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

2021-11-30 04:46包桂影刘和英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思政

包桂影, 刘和英

(1.石家庄铁道大学 英语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43;2.河北商贸学校 商英系,河北 石家庄 050035 )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通过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使所有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使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1]。为实现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深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党和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并以上海为试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2004—2020年)、历经三个阶段的改革试验。尤其到2010年教改进入第二阶段深水期之际,国家颁布文件《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办发 〔2010〕48号),以此为依托,上海承担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的德育课程。这次改革制订出“大中小各学段、一二三各课堂、家庭学校社会各部门”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探索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的顶层体系构架;2014 年试验进入第三阶段,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旨在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并渗透、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随后,上海市政府推出《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该工程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挖掘和凝练出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课程;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国家层面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至此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历史性转变。

秉承国家“课程思政”建设宗旨,本团队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进行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和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并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政治意识、国家意识、文化意识和人格意识为培养目标的英语教学新格局。

二、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既是高等学校受众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最突出的阵地[2]。随着国家发展需求的变化,公共英语教学也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尤其, 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之后,教育部专家根据“纲要”精神于2013年开始重新研制、订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并于2017年向社会正式发布。2017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目标发生明显变化,特别强调“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辨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学过程须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等内容。本次《指南》不仅完善了“听说读写译”的工具性特点,更注重了对学生“人文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出批示。在2013年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4];在2019年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一定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

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都为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定下基调,使“立德树人”和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引领。在中国教育史上,以“课程思政”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已经从国家发展层面正式融入整个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教学和国家层面上的“课程思政”战略首次实现合流。

大学英语不仅拥有“二语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性功能,它也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质。它的内容能够展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等教育因素,也是“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5]”的最佳载体,更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其次,从课程角度看,英语教学是构架新型课程体系、挖掘深层政治资源、实现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最佳路径,更是架构中西方文化融通的桥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对外思想宣传工作时谈到:对外宣传的重要任务是对外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大学英语是帮助学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家乡故事和个人故事”的重要基础。第三,从思想政治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一个新生的、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它可以将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之“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贯穿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使“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和形式以语言为载体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三、基于“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化课程设计

(一)构建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既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的指导和引领,又必须尊重英语课程“二语习得”的基本特性。因而重构“教学理念”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之魂。

1.“核心价值观”培养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EdwardSapir·美国),因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有助于凝魂聚气凝聚共识、有助于创建国家、社会和公民都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念、更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制度自信,所以英语教学也须依托自身的学术优势和平台资源,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政治资源,培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培养他们“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豪情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小家与大国同命相依”的家国情怀。

2.人文素质培养

英语教学已经逐渐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和人文教育并举。而人文素质教育能充分发挥语言的教化作用和育人作用,它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道德水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使他们能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层次的洞察和探索,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亦指批判性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指“辨明或判断是非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思辨能力被普遍确立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载体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人格和气质、训练他们灵动的思维力和辨别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和价值判断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4.语言习得培养

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和根本。为使文化内容得以更好地表达,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牢记“跨语言交际、跨文化交流”的教学初衷,帮助学生打牢“语言习得”基本功,把“听说读写译”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双向思维、讲好中国故事。

(二)打造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现“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关键因素。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使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教育部.教高〔2020〕3号)”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实现良性运转。为实现此目的,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以“一个坐标、两种维度、三大主题、四项举措”为特色的英语教学改革。

1.一个立体坐标式设计

以一个“立体坐标”模式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从宏观而言,以“立德树人和核心价值观培养”为纵轴(贯穿整个教学阶段)、以语言习得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横轴;从微观而言,以“古、今、中、外”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思潮、科技成果、杰出人物等为纵轴(以时间为序)、以东、西方各自历史文化、教育哲学、环境工程、科技创新等为横轴(以空间为序)。例如,纵轴上基于核心价值观培养、以时间为序,如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大航海;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二次大战;中国的人工智能和西方的信息革命等;横轴基于“语言知识和人文素质”培养,以空间为序,如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和孔子的儒家学说;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国元曲;牛津的探索精神和北大的兼容并包;西方悬索桥之父和中国铁路建设先驱;欧洲多彩的建筑风格和北京四合院之美等。这些内容无一不是中外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借助这些元素既可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又能够培养学生展望世界和未来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使英语教学构建起基于“核心价值观”的立体、交叉式教学新格局。

