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梦溪(咸阳市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的主体部分,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强,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表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征,使得企业在经营中需要面临各种风险问题。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历史负担较大、长期资产所占比例较高、人才大量流失等问题的影响,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尤为迫切。
全面预算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国有企业“十三五”“十四五”等发展计划和方向中都进行了明确。
国有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不但能够为企业的各种决策提供方向,还能够对企业生产计划的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的梳理、分析、考核、评价和应用,将日常运营的各类数据进行发掘后反馈给企业管理者,管理者依据预算落实结果,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从而进行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1]。
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组织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需要不断地进行模式转变和创新。所以,许多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不但针对主要的业务模块,还开始增加许多新的项目和内容;或者开始不断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比如国有企业加快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或者依据一定的比率对企业进行股票持有,或者国有企业直接转型成为民营企业等。
当前许多国有企业员工还存在着“铁饭碗”意识,许多人对企业的生存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需要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更新和学习,促进自身业务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企业整体竞争力获得大幅提升,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意识观念,积极采用全面预算进行管理,将人员培养、成长发展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容作为预算考核的指标。
企业管理者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决定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部分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预算的制定,但是由于管理者缺乏正确的认识,意识较为落后,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或者在执行中缺乏动力,造成企业预算流于形式,影响了预算效用的发挥,增加了费用支出。
预算是对企业下一阶段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有效地预估和规划,对落实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对结果进行考核和反馈等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指导,才能保证考核、管理的效果。比如,部门预算落实人员或者部门由于缺乏规章制度的规范或者制度不够完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造成预算跟实际存在很大差异。
因为部分国有企业开展业务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与私营企业相比较没有生存压力,企业内部员工在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上缺乏压力。预算的落实对于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在进行预算落实过程中考虑问题较为全面,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的调整,将所有费用纳入预算体系中,有助于预算依据计划完成。
为了保证预算方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预算编制环节需要参考多方面的数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存在着基础数据不全面的问题,预算编制人员没有掌握全面的预算资料,且数据信息真实性无法保证。例如:在编制收入预算的过程中,对企业的收入来源没有进行全面分析和测算,仅依靠预估填报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在编制支出预算时,部分国有企业仅按照历史预算数据为依据,对于企业下一年度的业务增减变化了解不足,导致预算编制所依靠的基础数据存在着不全面、偏差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当前预算通常采用分级预算、逐级汇总的模式,按照各个阶段利用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管理者进行整理和审核批准。但是部分企业在进行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仅仅个别部门进行编制,而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所有员工参与,因此许多员工对于预算中的内容缺乏正确的理解,容易出现各种错误,造成预算与实际落实效果存在偏差。
从预算执行角度来说,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全面覆盖性,“重编制、轻执行”的管理模式使得基层员工对预算方案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积极性不高,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随意调整预算指标、挤占预算资金等问题;再加上部分国有企业尚未建立预算执行跟踪问效机制,既没有定期开展预算分析会议,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也没有对预算追加数额较大的部门进行问责,使得国有企业预算执行率相对较低,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从预算考核角度来说,全面预算考核是针对企业预算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作为奖励和惩罚措施的依据,从而推动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考核落实力度不够,主要的依据是各种资料,缺乏对内容的检查和核对,无法解决具体的问题,评价简单地划分为优良差三种,指标缺乏科学性,且通常只考虑奖励,缺乏对员工责任的追究,影响了预算落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限制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完成。
