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怡(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于绩效考核,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助力单位稳健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仍旧沿用以往的绩效考核制度,并未建立与薪酬制度相匹配的考核机制,导致绩效考核在单位逐渐流于形式,弱化了绩效考核的优势作用。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单位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不全面,从而制约着绩效考核工作的贯彻落实。所以,本文将通过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述,具体如下。
首先,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目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系统性的工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改革进程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大考核力度,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各部门职责和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及时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持续完善和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助力单位稳健发展。
其次,落实绩效考核,有利于事业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绩效管理占据着重要的核心位置。绩效考核是单位针对所有职工和单位整体所开展的一项全面性的考评工作,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明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再次,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是推动社会秩序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主要履行的是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其整体运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公共事业服务水平,影响着公众对公益性事业的支持力度。而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是优化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向着秩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最后,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人才建设。针对全体职工和单位整体进行全面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加强人才建设,强化组织管理,提升管理成效,增强干部任用的规范性。
正确认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是事业单位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前提条件,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更多地被用于分配绩效奖金。部分事业单位职工仍旧持有“铁饭碗”思想,在日常工作中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开展持有抵触情绪,严重阻碍着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序推进。
目前,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仍旧使用以往陈旧的考核规定文件,群众与领导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针对职工进行德、能、绩、勤等层面的考评活动,以主观为主,难以有量化的指标。但是随着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考核文件已经不再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另外,各单位采取差异化的标准,导致任务与目标脱离,弱化了绩效考核的优势作用。
大部分事业单位是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和要求落实绩效考核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单位却未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致使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科学性不足,指标不明确。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为了考核而考核。同时,单位在针对绩效考核设计奖惩机制时,仍旧沿用以往“大锅饭”思维和理念,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职工的个人效益,且违背了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原则。当下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考核系统有着较大的相似性,考核标准的差异化不显著,考核项目模糊,量化不到位,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利益如职称考评、薪酬待遇等之间的关联性较弱。
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后,缺少必要的沟通反馈,被考核者不能及时获知自身存在的问题,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开展只会占用自己的时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自身无法得到提升。沟通反馈不到位,导致单位难以及时整改和纠正考核出来的问题和误差,导致被考核者对于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专业性产生怀疑,甚至是滋生抵触情绪。
形式化和主观性凸显是现阶段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主要特点,与晋升等职工个人利益之间的关联度不足,尤其是当创造性岗位的职工没有得到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激励,极易降低其对考核工作的信任度。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考核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弱化。同时,从目前事前单位的工作岗位来看,年轻人承担着大量且重点性的工作,但在考核中由于存在平衡因素,其考核结果远不如工龄较长的职工。此外,大多数事业单位尚未针对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长此以往,极易导致职工滋生懈怠情绪。
事业单位需要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开展,借助于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单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奠定基础。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培训活动,并向其他企事业单位学习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自身理论储备,提高管理技能。其次,事业单位应加大绩效考核在内部的宣传力度,引导职工转变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铁饭碗”和“得过且过”思想,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加强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薪酬待遇的关联性,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机制落实的主要依据,以便于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热情,从而提升职工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一,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为了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应基于行业特征、单位自身特点等因素,设计出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为绩效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保障;第二,完善岗位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在内部设立专业的岗位管理优化小组,全面就各部门、各岗位的多方面内容开展优化与调整工作,如任职资格,细化各岗位权责分工,严格审查职工是否具备上岗资格;第三,选用合适的考核方式。绩效考核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平时考核,二是年度考核,三是聘请考核,而就事业单位而言,其更侧重于年度考核,对平时考核的重视度较低。所以,事业单位应实现分类考核,落实差异化管理。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合理划分德、能、勤考核比重,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时效性。同时,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应确定考核重点,明确考核目标,以增强绩效考核工作的约束性与规范性;第四,事业单位应提高对平时考核的重视程度,考核人员应以单位实际现状和制定的工作规划为依据,准确记录职工实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开展进度,全面收集各项信息数据,并做好整理、保存工作,为单位开展年度考核提供数据保障。
事业单位应以自身实际发展现状为依据,结合各部门工作性质、内容和特点,进一步细化绩效考核条款,并量化绩效考核标准,从而提升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单位应做好实践经验总结工作,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针对职工岗位职责履行现状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工作,并将此作为评定优劣等级的重要标准。首先,事业单位应完善岗位说明书,确保各岗位职工明确自身承担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为后续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其次,单位应综合使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细化、量化考核项目,根据岗位的差异性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并加强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薪酬福利、职称评级和职位晋升的关联度,从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标的作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再次,事业单位应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如理论、专业技能、工作水平等,进一步明确考核标准。同时,深入分析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和工作质量,准确判断职工未来发展潜力,帮助职工合理制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从而进一步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
此外,单位应定期开展绩效考核活动,以月、季度和年为单位,明确划分群众评价、领导考评和个人评估在绩效考核中占据的权重;最后,事业单位应持续优化与改进绩效考核系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着手,持续拓宽绩效考核广度和深度,及时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增强职工对考核结果的信服度。
第一,健全备案机制。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规范考核参数收集活动,实现考核参数自动化收集,针对职工队伍进行科学预测,并有效开展评估工作,从而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助力单位实现考核效益目标最大化;第二,构建反馈机制。单位应在考核活动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下达至各个职工,并督促存在问题的干部及时落实纠正措施。当干部对考核结果提出质疑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及时向考核组递交反馈结果,从而针对性地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内容。
事业单位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职工岗位晋升或者是职称评级的重要依据,积极利用考核结果,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落实激励机制,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权威性。考核结果较为优秀的职工应发放物质奖励,给予高福利待遇,并选择是否将其纳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考核结果一般的职工,应通过约谈等形式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于职工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同一错误多次出现且屡教不改的职工,单位应及时做好岗位调整工作,严重者可采用免职降职的处理方法。
总而言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的有效落实,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持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但需要注意把握奖惩限度,确保绩效考核激励作用的最大化体现,维护队伍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奖优惩劣、激励先进,坚持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调动干部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如对绩效考核的局限性认识、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沟通反馈不到位、弱化绩效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等,这都会对单位整体运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应针对绩效考核加大研究力度,正确认知绩效考核,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沟通反馈机制,针对考核出来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策略;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落实激励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利益相挂钩,为单位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