2.两种维度并行构建

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双维度并行”建构,使英语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语言训练和文化熏陶)、西方和东方(如:欧洲建筑和北京四合院)、传统和现代(如:儒家文化和嫦娥奔月)、个人和家国(如:比尔盖茨的软件帝国和袁隆平的爱国情怀)等得到高度统一;使学生在中、西方两种历史文化的学习和比较中了解中西方文化、哲学、科技等既有共通之处,但因为文化渊源、宗教信仰和哲学理念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人信奉儒家思想的“仁善之道”和“和合之美”,而西方则信仰“唯上帝论和个人至上论”。在此背景下,西方人凭借一股疯狂的宗教热忱,把他们所认为的好东西,即所谓的“普世价值”和“民主政治”等强行推向世界,如有异议,则被斥之为异端邪说[6]。

3. 三大主题交互展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这一主题旨在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为此,本教学团队进行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文化目标为导向的“三大主题”设计,使“知识、能力和文化”三个目标的培养始终围绕“核心价值观”展开,从而形成独具“课程思政”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最高价值理念,是统领三大价值观的基础[7]。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富强可以使人民挺起脊梁,民主能够护佑百姓的福祉,文明可以提升国民的境界,而和谐能够增强社会的活力。为反映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彰显国富民强、科技创新等主题,如:展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实力的“一带一路倡议、嫦娥奔月、铁路桥梁”等;展现国家文明和文化发展的“文化、教育、哲学”等;保证民主、和谐社会实现的“法律文化、诚信价值体系”等内容。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确保人民自由意志、平等公正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8]。学生需了解,自由平等一词从国家层面而言意味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此教学选取南京大屠杀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等内容;从个人层面讲,自由的内涵意味着突破各种困难,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如袁隆平和他的种子团队等。另外,法治建设是保障社会平等和公正、保证国家方针政策顺利实施的根本,为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学内容选取极具代表性的法律起源、现代法制建设等内容,使学生熟知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战略出台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渊源。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是从个人层面对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凝练[9],是确保公民个人思想、道德、行为既符合国家法律制度、又遵循社会风序良俗的根本,也是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学生要了解,对于每一名公民而言,爱国是基本的要求,敬业是立身的根本,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友善是行事的规范。因而,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为此,教学内容既关注儒家思想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德,又关注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名人轶事,如:铁路之父詹天佑、用种子拯救国人的袁隆平、用良善之心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等,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大义之举无不激起同学们“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决心;而“富兰克林的完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中国传统价值体系:诚实守信”等文章则阐述了“诚实守信”个人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因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是“爱国、敬业、友善”的“压舱石”。通过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主题设计,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国家讲大德、对社会讲公德、对职业讲道德、对家庭讲美德、对个人讲品德的合格人才,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强大的精神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道德保证、是维护个人社会立足的品质保证,更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终极目标。

四、“课程思政”落实的举措

(一)打造政治素质高、文化素养好的教师队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卢诞传·卷45)。教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水准决定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走向。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战略的必备条件。

1.组建高起点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确保“课程思政”质量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为从源头把“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好,严把选人用人关,力争把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人格素质好的教师选拔到教学改革第一梯队;同时为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政治修养,定期开展系部间、教研室间、师生间“不忘初心,精彩课堂”的教研活动,通过争论、明辨、研讨等形式,把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推荐给教师,确保英语课堂的教学主题始终和国家命运、人民需求以及学生进步密切相连。

2.打造教研互通的教师团队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帮助老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为英语教学中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团队的科研项目“文化体验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等既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契合了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也产生了反哺作用。

