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旨趣与实践理路

2021-11-30 04:37张文龙乔秀丽
关键词:纯洁性先进性马克思主义

张文龙,乔秀丽

(1.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2.新疆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因此,如何成功解决在新的历史境遇中遇到的多重时代课题就内在规定了必须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前提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执政意识的外在体现。王沪宁指出:“政党文化是人们对政党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理想和原则择取。”[1]它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其执政目标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执政理念、政治取向、制度规范等构成的综合体系,既包括党的方针路线、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等各要素,也包含党员的政治情感、政治信仰与政治行为等深层次的内容。习近平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180。习近平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内在关系出发深刻阐述了三者间的逻辑联系。毋庸置疑,党内政治文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

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由其本身的根本属性和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坚强领导核心,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作为长期执政的价值坐标,决定了人民性是其鲜明的特征,而且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其具有任何政党团体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党内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逻辑模式,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一)鲜明的政治性与坚定的人民性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鲜明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回首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革命年代,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政治意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任何时候都要讲政治”。习近平指出:“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突出的特点和优势。”[3]。诚然,党内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政治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实践的文化考量与价值导向,要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审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时代意蕴。党内政治文化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人民性,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史,“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框架中不变的焦点和永恒的主题”[4]28。战争年代,毛泽东把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地、鱼和水的关系,把群众路线作为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5]旨在告诫全体党员要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做好时代的答卷人,进而把党群关系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和高度,赓续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既是党内政治文化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深刻体现,亦展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特定的价值取向,高度彰显了党内政治文化坚定的人民性。

(二)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至关重要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是党内政治文化思想阐释、实践浓缩与理性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之一。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本质的特性就是先进性与纯洁性,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6]而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其关键因素。因此,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最鲜明的特征是它本身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先进的严密的思想体系。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李大钊在其早年《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中,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了中国。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走过二十八年了……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7]1496。故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先进性的特征体现。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特点的党内政治文化。

(三)良好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8]703-704。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而发展则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对前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也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的革命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改变现实生活的理论武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两次飞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坚守人民立场的唯物史观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关于政党建设的理论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其次,党内政治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中国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治国理政的文化因子,当人类面临问题时总能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的启示与理念。如: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因此,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诚信、讲仁爱、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最后,党内政治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正是由于独特的革命文化激励了无数共产党员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来源,在新时代更需要革命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则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形成的执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在新的历史境遇中赋予了其丰富的意涵。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旨趣

(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故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把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作为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议题,政治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文化,有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加强对无产阶级的领导,首先要注重从思想上建党,通过纯洁党员的思想,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促使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生成;其次还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把党的作风比作党的形象,上升到党性觉悟的层面来认识。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涣散等不良文化影响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同志对全体党员的告诫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情、国情、世情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所面临的危险与挑战。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腐败现象不断、脱离群众的危险愈发突出等,这些现象严重弱化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因此,习近平就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了诸多论述。他在全国创先争优研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它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2015年9月11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形象和威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从严治党,使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的思想和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

(二)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要由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氛围和保障。这里所讲的生态,不是原始意义上的自然生态,而是兼备哲学意蕴的政治生态,是一个政党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报告上,习近平就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生态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了精辟的论述。习近平强调:“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18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置于党的建设的重要地位来抓,党内政治生态基本向好,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行为和现象依然存在,如一些党员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党内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人身依附的宗派主义、圈子文化,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等,败坏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风气,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相关党内法规,以严明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以刚性的约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针对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心态扭曲等现象,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群众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员干部的信仰之基;始终拧紧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大力倡导和弘扬“忠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2]181;坚决反对和抵制关系学、家长制、官场术、潜规则等落后腐朽的党内政治文化,让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养分,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期积淀,加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在新时代为中国共产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培植深厚的土壤。

(三)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治本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自身的建设,就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管党治党的重要论述。2014年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考察时,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在党的历史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命题,由“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下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纵观过去,中国共产党在管党治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巩固发展。反观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也是复杂的,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习近平指出“能够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10]327-328,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探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谁治党、怎样治党”这一时代性课题。如何回应时代发展的呼声和党员群众的利益关照,要求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目标、路径,从而不断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从党的整体布局全方位推进,而且要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视野、更具体的领域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才能解决好全面从严治党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要切实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如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两面派、两面人,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理想信念动摇等现象和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减少、抑制的层面,而不能从更深层次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管党治党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能事倍功半,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极有可能会重新出现,或者换成一种新的形式出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问题的背后是庸俗、腐朽、落后的文化对党员干部的影响和侵蚀,因此要彻底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坚持以先进的党内文化为引领。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品格,战胜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抵制商品交换、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侵蚀;以高压态势反对各种不正之风,如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官僚主义,以光明正大、忠厚老实、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克服庸俗落后的政治文化,“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还原健康发展的政治生活、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11]32。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理路