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发挥核心作用,要求国有企业的各部门人员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为预算推行营造文化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首先要制定战略规划,确定预算目标,指导预算编制工作。其次,从思想层面来说,带动基层员工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必要性,强调部门与部门的协同作用,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企业的员工可以发挥责任意识,参与到预算计划讨论中,及时反馈个人意见,保证预算方案的科学性。最后,从管理手段层面来说,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可以采取日常培训、下发文件、制定规章制度等方式,使得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都能够了解到自身的责任和权利,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编制流程、执行计划、考核标准等,按照规章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推动预算管理的落实。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依次是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董事会负责预算的编制,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进行预算方案的审核,对预算的编制、落实、考核等过程进行协调;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的执行部门,设立在财务部,负责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和规范[2]。(1)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任由董事长担任,总会计师为副主任,各个部门的领导者作为副主任,部门负责人为组成成员,负责制定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的规范、手段、措施和要求等;依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预算目标的制定,并进行编制方法和流程的确定;对预算草案进行平衡,从而确定细化分解计划;对预算编制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核批准;(2)预算管理办公室是日常落实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落实、汇报和日常监督。进行整体目标细化方案的制定,并对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方法进行草案的拟定,提交管理委员会审核;组织各个单位进行预算的编制,并进行表格的整理;对预算初稿进行审核,提出修改建议;对预算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提交分析报告;接收各个部门及单位的预算调整申请,依据管理制度开展审核和检查,对调整方案进行编制,并提交给管理委员会审核讨论。
企业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发展战略进行,对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预测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预算目标的合理性。预算应当覆盖企业所有机构和业务活动,依据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模式开展,从战略角度提供预算的权威性和合理性。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融资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四个方面。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有效的管控,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增加,重点关注投入和产出。针对人工成本的预算,应当对规模进行确定,实现对整体的控制,保证结构的合理性。预算编制流程包括上报草案、审查平衡、审议批准和下达落实四个阶段。此外,引入预算管理信息化工具,强调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日常信息沟通和共享。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预算审核、预算额定、预算反馈和预算数据库等,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预算信息归集到基础数据库当中,为预算方案提供充分的编制数据;同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采集外部市场数据,为管理会计人员提供预算分析依据,保证预算方案的可操作性。
经过董事会审核通过的预算方案下达到各个职能部门以后,各部门要组织落实,将预算指标进行细化,依据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分为月度和季度预算,通过对各个阶段预算的有效控制,保证年度目标的完成。预算执行部门要重点关注现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定期开展资金收入的核对,对支付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3]。针对资金规模较大的投资、融资、资产处理、工程建设、大额赞助等,需要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构建有效的决策程序,提交给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超出预算的资金支出和项目,需要进行预算外申请,交由公司或者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预算管理办公室需要在季度结束后确定时限内进行预算落实情况的整理和汇报,包括收入预算、成本分析、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的落实情况,以及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偏差等。此外,在预算执行监督环节,国有企业也可以发挥信息化作用,为预算系统设置预警或拒付功能。例如:当某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率较低时,预警机制可以发挥反馈功能,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责任中心与预算管理委员会,起到预算监督的作用;同时,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还具备拒付功能,当预算执行超额时,系统自动驳回预算追加申请,并形成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报告,完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
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审批以后,原则上不可进行调整,但是如果遇到以下三种情况可以进行调整的申请。首先是自然灾害等无法规避的因素对企业造成影响,使企业停止生产时间超过一月;其次是企业出现分立、合并或者产权改变造成隶属关系出现改变;再次是经过董事会决议出现临时性事项。假如需要对预算数据进行调整,需要通过书面报告提交给管理办公室,对预算落实的具体状况进行阐述,对客观因素带来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上交给董事会进行方案调整的审核与批准。
企业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应对。考核小组应当具备专业知识,从而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于无法完成考核职责的员工要进行责任追究,以免发生影响预算目标完成的负面情况。(2)考核原则。预算考核应当将企业战略规划作为目标,也就是目标性原则,从而有效地对责任和权利进行划分。还要遵循动态性原则、例外性原则、整体优化性原则、公平公正性原则等。(3)考核内容。主要针对预算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也就是对预算目标和整体完成情况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完成率,为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4)奖惩措施。要针对预算落实制定专门的考核制度,并与奖惩措施进行衔接,有效分析各个单位实际绩效和预算之间的差异,编制分析报告,依据结果进行奖励和惩罚。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提高预算编制参与度,通过建立多元的预算监控机构,加强对重点环节的预算控制,保证全面预算的落实,建立考评指标体系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价,提高员工执行全面预算的积极性,推动全面预算工作的落实,实现企业对各项经营活动资金使用的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