3.构建政治素养高的教师团队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指示,对教师队伍进行全方位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立德树人”培训。尤其加大十九大以来的政治理论培训,增强教师的“四个意识”、加强教师的“四个自信”,最终把他们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大学英语教师。

(二)塑造知识水平高、家国情怀深的大学生群体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落实和发展必须通过学生的认同才能发挥其作用。新生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价值取向多元、意识形态复杂、传播渠道多样的信息化时代,他们普遍拥有的特征是:接受能力强、自控能力弱;参与意识强、合作意识弱;个体意识强、家国情怀弱。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要想赢得大学生们的认同,在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育内涵基础上,也必须重塑新时代的大学生队伍。

1.“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在信息化多元化时代,除线下外,大学生网络消费日趋增长,但在网络文化消费过程中他们也产生诸多问题,如多种价值观冲击、非理性情感表达、盲目从众现象以及过度娱乐化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10]。据此,通过挖掘英语教学中有关家国情怀、社会公平正义、个人品质修养等内容的素材,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渠道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国家强盛的缔造者、社会文明的贡献者、家庭和谐的建设者。

2.“专业知识”的学科渗透

“课程思政”的落实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发展来实现。除了正面引导之外,还要通过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训练、内容思考、辨别判断、合作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对国家和人民的爱牢记于心、把悟道理和明事理铭刻于怀。

(三)构建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材体系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落实和发展还需要高质量的教材保驾护航。在以往的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价值理念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弱化,致使某些大学生、甚至教师的政治思想混乱、意识形态偏颇、爱国情怀淡漠,为此重新开发适合基于“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全新英语教材势在必行。

1.创新教材理念

在“语言习得”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整部教材、把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贯穿在每个章节中 。

2. 创新教材内容

打造“双维度并体融合”教材体系,一改过去只注重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只注重贩入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等现象,转变为古今中外、传统现代双体融合的教学模式,使英语学习成为融通中外的桥梁。

3.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材新理念、新内容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契合新一代大学生在网络中成长特点,打造课上课下、线上线下互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模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抢占线上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阵地,使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上不断档、内容上不断层。

(四)打造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模式

1.加强合力教育

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英语普及面广、涉及学生多的优势,争取学校各级党委、各级团委的大力支持,在全校范围形成“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养成民族和文化自豪感”的爱国学习氛围。通过定期举办全校性的涉及家国情怀的英语竞赛活动,使整个学校都成为爱国主义宣传的平台,强化大学生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建立制度保证

“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汉代· 扬雄)”。英语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素养影响着全体学生的价值取向(反例:湖北大学梁艳萍事件)。为此,首先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英语教学进行全程“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确保教师在课堂上下“行为不出轨、讲解不妄言”;其次,进行基于课堂的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的政策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授课表现等均置于学生、督导和领导的严格监督和考评之下,使教师们成为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经得住实战检验的合格队伍。

3.课上课下一体

课堂是“课程思政”落实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教师们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讲给学生;其次,在课下举办基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付诸于行;第三,根据新一代大学生在网络中成长、手机中漫游的特点,通过动画制作、网络答题、网络辩论等形式,加大网上“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力度。

4.校内校外衔接

除课上、课下进行的校内教育外,根据教学大纲开展基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此,创建“1+N模式”的教学实践基地,如:构建封龙山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燕赵大地最早书院、“崇圣尚礼”的精神传承者)、西柏坡革命传统基地、正定塔元庄党员教育基地、元氏县前营孝道中心基地等。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的教学实践,学生在领略其文化内涵过程中,不仅学会讲好中国的故事,更能讲好家乡的故事。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构建“一个坐标、两种维度、三大主题、四项举措”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发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使“教学理念、教师队伍、课堂设计、教学实践等”与“核心价值观培养”实现了深层次融合、也使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课程维度和实效维度的无缝衔接。唯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在英语语言文化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自身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家国情怀等进行不断修正提高,英语课堂也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