在校实践,使职业教育贯穿始终。这样就形成了低中年级打基础、高年级学技术、毕业后再巩固的教学模式,确保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技能真正掌握,为其融于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大多以“校内学习—校外实践”的模式为主。由于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较迟滞、适应环境能力不足、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等,智力障碍学生从校内学习直接过渡到校外实践跨越性较大,常常出现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其职业技能的应用。因此,应在校内增加实践环节,形成“校内学习+实践—校外实践”的新模式,课上课下紧密衔接,学生掌握一定基本技能后,再到工厂或相关企业实习,会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融合办学助力职业技能提升

由于规模和师资局限,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存在实习场地不足、设备短缺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受限等问题。再加之智力障碍学生自身感知觉速度慢、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分配困难、识记速度慢以及记忆容量小且保持性较差等特点,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遗忘较快,教学效果常常大打折扣。而个体企业接纳智力障碍学生多数抱有免税的想法,所以智力障碍学生即使被接纳也得不到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理论和实践脱节,使得职业技能掌握效果事倍功半。那么,如何破解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瓶颈呢?

在长春市政府和九台区政府的支持下,九台区特殊教育学校与区民营企业——善满家园实行融合办学。善满家园是九台区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经营项目有餐饮业、服务业、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此企业吸纳了很多残疾人,并且对残疾人职工有专人管理。我校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和他们签订了合作契约,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学校的空余教室,供善满家园作为其企业员工和我校学生的实践场地,他们购买设备,聘请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在学校学习职业技术理论知识,课后及时到企业实践操作练习,课上课下同步。政府负责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样就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的充分衔接,使得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我校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现在,多数学生能独立制作面包、饼干等食品,给工艺品涂色、小饰品制作、宾馆整理房间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这种融合办学模式使我校办学质量跃上新台阶,推动了我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保证中度智力障碍残疾孩子的就业机会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只有当个人生态、学校生态、家庭生态、社会生态这四个层面之间彼此协调与融洽,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才能正常运转,才能向前发展。

(一)要有政策性倾斜和支持

现如今,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国家拨付资金支持发展特殊教育,新建改建校舍、配备标准化设备,使得特殊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就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上,还应加大力度,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把接纳残疾人就业与企业发展升级挂钩,保证残疾人岗位数额,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

(二)企业设置就业实训基地

为了保证智力障碍者能顺利上岗,相关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实习基地,专人管理。学生在学校毕业后,先到实习基地进行岗前对口培训,使得学校的职业教育技术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有力衔接,使学生走出学校和社会有机融合,技术掌握熟练后顺利上岗。

四、企业择生或推荐就业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显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由于智力障碍决定其不可能自主择业,目前就业形式不是依托政府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帮助安置就业,就是学校与企业沟通推荐就业。在这两种形式就业的基础上,如果企业按照国家吸纳残疾人规定,根据自己需要能到学校选择学生或企业之间互相推荐,就能确保残疾孩子的就业率。

五、加大对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师的扶持力度

职业课对于在职任课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教师往往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智力障碍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在学习过程中连最基本的操作都要重复无数次,这就导致职业课教师成就感和幸福感偏低。因此,学校要将职业课纳入学校考评的各个方面中去,对承担职业课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同时,在职称评定或班主任聘用中要将此项作为考评因素。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职业课中来,使职业课获得长足发展。

总而言之,强化智力障碍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使其实现自食其力,帮助无数特殊家庭重拾希望,就要更好地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技术教育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残疾人智力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
欢乐智力谷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