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荭(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近年来,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为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会计行业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角度看,为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实现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从学生发展角度看,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实现高效就业。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从事出纳、会计、报税员、收银员、会计或审计助理等相关财务工作岗位。我国中小企业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分析、管理、传输与共享,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还在不断地被突破和创新,作为初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只有中专学历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应清醒地审视市场,保持警觉,提早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良好的综合素质面对新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
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因人才培养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职教育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阳光教育平台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省中职会计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但高就业率的背后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市场出现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中、高级会计师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数量远小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会计人才需求缺口。就业质量是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高质量就业是学生提升自身价值,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人才培养方向取决于市场需求,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程设置未顺应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课程设置上缺乏与时俱进和跨学科融合教育,互联网相关的课程、会计软件操作与分析类课程较少,缺乏对学生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同时,忽略某些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课程内容出现交叉重复的地方以及缺乏有针对性地对会计专业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
第二,实践效果差强人意。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未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学校会计多功能实训室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仍以学生手工核算的基础操作技能为主,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实践过程中忽视了互联网背景下对财务人员信息技术使用要求以及在实训过程中培养会计职业素养。
第三,教学评价缺乏多元化。评价主体方面,缺乏多元化主体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评价内容方面,会计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在评价过程中缺乏对中职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评价方式方面,多采用结果性评价少采用过程性评价,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综合能力。
第四,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缓慢。专业能力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拥有“双证”,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践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技能更新较慢;信息化技术使用能力方面,教师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缺乏主动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互联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及手机课堂的不多,仍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
第一,提升专业能力,包括从事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学生从事相关会计岗位的基本要求,应扎根学深学透。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络、手机移动通信等获取所需信息,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学习、探究、创新的良性循环。第二,发展基础能力,包括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是学生职业生涯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等,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第三,开发拓展能力,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是学生开发潜能、实现自我的前提,应不断鼓励支持。在知识革新的巨大冲击下,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激烈竞争,坚持学习,保持竞争优势。
第一,完善课程体系设计与市场接轨,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应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关注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对会计专业学生按年级逐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减少基础会计核算课程,删除一些传统落后和内容重复的课程,增加如基础财务分析会计、数据统计分析、职业道德等注重分析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的课程,以及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使用等相关的跨学科课程,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开拓校内外综合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岗位模拟训练,实现从课堂到企业的角色扮演,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在拓展能力的培养上,与时俱进开发新课程,创新课程模式和内容,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加举办跳蚤市场、财经商贸交易活动等活动课程,既可以增加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趣味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参加相关会计调研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第二,校外,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市场需求,听取企业的建议和意见,改进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等,调动企业积极性,共同承担培养会计人才的社会责任。双方相互考察,发挥企业优势,利用好企业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和管理等资源,以学校教学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利用互联网开展校外教师在线课堂、企业专家进校教学等。完善毕业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将学生的在职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教学计划。校内,充分发挥专业实训室的作用,强化实训课程的实践效果。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形式应多样化,通过实践强化学生会计模拟实训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第三,教学一体化,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着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两者都应加强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沟通与互动,加强情感和态度相互作用和渗透,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通过一系列高效的进修、校内外培训与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注重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实施互联网技术和会计课程融合的实质性教学,课堂中不断融入新的教学技术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建设会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电子教案、微课、多媒体课件、经典案例的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接收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学习专业知识,个性化订制学习内容,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激发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信息化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第四,建构多元化能力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和分析学生学业,建立会计职业能力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由纸质评价转向数字分析。通过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参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考核,使用过程表现性评价和结果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兼顾理论知识测试与实操技能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及时检测教学效果,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于学生,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促进教与学的互利发展。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要有长远的发展,其根本在于提升职业能力,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提升职业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