新时代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引导,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执政能力的建设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线,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通过优良的作风带动整个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导——摆在政治文化建设的首位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3]党的政治建设是在党自身建设的不断演进中应运而生,在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政治追求中发展壮大,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现实问题的时代回应,更是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讲政治是分不开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3]150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任何革命战争如果没有或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战争一定会失败的。”[11]183毛泽东还提出要反对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反对搞“两面派”,要维护党的统一领导,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等许多关于政治建设的论述。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可以明确看出,注重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治建设的时代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变化。在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领导团结人民,集中力量致力于实现民族解放、国家解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各项建设,是由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新的使命和执政要求内在决定的,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党员干部政治立场不坚定、不守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涣散等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没有抓好造成的。近五年时间,党中央着力于党的政治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内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教育,力度和强度空前,特别是以“零容忍”的态度,清除了党内政治隐患,挽救党和国家,使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事实证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牛鼻子”。

一言以蔽之,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从以下几方面来整体推进:第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效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员干部要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实践层面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方面保持与中央一致”[12]。第二,要坚定政治立场,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三,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第四,要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从而发挥党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第五,要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党的建设的终身课题,把对党忠诚、为民服务、为党尽责作为党员的根本政治担当。

(二)以服务型执政党建设为根本——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的引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十四五”时期,要使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质言之,把建设服务型政党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引擎,其基本要求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培育党执政理念的意识自觉。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到“为何种人服务是判断政党属性的另一个标志”[13]111。换句话讲,要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上来,要把人民的拥护和认同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衡量标准和发展导向。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评判者,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最终要反映到是否解决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否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强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4]19因此,要顺应社会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价值取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时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拉紧党与人民之间的利益链,凸显“服务”理念,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而提高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品质与品位,不断朝着人民的全面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向迈进。

(三)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作为党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毫无疑问,首先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政治文化的作用是由党的政治能力体现出来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的“是一个以执政党为核心主体的全方位的党的建设和政治建设”[1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贯以来的优良传统。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所有共产党员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毛泽东同志将它比喻为进京赶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也多次提及了党的领导和党的执政问题,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和领导水平问题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又一次阐释和发展。直到党的十六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第一次被提出来。十六大报告中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概括为五个方面,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作为党建设的主线,由“执政能力建设”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演变,是基于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执政考验前所未有,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发展的广度、深度及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也是前所未有。另外,西方敌对势力分裂、西化我国的企图从未停止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国依然面临着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压力。这些诸多方面的压力给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时代课题。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一,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提高党领导发展水平的能力。纵观世界各国,西方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发展不前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这与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要让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新发展理念,逐渐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发展理念和破解发展难题,致力于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效果如何,取决于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否科学,并能否科学对待党的指导思想。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在新时代,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夯实理论基础。第三,要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而承担起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第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发挥着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建言献策,充分发挥监督权利。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作风建设是命脉——作为党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党的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是党的宗旨性质和世界观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和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因此,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来重点推进。

首先,“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12]。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力量。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提出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从一个宏观的视角上升到微观的、具体的理论高度,更加具有指向性和对象性,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围绕党群关系来开展管党治党建设,因为只有弄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很多事情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7]1162,旨在告诫和警示中国共产党人要与人民心心相印,要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答不答应、高不高兴、愿不愿意”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真正回应好“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时代之问,一以贯之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的奋斗目标,进而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在于解决人民所痛恨的腐败问题。“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果断正风肃纪,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严厉整治“四风问题”,接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以此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把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的位置,通过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党在反“四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够解决的,“四风”问题出现隐形变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然存在,看起来是新的问题,实则是旧问题的一种再现。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关键少数,作风的好坏主要看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管住“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以“关键少数”带动“大多数”党员干部作风整体转变,从而带动整个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之需,以党的伟大工程统领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顺利实现,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来统领,需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为“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提供了价值追寻”[15],同时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和实践的滋养。

猜你喜欢
纯洁性先进性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考
篆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毛泽东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探索
保持党的纯洁性文化建设探微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